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2021-09-14俞泽田张德三
俞泽田,张德三,吴 渠
(蚌埠凯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蚌埠 233010)
企业安全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发展、国家法律法规的发展和完善、劳动者劳动保护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内企业管理与国际接轨,在企业的整体管理活动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企业为提升自身形象和行业竞争力,建立和完善一个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又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意义更加重大。
1 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针和原则
安全管理体系建立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1]。安全第一是原则,预防为主是手段,综合治理是方法。只有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把安全工作重点放在事故预防体系建立上,提前采取防范措施,才能有真正有效防止和减少事故;只有建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理念,采取综合治理方法,才能有效实现人、机、物、环境的统一,实现企业本质安全。
企业安全工作管理必须坚持“谁管理谁负责”。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总经理或实际负责人是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其他各部门负责人是本部门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分管工作中的安全生产负有领导责任。
为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要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严密的安全责任网络。同时,企业总经理(或实际负责人)还应与所属各部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安全工作责任层层落实到基层单位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环节。
2 企业安全体系建立
2.1 安全组织机构
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运输单位和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装卸单位,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一百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一百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企业必须成立以企业总经理(或实际负责人)为组长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或委员会),成员由副总经理及各部门第一负责人组成。并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设置专职安全员或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推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各部门设置兼职安全员,协助本部门负责人开展部门安全管理工作。
2.2 主要部门、岗位的安全管理职责
2.2.1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委员会)的安全管理主要职责
1)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监督实施。
2)定期召开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制定企业年度安全目标和长远发展规划、研究企业各部门、单位安全生产责任以及安全生产的重要议题。
3)监督企业安全费用提取和使用;检查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安全责任制履行情况。
4)在企业发生各类事故、重大隐患及整改、重大安全生产投入以及其他重要安全生产的议题时,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委员会)要及时进行研究,并制定相对应的方法。
2.2.2 总经理(或实际负责人)的安全岗位职责
1)负责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组织制定和实施;
3)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的组织制定和实施;
4)负责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保证和有效实施;
5)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6)负责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制定和实施;
7)负责企业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如实报告。
2.2.3 安全管理部门主要岗位职责
1)在公司领导和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监督工作。
2)制订企业长远发展规划,年度安全生产目标、指标,以及制订目标、指标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负责对各部门、单位制订的目标和指标进行指导和审核;负责组织对各部门、单位年终安全工作考核。
3)在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修项目中参加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试车投产等工作,保证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4)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小组(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编制、修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及相关安全管理文件。
5)负责组织企业员工进行安全思想教育和安全技术知识培训,对新入职员工进行企业级安全教育;组织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负责车间、部门安全员(专、兼职)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活动。
6)负责组织企业开展各种形式安全大检查,贯彻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订防范措施并及时整改,考核各部门、单位隐患整改工作完成情况。
7)组织企业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负责对企业重大危险源建档、备案、上报、安全检查、定期评价。建立企业应急预防体系,制定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等,每年负责组织演练。
8)组织制定年度安全费用使用计划,负责安全费用的使用管理。负责公司劳保用品的统计、审核、发放工作。
9)负责宣传贯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职业卫生制度;组织识别有毒作业场所,检查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组织职业卫生作业场所监测;组织职工职业健康体检,建立职业卫生健康档案。
10)负责对企业危险作业、电气临时线的审批,对危险作业、电气临时线实施安全监督、检查;负责企业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负责对危化品的使用进行安全监督和安全检查;负责企业防火安全管理。
