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秋季湿热交加谨防“暑湿病”

2021-09-14杨璞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科主任曲池湿气

杨璞

时值三伏天,也就是中医所说的长夏,这个时期不仅温度高,湿气也更加严重,湿热交加,上蒸下煮。人们要注意预防“暑湿病”,尤其是中老年人。

湿热伤“心”伤脾胃,饮食清淡少油腻

闷热潮湿的季节会使心脏的负荷增大,所以气压低的时候不少人会感觉胸闷,心血管病患者可能更会产生憋闷、气喘等不适症状。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提醒大家,长夏时节也容易产生压抑、焦虑、烦躁等情绪。心血管病人很容易诱发心脏事件,因而要注意心态的调节。此外,湿热的环境下很多人都喜欢开空调。室外温度高,室内有空调温度低,室内外温差过大,不利于心脑血管健康。

湿热的天气下要尽量少吃油腻、刺激性大的食物。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孙刚提醒,湿热之邪侵入人体,可能会使本来就脾胃虚弱的人出现“脾虚湿困”的问题,比如食欲减退、精神倦怠、全身乏力、舌苔白腻或黃腻等。如果不及时进行中医药调理,会带来更多健康问题。

生活中七个健康习惯远离湿邪

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主任杨晓辉介绍说,生活中这些健康的习惯有助于远离湿邪。

1.尽量少在潮湿的地方久待。阴雨天气注意关闭门窗,等到天晴后及时打开门窗,保持空气流通,祛除湿气。外出时携带雨具以防淋雨。出游时不要坐在阴冷潮湿的地方,也不要在潮湿的地方久待。

2.保证睡眠时间。中医认为,缺觉容易伤脾,通常熬夜后所表现出的乏力、无神、肢体困重等,都是脾虚的典型症状。子午觉是中医养生学的一种说法,指每天子时和午时按时入睡,“子时大睡,午时小憩”。子时是晚11时至凌晨1时,此时阴气最盛,阳气衰弱。如果经常熬夜,过了子时还在工作,肝脏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则无精打采,脸色晦暗无光,女性容易长出黄褐斑,出现痤疮、皱纹等。午时是中午11时至下午1时,此时阳气最盛,阴气衰弱。午饭后人最容易犯困,此时可以小憩一下,舒缓紧张和疲劳,能有效地帮助大家保持心理平衡,促进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3.均衡饮食。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养胃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吃些油腻、过咸、过甜或过辣的食物,而这些所谓的美食是最不易消化的,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清粥小菜清肠胃,清淡饮食的好习惯有益健康。

4.少吃生冷。中医认为“脾主运化”,如果常吃生冷、寒凉的食物,会使体内湿气加重,影响脾的运化功能。除了冰激凌、冰镇饮料、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外,还有一些食物属性寒凉,如瓜类、海鲜等,如果在不对应的季节食用这些食物,会使体内湿寒加重。

5.不要贪杯。过量饮酒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明代医家吴又可在其所著的《温热论》中记载:“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与之相抟。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

6.坚持锻炼。四季都要坚持体育锻炼,通过养肾来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达到顺畅气血驱湿邪的目的。

7.不久坐。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气血不顺畅也会增加湿邪的侵袭。久坐办公时起身运动一下,有助于身体保养。

中医妙招祛湿邪

按揉曲池清热利湿  屈肘时,肘弯横纹尽头处就是曲池穴。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此穴,每次1~3分钟,每日1~2次,可以起到清热利湿、增强脾功能的作用。

薏米冬瓜汤健脾祛湿  薏米味甘性微寒,具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冬瓜味甘性凉,能润肺生津、清胃热、利小便、消除水肿。

猜你喜欢

科主任曲池湿气
曲池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初心不悔,甘之如饴——记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黄文祥教授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小穴位 大健康
食疗养生祛湿气
汉中:科主任的“留人”智慧
医患关系改善新途径:科主任轮岗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