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困境与路径
2021-09-14许道祯王媛马晓斐
许道祯 王媛 马晓斐
摘 要:新时期,我国已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老年教育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老年教育形成了多元化的办学模式,促进了老年教育供给量的增加;服务广度不断扩展,满足了不同层次、地域的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理论研究取得进步,为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相关政策逐步完善,保障了老年教育的制度化发展。此时,老年教育的主要矛盾转化为老年人对优质老年教育的渴望与老年教育本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且矛盾主要体现在老年教育的发展质量上。为了破解老年教育发展质量上的困境,可以从提高老年教育可及性、关注老年弱势群体、增强理论研究深度及注重内涵式建设等四个方面积极着手。
关键词:新时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困境;路径
基金项目:2020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云南省农村地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项目编号:2020Y0060)
作者简介:许道祯,男,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老年教育;王媛,女,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教育;马晓斐,女,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终身教育、老年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8-0071-08
新时期,成人与继续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1]。老年教育作为繼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40年的发展演变已逐渐实现了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办学模式趋向多元,服务对象逐渐扩大,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以及理论研究不断发展,这不仅满足了老年人终身学习的需要,更推动了老年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但老年教育发展仍处困境之中,丁红玲(2019)指出,当前我国老年教育一方面是潜在市场需求巨大,而实际的优质资源供给匮乏;另一方面是产品需求较多,但有效供应不足。[2]程仙平(2019)还指出了老年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供需不平衡,支撑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精准度不高等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3]。因此,提高老年教育发展质量必须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注重内涵式发展与老年教育结构优化,以老年人为主体,注重老年人的内在教育需求,开发适老性课程体系,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老年教育发展的成就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在观念上由健康老龄化逐渐转向积极老龄化,改变了对老年人休闲养老的刻板印象,并在老龄事业中统筹发展老年教育,进一步发掘老年人的潜力,为他们提供终身学习机会。近40年来,老年教育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老年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形成,促进了老年教育供给量的增加
新时期,我国老年教育逐渐形成了学校老年教育、社区老年教育、远程老年教育、老年人自主教育和社会老年教育等“五位一体”的老年教育发展新模式[4]。(1)学校老年教育模式。这主要是指依托老年大学、高等院校,针对老年群体所开设的老年学院。老年大学在老年教育发展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其规模从1983年的第一所到现在的七万多所,发展可谓是“波澜壮阔”;老年人参加教育机构的人数更是超过1 300万人。学校老年教育模式为老年人的学习提供了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大学设置的课程也比较丰富,例如上海老年大学有国学经典、生命教育、现代智能、远程教育等8个学部,两校区共计220余门课程[5]。(2)社区老年教育办学模式。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网络已基本建立。天津、重庆和上海等地的街道社区学校众多,参与社区教育的老年人数在150万多[6]。(3)远程老年教育办学模式如火如荼开展。根据国家开放大学老年大学官网介绍,目前已形成了由中国老年教育网、老年大学学习网、老年大学站群、养老从业人员培训平台等组成的全方位学习网络,各平台注册总人数达3.4万人。(4)老年自主性教育模式。这指的是各种老年学习团体不断涌现。如杭州积极推进社区学习共同体,积极开展示范学习圈的创建工作,至2019年5月,已评出示范学习圈21个,示范社区学习共同体240个。(5)社会老年教育模式。该模式为老年群体开放公共设施,动员社会相关利益主体参与老年教育。如上海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由2018年的104个增加到2019年的201个,场地面积、投入经费、活动次数和参与次数也有显著提高[7]。
(二)老年教育服务的广度不断扩展,满足了不同层次、地域的老年人对教育的需求
