苏过流寓圣钟坪
2021-09-14钟治德
钟治德
长江流过江津白沙镇10里,左岸宝珠溪来注,右岸草墩溪入江。
宝珠溪沿岸,旧为高占乡,为夏培肃、李初梨、谭祖尧故里。草墩溪源出圣钟坪,坪上有苏家村遗迹,为苏轼之子苏过流寓处。
草墩溪口西北三里,有山名玉峰,为圣钟坪主峰,海拔500余米,是周围方圆50里制高点。登峰而望,白沙市井如揽怀中,平畴烟村,尽收眼底。有诗云“护国对楼台,猪羊两边排,张公作笔架,东海是砚台”。护国是山巅护国寺,猪羊是山巅双峰,左猪峰右羊峰,俗谓护国寺天生贡品。而张公是白沙南面的张公山,东海是白沙东面的长江东海沱。
草墩溪在圣钟山东麓注入长江,入江处有沙滩碛坝名灭虎碛。民国《江津县志》载,清湖广填四川伊始,江津县幸存原住居民总人口不足两千人。老虎出没,威胁生民安全,随着移民工程推进,县衙组建“灭虎队”剿灭群虎,以保障生民和农耕复兴。某年月日,“灭虎队”将二百多只老虎驱赶至此险滩绝境,围而歼灭,灭虎碛故名。
乾隆时期《蜀水经》记载:“江水又东经灭虎碛,大水险滩也。碛上有坝曰晒金,土人多淘沙金于此。坝上为圣钟山,山顶平原广野,田园庐舍竹林阴森,宋苏东坡之子过居焉。过号斜川,官中山通判。”
清代三部《江津县志》均载“流寓苏过”,苏过流寓处北宋时期属渝州江津县三圣里,其名载诸《元丰九域志》,今为重庆市江津区油溪镇三盛村。
苏轼流放儋州(今属海南省)之前,其挚友范镇等人卜居江津,苏轼因此安置家小于江津。圣钟山北距上川江驰名的石门驿大佛寺八里,苏轼择居此地,吻合其向佛居士本色。
苏轼是北宋治水能臣,治水政绩流芳史册。上川江江津段航道是他往返故里眉山与任所之间必由水上通道,凶恶险滩自然让他牵挂。卜居于此,怀抱有所作为理想,然政治际遇让他无缘为世所用。
苏轼被贬儋州前夕,朝廷允可他回川祭祖、辞别家小并安排后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苏轼赴儋州贬谪之所,林语堂《苏东坡传》载只有爱子苏过一人哭拜辞行。据此,苏轼自川远赴儋州,出发地或即灭虎碛江边。
与苏轼同期,“苏门四学士”之一黄庭坚贬谪巴蜀。1100年12月,在戎州(今四川省宜宾市)的黄庭坚遇赦乘舟东归,于灭虎碛金刚沱码头停舟,登圣钟坪盘桓数日,即为追抚尊师苏轼陈迹。
公元1097年农历六月某日,友人王古护送苏轼到雷州海边待渡,他写下短札付与:“某垂老投荒,无复生还之望。春与长子迈诀,已处置后事矣。今到海南,首当做棺,次便做墓。仍留手疏与诸子,死即葬于海外,生不契棺,死不扶柩,此亦东坡之家风也。”
北宋元符三年(1100年)四月,朝廷颁行大赦,苏轼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苏轼于1101年8月24日在常州(今属江苏)逝世,享年65岁。自儋州獲赦,苏轼未回巴蜀。圣钟里苏家村为苏轼陈迹,地名至今流传,当代苏姓人丁以苏轼后裔自许,然旧物细节实不可考。
编辑/王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