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接受美学的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教学初探

2021-09-14吕英兰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7期
关键词:接受美学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吕英兰

【摘要】大学思政教育势在必行,对于如何真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笔者尝试引入接受美学的理论,借鉴了接受美学的一些重要概念,如读者的期待视野和视野融合、第二文本、留白等,并将之与大学英语和思政教育相结合,对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接受美学;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课程思政”被首次提出。但是通过对本校英语教师和学生进行访谈、调查得知:目前大部分教师意识到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不能很好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学生也认为上课主要讲述知识,很少涉及思想、情感、思维的教育。

一、接受美学重要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起于20世纪60年代,成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姚斯 (Hans Robert Jauss) 和伊泽尔 (Wolfgang Iser) 等人。姚斯教授指出:“在作者、作品与读者的三角关系中,读者不是被动的部分,或者仅仅做出一种反应,相反,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一部分文学作品的历史生命, 如果没有接受者积极的参与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只有通过读者的传递过程,作品才进入一种连续性变化的经验视野之中。”所以接受美学理论中,作品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这个过程中读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话的过程:学生是接受者即接受主体,教材内容为客体,而老师则充当接受活动的发起者即作者的功能,教材内容在学生接受的过程中会经由学生的吸收、转化、创造而发生新的变化。

二、大学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原因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么是不可思议的。” 目前教学中功利化严重,课堂上教师忙于教授知识,在教学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教学方法较单一,师生之间情感、思想交流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失去可以开展的途径。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思想,无论是知识的传授还是思想教育的进行都是以教师为主体,从教师出发,而较少考虑到学生这个接受主体。无论在思政的内容还是思政的形式都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现状和需求。

调查显示,高校学生认为德育内容“道理空洞,与学生实际情况联系较少”的占54%;“死板,不灵活”的占60%;在学校学科学习中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基本无收获”的占54%。由此可见,目前的课程思政教育与青年学生的需求相距较远,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在面对这种脱离实际需求的思政教育时,学生有可能会表面认同,而实际却我行我素,并不能把课上所学的思想道德内容内化并自觉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导致教师准备的思政内容和形式与学生已有的德育水平和喜欢的形式之间存在脱节。

三、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德育教学探索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得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果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所以我们在进行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同时可尝试借鉴接受美学的核心理念,对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进行合理的改革。

1. 大学英语思政教育材料的选择。期待视野指的是在作品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先在结构或思维定向。在读者阅读时,期待视野引起定向期待与创新期待。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读者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作者在寫作过程中会下意识地照顾读者的期待来调整作品内容、思路和表现手法。在接受美学中这被称为视野融合。读者、文本、作者在某方面达到了一致,这启发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不仅要深挖教材,充分利用课本素材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更要合理地精选,从学生的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出发找准切入点。

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 Text A “A Life Full of Riches”(富足的一生),本课作者历数了自己贫寒的物质生活和富足的精神生活,两相对比,发现比起物质的富足,他更喜欢精神的富足。这篇文章倡导精神富足的重要性,在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显然这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有一定差距,因为社会中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富裕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物质财富。所以在学生的期待视野和所要传达给学生的价值观之间形成了一个“审美距离”,“审美距离”的出现会引发学生对待传授价值观形成好奇心,因为这会造成一种“视野的变化”。但是如果“审美距离”过大,并不利于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所以待传递的思政内容与学生已有价值观之间的距离应该适度。

要想保持距离的适度就需要了解学生现有的对待财富的价值观。现在社会发展速度快,深处其中的人们深受社会变革的影响而出现了思想变化较快的时代特点。这就导致学生发展变化较快,可能上一批学生的思想状况是这样,到了下一批就发生了变化。因此我们需要时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便有的放矢地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常用的了解方法有访谈法、观察法,甚至有时为了更细致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使用问卷调查法。

就现阶段学生的财富观,我通过访谈法得知大部分学生的价值观还是比较主流的——充分认识到物质财富的重要性,非常重视物质财富而忽略了自己的非物质财富。这表明学生现有的价值观和将要输入的价值观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如果生硬灌输可能会给学生以“老旧”“过时”“不实际”的印象,从而影响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我选择补充一份相关的思政材料,从而起到过渡和桥梁的作用,由学生的价值观到课本价值观的过渡更自然,更容易接受。