新时期,老年教育的服务范围在服务人群、区域与课程方面也得到不断扩展。在老年教育对象上,服务的人群日益广泛,由单一群体逐步转向服务于整个老年群体,并在年龄上逐渐深化。老年大学的初建主要是对离退休干部进行老年教育,然后逐步向退休职工延伸,最后面向全社会老年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养教模式”的推进,老年教育的服务对象由低龄老年人群向高龄老年人群延伸,涵盖的年龄范围较广,大多数老年大学招生年龄条件在55周岁到80周岁之间,且若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满足相应条件也可以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从区域来看,老年教育服务由城市向乡镇延伸,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延伸。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大量的老年人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在不同职业背景、不同兴趣的老年群体间表现出了较大的需求差异,老年大学的课程也正逐步完善,课程体系由单一到丰富,课程层次由初级到高级,课程专业由笼统走向精细。
(三)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取得进步,为老年教育实践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老年教育理论研究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为学科建设的启动和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增强。一方面,相关书籍的出版丰富了老年教育学科体系。自1985年至2018年5月,共有111余部老年教育相关书籍出版。如叶忠海教授主编的《老年教育丛书》在老年教育基本理论等方面做出了详实的介绍,岳瑛教授主编了《教育学视阈中的老年教育》,陆剑杰教授主编了《老年教育学术探究》,这些著作的成书与出版都扩宽了老年教育的研究视野,推动了老年教育学科研究的深入。另一方面,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实践性增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老年教育理论。汪国新主持的“社区学习共同体生命价值与成长机理研究”课题,探索了社区学习共同体理论,以促进老年人“学有所乐”,同时也提出了“社区共学养老”的概念,不失为解决老龄社会问题的新思路[8]。叶忠海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老年教育发展指数”概念,有利于衡量老年教育发展的动态变化,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量化指标,更加有利于老年教育进行科学决策。
(四)老年教育相关政策逐步完善,保障了老年教育的制度化发展
近年来,老年教育逐步受到国家的重视,多部门参与制定了老年教育政策法规[9],使老年教育事业有了明确的规划。从上世纪末国家开始制订相关政策法规旨在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起,之后的政策法规更为强调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回溯老年教育的相关政策法规发现,我国老年教育政策对老年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强,由侧重老年人养老权益的保障转向老年人终身学习权利的保障;老年教育责任主体由国家单一主体向国家、社会和市场多元力量共同承担[10],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老年教育企业等老年相关利益主体的参与,也使得老年教育体系的构建具有了组织保障;老年教育政策法规由国家到地方逐步完善[11],20多个省市区出台了老年教育规划与实施意见,近20年来地方一级涉及老年教育相关的条例有40余项,逐步构筑起了从国家到地方的老年教育政策法规体系。
二、老年教育发展的困境
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可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适度挖掘老年人口的经济价值,较好地保障老年人口受教育的权利;对老年人而言,也能更好地提高其自身素质,促进其自我角色的协调与转换,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尽管我国老年教育在多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与失衡
老年教育資源供给方面存在资源供给不足与失衡两方面问题。第一,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老年教育社会参与率较低。目前,全国老年教育机构能直接招收的老年学生仅有800多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仅3%,供给不足问题十分明显[12]。尽管我国老年教育发展了几十年,部分人对教育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但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仍然有限,现有老年教育机构中,老年课程报名火爆,“一座难求”,出现了众多供给不足问题,老年人急切想通过老年教育提升自身文化素质,而机构提供的教育服务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需求。第二,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内外部失衡。一方面是外部失衡即城乡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农村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不足,老年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老年教育在城市率先兴起,得益于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优质的教育条件,城市老年教育风生水起,日益繁荣,但乡镇老年教育却处境艰难。