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2021-09-14韩连权

职教通讯 2021年8期
关键词:治理体系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摘 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发展面临的创新命题,构建科学化、规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则是推动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基于协商治理的理论视域,围绕高职院校治理活动的有效开展,运用德尔菲法初步构建了包括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效果等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新时代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研究与评价提供一个有效分析框架。

关键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指标体系;教育现代化

基金项目:2020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意蕴与实施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1288)

作者简介:韩连权,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21)08-0047-06

2017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可以说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战略任务[1]。2019年2月,国务院接连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两份重磅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职业教育治理新格局,这既为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治理能力提出了具体目标,也为新时代职业院校推动教育治理现代化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2021年的全國职业教育大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下一阶段发展再次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职业教育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而要确保国家关于职业教育改革的系列创新性举措能在高职院校落地生根、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以此来推动高职院校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时期实现创新发展。但具体从何维度来推动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对于这个“元问题”的价值追问,目前学界尚未形成普遍共识,同时也缺乏具体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评价标准来作为行动指南。有鉴于此,职教研究者迫切需要站在国家职业教育实现现代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构建出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主体、过程、方式、制度等诸多要素进行号脉与诊断,为高职院校的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指出不足,同时也能为高职院校加快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程提供有益借鉴与启示。

一、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遵循协商民主治理的思想基础上,西方公共管理学界衍生出一种新的公共治理范式,即协商治理理论。协商治理理论注重强调通过平等、民主的对话形式吸引不同治理主体主动参与到治理中来,就治理中存在的分歧问题相互沟通与协商,最终形成一种集体性民主决策,侧重从协商共治的角度来化解公共事务的矛盾问题。协商治理理论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不同治理主体对决策进行民主协商,弥补了以往其他治理决策中民主缺失的不足,又能实现对多元治理主体之间权力的有效监督。因此,协商治理理论一经问世便受到追捧,成为涌现的一门“显学”,美国多所大学将协商治理理论运用到自身高校治理中,产生了良好的治理效果和积极的示范效应,很快成为助推美国成为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制度保障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站在提升产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传承技术技能的战略高度,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利于高职院校发展的改革举措,如高职院校分类招生改革、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启动(简称“双高计划”)、“1+X”证书制度试点、高职百万扩招等政策先后落地,各类政策红利不断得到聚集和释放,直接为我国高职院校发展注入了强大新动力。与此同时,随着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行业、协会、企业、政府部门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高职院校治理过程中来,直接导致高职院校多元治理主体的出现,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也发生了格局性的变化。

众所周知,不同的治理主体在推进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中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在高职院校公共事务治理决策时容易产生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在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企业作为典型的“理性经济人”,追求利润是企业首要的任务,因此在双方合作过程中企业往往较多地关注盈利等指标。而高职院校作为公益性社会组织则更加注重非盈利性,更多的是注重校企双主体育人质量的提升,校企双方有时难以形成统一的共识,造成产教融合多流于形式的尴尬。基于此,本研究以协商治理理论为基本指引,妥善协调好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破解权责利不清晰的治理突出难题,激发不同治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化多元主体彼此之间协同联动,从而形成同心同向的强大治理合力,以期推动高职院校的治理效能实现快速提升,不断增强高职院校的吸引力。

二、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从表面来看,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进行测评就是设计出合适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该指标体系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状况与水平进行衡量评价。但实质上,不管所构建的指标体系是形成型的还是反映型的,指标体系本身所蕴含的治理意蕴才是其灵魂[2],因此在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遵循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原则

通常来讲,科学性是衡量评价对象是否符合客观事实的一项重要依据,是保障指标体系评价精准效果的关键要素。因此,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遴选首选要遵循科学性原则,力求确保每个评价指标都能客观真实地反映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客观属性,并能充分体现高职院校的类型教育属性,避免出现随意评价、印象评价等现象。同时,所选择的指标内涵须做到清晰具体,各个指标之间应避免重复和冲突,确保评价的指标体系在逻辑上严谨、结构上合理,能抓住评价对象的实质属性,以科学的语言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行动进行客观描述,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特色与成就。

(二)坚持全面性原则

推进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一项宏观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类型的治理体系主客体,所以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尽可能全面包括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属性,并从多个维度来客观反映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整体性能,尽可能地突出高职院校发展质量,反映高职院校对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影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因素众多,从而表现出复杂多样的典型特征,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要囊括影响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主要方面,既要有定性指标,又要有定量指标,从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应用做好有效的铺垫。

(三)坚持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是指在整体观指导下,将决策对象视为一个系统,以系统整体目标的优化为准绳,加以权衡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保证其完整、平衡[3]。如上文所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多层次的系统组合,各部分内含一定的逻辑相关性,因此,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化地反映和评价治理体系各要素的特征和状况,并加以具体阐释和说明。在评价指标遴选时,高职院校要以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为基本准绳,妥善协调治理体系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保证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全面客观地反映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际水平。

(四)坚持可操作性原则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保证评价的有效实施,因此,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要符合可操作性原则。一是每个设计的指标体系都要能被有效测量与可衡量,具体的评价过程能够被掌控,各类评价数据易获得,减少不必要的评价成本。二是评价指标的设计要能够尽量规避或降低评价数据造假和失真的风险,评价指标数据应尽可能地公开和客观获取[4]。三是注意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合理运用,科学地将两者相结合,尽量避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从而使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具有信服力,发挥评价结果的诊断功能,既要能够反映成绩,又要呈现出不足,以此来推进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五)坚持动态性原则