我补充的思政材料是电影《佐贺的超级阿嬷》的片段和介绍。影片中,昭广和外婆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充满智慧的外婆教会昭广“清贫的生活,也可以笑着度过”。影片中丰富而实际的场景让这种价值观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在影片的介绍中,学生慢慢地了解到如何应对贫穷——乐观和努力。贫穷是一种生活状态,我们都有可能遇到,当我们遭遇贫穷时,不要惧怕,不要气馁,不要放弃。这就是影片所传达出的价值观。这与课文中的价值观有重合的地方——物质缺乏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还有不缺乏的方面。但这部影片侧重于表达如何应对贫穷的生活,并战胜它。而课文中的价值观是人生分两面——精神和物质,我们可以做到物质极度贫乏而精神极度富足。所以我补充的材料成为课文有益的补充和铺垫。在此基础上,更利于学生理解并接受课文的价值观。

2. “第二文本”理论的应用以强化思政教育的效果。接受美学认为:“未经过读者阅读的作品只能是第一文本,经过读者阅读后的作品才是第二文本。”“第二文本”是读者在阅读“第一文本”的基础上,对之进行基于自己现有文学水平和思想水平解读而得来的,是读者进行了再创造的文本,是体现了读者“创新期待”的作品。在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呈现的思政教育内容是“第一文本”,而经过学生消化、理解、吸收、创造后的新认识才是“第二文本”。而我们的思政教育成功与否,或者思政教育做到了哪一步,还需要检验接受主体——学生的“第二文本”。所以,在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对教育内容进行再创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或者询问法、观察法等了解教育成效,同时积极地对教育过程中接受主体所作出的正面积极的反应给予鼓励与支持,强化其正确的行为,同时对部分接受主体不太正确的价值观给予适当的引导,甚至表现出不赞同和批评,从而用消极的情绪体验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还是以Text A “A Life Full of Riches”(富足的一生)为例。在影片导入和文章思想探索之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了“Let's count!”的活动,和学生一起数一数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财富,学生就列举了很多非物质财富方面的东西,比如friends, appearance, health, love, study, intelligence, personality 等等,从而帮助学生发现了自我,丰富了学生对自我的认识,拓展了他们对富足理解,也从另外一方面验证了思政教育的成效性。

总之,“第二文本”理论告诉我们,在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不应只关注自己传授的思想政治内容,即“第一文本”,同时应该关注“第二文本”,即接受主体再创造的作品。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第一文本”进行自主而正确的解读、创造和内化,在可控的状态下,让学生自然自主地创造出符合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第二文本”。教师需对学生的“第二文本”进行了解、反馈,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3. 充分利用“留白”,调动学生积极性。接受美学认为,文本的不确定点越多,读者会越多地参与到对文本的审美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读者不断发掘作品的美感,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充实、完善,从而实现了读者在作品形成过程中的主动创造性,而这一“不确定点”即“留白”。同样道理,我们在大学英语思政教育过程中切忌长篇大论、尽善尽美,要注意留白,留下空间让学生参与进主动构建的过程,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比如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视听说教程》第二册Unit3 “Sportsmanship”的教学中,不但要引导学生了解、体会体育精神,并且需要让学生形成锻炼身体、爱护身体的意识。因为目前有相当一批大学生没有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所以有必要在涉及体育主题的英语课上引导学生树立这一思想意识。我准备了一段NBA啦啦队和一段CBA啦啦队的视频,然后留白:“impressions? ”,让学生思索两支啦啦队给他们的印象,然后更喜欢哪一支啦啦队,为什么。老师在这个环节基本没讲,将对视频的解读交给了学生,学生对视频的解读也是比较理想的:NBA队员强壮而美丽、自信,CBA啦啦队员较为瘦弱而保守。调查结果显示,更多的学生喜欢强健而美丽的形象,所以顺利地引出锻炼身体这个思政教育的内容。这时教师再简单补充一两点,让强身健体这个观念更有说服力,并通过教师的正面肯定强化这一观点,让更多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思政内容传授过程中的适当留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基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主动构建空白点,从而使得本节课的思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因为是学生基于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结果,所以更容易让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思政内容,并在课下践行。

四、结语

接受美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接受主体,具有“定向期待”和“创新期待”。因为读者与作者对文本的不同解读,作品有了创造性的发展。教师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利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去积极建构对思政内容的创造性解读。

参考文献:

[1]成授昌.接受美學:拓展阅读教学改革的新视野[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51-55.

[2]董洋萍.接受美学指导下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改革[J].海外英语,2015(8):109-110.

[3]吴瑶.接受美学视角下的高校德育内化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

[4]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接受美学大学英语教学思想政治教育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戏剧翻译
英伽登的“具体化”理论研究
接受美学视域下的《美人鱼》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接受美学视角下Mulan的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