城市老年教育机构众多,老年教育相关硬件软件齐备,在老年设施场所面积、老年教育活动点和老年师资队伍等方面都要远远优于乡村。例如,温州市老年社区学习点仅建设在鹿城、瓯海、龙湾三个辖区,而没有深入触及到各县(市、区)[13],很多地方本地第一所农村老年教育机构出现较晚[14],城乡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在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对象上,老年教育的对象主要集中于退休干部、退休教师、普通社区居民、企业下岗职工,乡镇居民占比较少。另一方面是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内部失衡,即资源供给与老年人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的错位。近年来,老年教育资源供给在教育课程上集中于老年书法、绘画等休闲娱乐课程,缺少提高老年人对社会适应性的课程,如涉及深层次的老年生命课程、老年代际学习;同时,老年课程的人文性与科学性缺少统一规划,缺少对学习需求的深层次探究。因此,应通过提升教育资源供给质量,提高促进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能力。
(二)五位一体的多元办学模式发展不平衡
在老年教育多元化办学模式中,老年大学是办好老年教育的主要阵地,由于主要社会资源的倾斜,老年大学发展态势相对良好。然而,高等院校开设的老年学院发展水平较低,高校具有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完善的教学体系,但很少重视老年教育的发展。如上海为我国老年教育发达地区,但在上海60多所高等学校中,举办老年大学的学校也不足10所,且鲜有高校老年大学学员数突破1 000人次。
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是国家长期重视的老年教育形式,曾多次颁布重要文件阐明其重要战略地位,并积极推进三级城乡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制约、城乡社区老年教育本身的非强制性以及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的认识不足等因素的影响,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缓慢。人们普遍认为,接受教育就需要去老年大学,以至于忽视了“家门口”的老年教育机构。例如,北京市积极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人群主要为年龄较低老人、知识水平和收入较高的老年人,其群体数量较少,覆盖面较小[15]。
老年远程教育的发展是比较滞缓的,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网络信息技术能力的欠缺,造成老年人在行动上无法呼应远程老年教育。我国有9.04亿网民,其中60岁以上人群占比仅6.7%[16]。因此,提高老年人的信息化水平才是发展老年远程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居家养老模式的根深蒂固,也使部分农村老年人在思想上对老年远程教育认识不足。有学者对国家开放大学中60岁以上的老年学生在2018年和2019年的入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大多数老年人并不认可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历教育[17]。
最后,社会老年教育模式因教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缺少一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图书馆、纪念馆、公共体育设施等公共活动场所对老年群体的关照度不够,适老性的公共服务建设未能及时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而老年人自主教育因其缺少规范化,尚未大规模为老年教育服务。
(三)老年教育理论研究有待提高
我国老年教育的学科发展仍处于较低水平。与老年学相比,老年教育(学)的学科建制落后于老年学科的发展,水平层次也较低。我国的老年学已经形成较为清晰的学科定位[18],专业设置与理论研讨初具规模。经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开设了老年学并拥有老年学硕博点。2019年,老年学专业也列入了普通本科专业,修业年限为四年。200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支持的“中国老年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六届,由此可见,老年学的相关研究在社会学、人类学中具有成熟的研究层次与研究态势,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和持续的老年学研究共同体。然而相比之下,老年教育的学科建制依然是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较为稳定的研究共同体;同时,老年教育(学)研究作为教育学或者成人教育研究领域的分支之一,其研究基础还较为薄弱。笔者在研招网查阅发现,2020年共有16所学校招收成人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但尚无一所学校专门设置老年教育研究方向。
我国老年教育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四多四少”的状况[4],见问题说问题的研究依然存在。辩证来看,在老年教育研究中突出问题意识本为正确,这样可以更好地集合老年教育相关研究主题,形成主题群,但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注重老年教育理论的升华,而非流于表面。由于老年教育本身是一个复杂问题的集合体,因而需要避免一个研究误区:就老年教育问题论教育,应在结合具体问题的基础上強调批判与反思相结合,多视角研究老年教育。