众所周知,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是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各要素动态演进、日臻完善的定向发展过程[5],不同历史阶段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定位与追求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坚持动态性原则,既要反映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的发展实际与现状,也要考虑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高职院校还要掌握不同评价维度的动态特征,结合高职院校教育治理过程中出现的新变化和新情况,及时地对个别指标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必要时还要对评价指标体系中的部分指标进行合理化修正,对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做出适时评价,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提升与评价指标体系完善之间的良性互动,提高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评价的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从本质上来看是一套具体的规则体系,是开展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活动必不可少的依据和基础,也是成功开展评价评估活动的关键所在。因此,本研究根据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的实际运行现状,形成了具有较强普适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本评价指标体系在构建时适当地参考了国外职业院校和国内大学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评价方面的成功经验与成熟做法,且客观地考量了不同国情的职业教育观并尊重高等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职业性差异,在借鉴吸收的基础上做到有所扬弃,根据我国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来构建出科学、合理、高效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初选维度的初步拟定

評价指标的选取首先考虑到政策的影响因素,以教育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2015—2018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和“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政策性文件为理论依据,围绕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特征、价值意蕴及实施路径,尤其是推进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核心任务,兼顾到政府、行业、企业、社区和学生等不同利益群体对高职院校治理改革的利益诉求,着重对高职院校教育治理的制度、体制、机制进行系统变革,力争促使其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由共治向善治的积极转变。同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还需要厘清高职院校治理体系不同治理要素之间关系,建立起科学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分析框架,通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归纳分析,梳理出若干个指标体系的初选维度指标组成集合。

(二)组建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工作组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众多,如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调查问卷法等,而目前在教育领域评价实践中采用较多的则是德尔菲法。一方面,德尔菲法是专家学者对专业领域内某一问题的共性认识,可以有效避免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德尔菲法操作较为便捷,有利于较好地完成指标体系的遴选。综上所述,本研究选择德尔菲法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依据代表性、权威性与全面性等基本原则,聘请了6位熟悉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专家组成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专家组。总体分析来看,专家群体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专业有效的指导。

(三)开展三轮专家问卷咨询

本研究遵循德尔菲法实施过程中的匿名、独立基本原则,通过电子邮箱、微信与访谈等方式向相关专家征求对评价指标的意见,历经三轮征询并经过多次信息反馈,对指标体系进行反复筛选,对不合适的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最后在此基础上最终形成较为统一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来说,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内容能够涵盖治理体系的各个维度,包含详细具体的观测点,同时整个指标体系的结构严密、体系完整,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和内容效度。

(四)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赋值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完成后,还需要对指标体系进行权重的赋值设计。现有研究中对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设计以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居多,AHP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将复杂问题层次化,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同一层次因素的相关性建立判断矩阵特征向量,使用一致性检验判断指标比较的有效性,然后求解相对权重值,最后通过加权求和的方法计算出对总目标的权重,以此来作为评价和决策的依据[6]。层次分析法虽然得到广泛运用,但由于在操作时过分依赖专家的个人主观经验来判断指标重要性,而每个专家的评价不同易导致判断结果存在着较大争议,势必会影响到评价结果的信度。而本研究构建的指标体系共设有5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之间都属于同等层级,很难凭借专家的主观感知来判断重要程度差别,因此,本研究选择平均赋值法来作为权重合理分配的方法,对每个层级下的各个指标采取平均赋值,赋予相同的权重值。在具体操作层面,本研究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设为1,根据平均赋值的原则,则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皆是0.2;在对一级指标“治理理念”下的二级、三级指标赋值时,首先结合一级指标的总权重,得出二级指标A1、A2权重分别为0.1、0.1;同理,再测算出三级指标S1、S2、S3权重分别为0.05、0.05、0.1。以此类推,本研究依次算出其他4个一级指标下的各个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权重值,最终构建的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及各级指标的权重赋值如表1所示。

综上,构建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是推进和实现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在借鉴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知识基础上,以高职院校治理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基本主线,本研究尝试构建了“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结构、治理机制、治理效果”五位一体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为推动高职院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清晰的发展路线图和重要基础保障。与此同时,本研究所构建的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科学评价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提供有效的分析框架,支撑构建出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高职院校治理新模式,进而推动“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促进高职院校提质增效、增值赋能,全面助力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和制造强国战略建设。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是结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籍此对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迭代检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孙建.高职院校内部治理体系改革实施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2):47-52.

[2]王绽蕊.中国特色大学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20-28.

[3]张凤彪,崔佳琦,王松.公共体育服务绩效评价原则探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9(4):404-409.

[4]彭张林,张爱萍,王素凤,等.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与构建流程[J].科研管理,2017(S1):209-215.

[5]韓连权,檀祝平.我国高职院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内涵、困境与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21(7):20-26.

[6]查英华,朱春杉.《悉尼协议》框架下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20(11):54-58.

[责任编辑 秦 涛]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iz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N Lianquan

Abstract: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ability is an innovative proposi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and to build a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of negotiated governance and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of governance activiti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Delphi method is used to preliminarily construct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governance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luding 5 primary indicators of governance concept, governance subject, governance structure,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governance effect, 16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24 tertiary indicators, which will provide an effective analysis framework for the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of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governance system; index system; educational modernization

猜你喜欢

治理体系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自助图书馆选址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应用技术大学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
交通强国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