三、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相关研究表明,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处于世界中等水平,但发展速度较快;近20年来,我国的养老负担仍不算重,但需要把握好应对老龄化的时机。[19]随着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教育发展阶段,老年教育的发展需要由之前注重量的积累转向质量与效益的提高,积极探索有效途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一)提高老年教育可及性,继续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
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要以改善老年教育办学模式为立足点,扩大其教育资源供给,保障老年人充分享有教育资源,切实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最终促进城乡老年教育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多样化办学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供给,全面覆盖老年教育的对象,力求“不落下一个老年人”,最终让老年人享受到教育成果,增强其社会适应力。
1.要加强老年学校教育,鼓励高等院校设立老年学院或老年大学,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智力赋能。基于高校所具备的育人功能,高校也应该承担培养老年教育人才的责任,把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之一,以促进老年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要鼓励大学,尤其是师范院校建立老年教育学院,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课程服务,培养高素质的老年人才。例如,台湾地区鼓励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学习机会,设立积极老龄化学习学院,为老年人进入大学校园提供了机会,使年轻时没有机会上大学的老年人能够获得新知识,扩大人际关系,使他们体验优质的校园环境,与青年学生一起学习,传承他们的智慧和经验,实现代际融合的理想[20]。
2.要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技术赋能,推动远程老年教育的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大有可为,提高老年群体的信息化学习能力可以解决老年群体终身学习所面临的诸多学习困难[21]。将网络教育和电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为老年人提供高效、便捷的学习体验,更重要的是使距离市区较远的乡村、偏远山区以及体弱多病、不宜远走的一些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教育资源成果。
3.城市社区是老年人聚集的主要场所,发展老年教育应以城市社区为主,但也要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将教育资源向乡镇倾斜,继续开发公共设施为老年人服务,为农村老年教育提供硬软件支持,进而促进城乡老年教育的协调发展。同时,要以城乡社区作为支撑点,带动老年自主教育和社会老年教育模式的发展,借助城乡社区为老年人提供自主学习点,建设适老性公共设施,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资源。老年教育发展不均衡化问题的解决任重而道远,不能仅靠老年教育内部各要素的优化,更多地要依靠地方经济的发展,且与地方治理水平息息相关。促进老年教育城乡发展均衡,实现城乡老年教育不断优化,归根结底要依靠乡村建设,只有农村各项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城乡老年教育均衡化才能实现进程化发展。
(二)关注老年弱势群体,满足其自身发展的诉求
弱势群体,如成年残疾人、老年人、移民等,仍在不同程度上被排斥在成人学习和教育之外,总的来说,他们参加成人学习和教育的人数较少[22]。教育是有温度的,关注老年弱势群体的学习是老年教育的应有之义,同样也是满足老年弱势群体实现自身发展的价值诉求,更是人文主义的有力彰显。考虑到收入水平、知识背景、职业特征等因素的差异,并非所有老年人均属弱势群体,因此需清晰界定老年群体中的弱势群体,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农村、孤寡和高龄老年人等具有极强脆弱性的老年群体。尽管技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促进成年人学习的合适方式,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可靠地连接到互联网,也不是每个人都具备在虚拟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的数字化技能,电子学习还可能使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处于不利地位[23]。如在疫情期间,一些老年人因为数字化水平有限,不知何为健康码、小程序、移动支付等,这真实地反映出老年人由于自身学习能力与理解力的下降表现出对新生科技手段、信息技术的茫然。老年教育需要防范于未来社会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全力保障风险状况下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务院办公厅于2020年11月24日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文件指出要“开展老年人智能技术教育”,把增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老年大学(学校)、养老服务机构、社区教育机构等形式,帮助老年人提高运用智能技术的能力和水平[24]。
如果老年弱势群体的教育需求无法满足,高质量的老年教育发展也无从谈起。弱势群体切不可“一锅端”,要着眼于他们原本的生活世界[25],老年教育是为了老年人的教育,因而要紧贴老年人的生存现状,而不是理论性地“束之高阁”。要在深刻把握老年群体生活的基础上,对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深入与细化,对老年弱势群体实行补偿教育,而补偿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救济活动,还要对老年弱势群体进行“赋权增能”[26],提高老年弱势群体的社会适应能力,更好地促进其与社会融合。要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重新审视风险情况(如疫情)下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的学习与教育需求,挖掘老年人的现实学习需求。
(三)增强老年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度
1.培养老年教育专业人才。应加快学科建设,培养老年教育专业人才,为老年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提供内生性力量。在复杂多变的老年教育环境下,一方面应培养多学科下的复合型人才,将老年教育、老年心理、老年社会服务、老年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要建设老年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为培育老年教育研究人才提供平台。高校与各老年教育实体机构要紧密结合,形成研究共同体。在此共同体下,可将高校理论性优势同老年教育实体机构的实践优势相结合,形成有机研究体。同时,还可以通过鼓励理论基础较好的高校与高水平老年大学联合设立老年教育学硕士点,引导高校成人教育学硕士点结合自身的优势开设老年教育相关课程等方式,积极进行老年教育领域的探索。
2.多维度研究老年教育,开拓研究视野。要把老年教育放在整个社会进步中去考虑,切忌不能套用传统学校教育的模式发展老年教育。要深刻认识到老年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即老年教育的对象是散落在各个家庭、社区、工作单位和地区的老年人,而学校教育的对象多为学生。因此,老年教育自身的复杂性也决定了老年教育的研究应是多维度的,不能仅关注学校老年教育,还要积极扩展多种形式,如远程老年教育、自主学习等多角度的研究。对于老年大学的研究,目前多集中于自身的建设,如课程、教师队伍、学习需求的研究,而单一的老年大学研究是很难满足老年人多样性的教育需求的,应从老年大学、社会老年教育、学校老年教育和社区老年教育等方面进行整体研究。老年教育研究的多角度还体现在多学科的结合,老年教育首先要在教育学视域下研究,但老年教育的研究又不能局限于此,需要结合社会学、心理学才能够真正深入老年人的“生活世界”,触及老年人实际的生存状况。
(四)注重内涵式建设,优化老年教育内部各要素
1.老年教育队伍建设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一,设立老年教育讲师团,将高校老年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医学组成的专家组和一线老年教师融合为团体,为老年群体提供全面的服务。第二,开展老年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提升计划,提高老年教师专业素质,注重其老年教育基本素养培养。实施老年教师资格证认证计划,以证书规范老年教育队伍,强化老年教师队伍准入机制。在相关调研中,大部分老年群体对设置老年教育资格证表示赞同[27]。笔者认为,老年教师资格证应当坚持国家统一标准,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在考虑到各地老年教育发展水平差异化的前提下,可由各个省份自行设置合格线,这样既可以保障一定的标准质量,同时又能满足各地对于老年教师队伍的需求。第三,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重点引进相关专业的老年教育人才,如成人教育学、心理学等。老年大学、社区学院、开放大学和老年远程机构等老年教育实施机构可以与高校老年教育研究机构开展联合培养计划,为老年教育相关专业提供实习基地,以志愿者形式充实老年教师队伍。
2.适老性老年教育课程体系是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老年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该具有全局性和规划性,整合大类课程专业,逐步细分、精准化服务于每一位老年人。适老性的课程开发体系是为了避免学科体系的课程开发所带来的重知识而轻实际的弊端,老年教育本身有其复杂性和特殊性,成年人的学习不会在真空中发生[28],因而老年教育的课程应该是生活化的,直接面向老年人实际生活的需要,建立以角色转变为立足點、以核心需求为导向的老年教育课程开发体系。在引导老年人积极认识角色转变的客观性的同时,还要帮助老年人寻找新角色,在新角色中重新认知自我,完善完整人格。例如,注重老年群体的核心需求,课程可分为五类:健康保健、科学技术适应、精神慰藉、法律以及家庭关系课程。培养成人学习者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的能力是成人教育的首要关注[28],因而需要增加相关的信息技术课程、生命课程和代际学习课程,以提高老年人在信息化社会中的适应性,不断提高其抵御社会风险的能力,增强其对生活本质的认识。如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培训,美国实施了“祖父母培养志愿者计划”,帮助退休老人转变社会角色,更好地融入家庭和社区生活[29]。
老年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由“规模发展”向“质量效益”转变。新时期,老年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不仅依赖于内部各要素的完善,更应考虑到老年事业、终身教育体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不断满足老年人的主体性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闫树涛.新中国成人与继续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9,21(2):5-11.
[2]丁红玲,宋谱.困厄与超越:我国老年教育发展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8(10):78-82.
[3]程仙平.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老年教育发展路向与因应策略——以浙江省为例[J].成人教育,2019,39(12):42-46.
[4]叶忠海.中国当代老年教育发展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5,17.
[5]上海老年大学.学校简介[EB/OL].[2021-05-15].http://www.shlndx.com/Profile.
[6]李丽娜.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及特点[J].知识经济,2020(6):126,128.
[7]万蓉.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机制与路径——以上海市老年教育社会学习点建设为例[J].成人教育,2020,40(8):35-41.
[8]汪国新.社区共学养老:特征、意义与实施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8(17):126-130.
[9]张仁杰.关于中日老年教育政策法规发展的比较研究[J].广东开放大学学报2019,28(3):1-5,19.
[10]王英,王小波.中国老年福利的“新常态”:老年教育的社会政策化[J].宁夏社会科学,2015(6):66-71.
[11]徐旭东,杨淑珺.新时期老年教育特点与体系构建的思考[J].职教论坛,2020(1):118-122.
[12]万蓉,马丽华.生态学视域下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融合路径[J].成人教育2020,40(10):35-42.
[13]朱素芬,陈千帆.老年教育供给现状及未来进路——以温州为例[J].成人教育,2018,38(12):50-54.
[14]曾珊.社会老龄化进程下的北京社区老年教育现状分析及解决对策探究[J].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19(4):53-57.
[15]张晓报,王怡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老年教育走进农村的必要、可能与路径[J].成人教育,2019,39(5):49-54.
[16]中國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现状统计报告[R].2020-04-28.
[17]王柱国,徐锦培.如何使老年开放教育更具吸引力——日本放送大学对我国老年开放大学办学的启示[J].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2020(6):52-59.
[18]朱荟,陆杰华.老龄社会新形态:中国老年学学科的定位、重点议题及其展望[J].河北学刊,2020,40(3):11-18.
[19]籍斌,史正,邵秀娟,等.国际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比较研究[J].科学决策,2020(9):1-20.
[20] LI A T, WEI H C . Lifelong Learning for Aging People in Taiwan: Innovative Programs and Social Effects[J].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2019(162):97-110.
[21]乔爱玲,张伟远,杨萍.互联网时代老年群体终身学习现状调查报告[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7):121-128.
[22]何爱霞,孙纪磊.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的进展、挑战及应对——基于《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四)》的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0,32(3):51-59,80.
[23] BOEREN E,ROUMELL E A ,ROESSGER K M . COVID-19 and the Future of Adult Education: An Editorial[J]. Adult Education Quarterly,2020,70(3):201-203.
[24]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办发〔2020〕45号,2020-11-15.
[25]柳士彬,李嫣然.全球成人学习和教育治理:目标、进展、问题与路径——《成人学习和教育全球报告(四)》解读[J].教育发展研究,2020,40(7):70-78.
[26]王英,谭琳.赋权增能: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与反思[J].人口学刊,2011(1):32-41.
[27]徐敏华,梅兵,裴建华.终身教育视域下老年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与策略——基于对上海市老年教育机构的调研[J].成人教育,2020,40(11):34-42.
[28] MORRIS T H . Adaptivity through Self-Directed Learning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Our Ever—Changing World[J]. Adult Learning,2019,30(2):56-66.
[29]徐君.成人教育促进弱势群体社会融合研究教育社会学视角[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154.
[责任编辑 曹 稳]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chievements, Difficulties and Paths
XU Daozhen, WANG Yuan, MA Xiaofei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China has stepped in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tage and made some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elderly education: elderly education has formed a diversified school running mode and promoted the increase of the supply of elderly education; the service scop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xpanded to meet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the elderly at different levels and regions; theoretical research has made progress, which provides a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practice; relevant policies have been gradually improved to ensure the institutionalize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At this tim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of elderly education is transformed into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elderly's desire for high-quality elderly education and the unbalanced and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elderly education itself, and the contradic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elderly educ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the development quality of elderly education, we should actively start from four aspects of elderly education, such as improving the accessibility of elderly education,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vulnerable groups of the elderly, enhancing the depth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connotativ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new period;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s; dilemma; 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