11)负责企业伤亡事故的报告、统计,并在公司安全领导小组(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对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2]。
2.3 危险源与安全隐患
2.3.1 辨识、评估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源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3]。
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多种,如安全检查表、预危险性分析、危险和操作性研究、故障类型和影响性分析、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LEC法、储存量比对法等。危险源辨识步骤: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险源。
2.3.2 安全隐患
安全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不安全事件或事故发生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2.3.3 危险源与安全隐患区别
1)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相同点:均能导致事故。
在特定条件下,危险源能够造成人员伤害、转化为事故;无论是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还是管理上的缺陷,安全隐患都可能造成事故。安全隐患都是人的参与形成的,简单来说就是违章。安全隐患就是来自于管理不当的危险源。
2)危险源与安全隐患导致事故可能性不同点为:危险源管理得当不会导致事故,安全隐患则很可能直接导致事故。
3)危险源与安全隐患自身特性不同点为:危险源的危险性是因其自身的属性,具有不可消除性,而安全隐患则是人的不当行为造成的,经过治理是可以完全消除。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危险源通过有效治理、控制和监管,可以有效防止事故发生;安全隐患只有通过认真排查、及时整改消除,才能做到预防事故发生。
2.4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
企业在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时,首先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条例、办法、标准及其他要求,企业组织各部门进行辨识,为制定安全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依据。编制安全管理制度还要依据企业自身特点,结合企业组织形式、工作环境、生产工艺特点、产品类型、危险源种类及分布、员工教育和学历情况等具体特性,编制符合企业自身要求的安全管理制度[4,5]。
按照国家《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 9006—2010)要求,企业主要制定以下内容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度目录见表1)。
表1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目录
2.5 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
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是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制定和完善企业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意义重大。作业指导书是安全操作规程的具体补充,一个科学有效的安全作业指导书可以有效避免事故发生。
以起吊行车作业为例说明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6]。
行车起吊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规定了行车使用基本安全注意事项及使用方法。如:行车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穿戴工作服和安全帽;开车前必须检查行车是否完好,刹车、急停是否可靠;吊装重量必须小于行车最大起吊重量,小于吊具最大承载重量;起吊过程要先试吊,吊物试吊平稳后才可以正式起吊,重大起吊要制定起吊方案;必须坚持起吊的“十不吊”原则。即“(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光线暗淡不吊;(3)吊绳和附件捆缚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4)行车吊挂重物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5)歪拉斜挂不吊;(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的不吊;(7)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具有爆炸性物不吊;(8)带棱角快口未垫好不吊;(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吊;(10)管理人员违章指挥不吊”。严格执行这些基本操作规定,可有效预防吊装过程中事故发生。
起吊作业指导书可以对具体吊物的起吊方式进行程序化规定,如规定具体使用的吊具、行车吨位、具体的吊装方式等。起吊作业指导书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可靠性后,进行指导吊装作业。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起吊作业指导书还可以通过对各种吊具的使用方式进行程序化规定,确保吊具使用安全,达到进一步预防事故发生目的。
总之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是预防事故的一种重要手段,应广泛使用在现场生产的各个环节,通过提高员工现场操作安全意识,教育员工严格遵守、规范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及作业指导书,达到本质安全的目的。
2.6 企业应急管理体系
2.6.1 企业完整的安全应急管理体系涵盖了应急预案、应急组织体制、应急运作机制、应急后勤保障等多个方面。
1)应急预案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等
对整个企业会发生的各种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方针、应急政策等,起到的是较综合性的指导作用的预案为综合应急预案;针对某一特定的事故类型或危险源等制定具体的应对预案为专项应急预案;针对某一具体现场、重要防护区域等会发生某一特定的事故而做出的周详细致的安排规划等为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2)应急组织体制包括管理机构、功能部门、指挥中心和救援队伍等
对该应急管理体系运作过程中负责管理的团队为应急管理机构。应急相应的各类功能、职能机构为功能部门。事故发生后进行现场内外指挥的职业团队为指挥中心。救援队伍是指各类专业的与公众的救援团体,以及企业职工志愿组成的团队。
3)应急运作机制指的是整个体系的运行情况,包括管理团队的应对、各个部门的衔接等。
4)应急后勤保障系统包括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与相应的人力资源配置、及时的物资材料与财务费用配套到位等。
2.6.2 一次事故完整的安全应急管理包括预防、准备、响应与恢复四个阶段。
预防就是企业采取的各项隐患的排查制度及相关方案,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防患安全事故的措施。准备就是企业为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提前做好的预备措施,如购置的安全设备,制定的安全预防预案等。响应就是企业应急系统的运行反应,包括应急运作响应、信息沟通,疏散、救援、医疗、媒体等;恢复就是企业消除事故影响、评估事故后果、分析事故原因、吸取事故教训等。
3 结 语
安全无小事,安全大于天。只有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管控危险源,加强职工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杜绝“三违”行为,认真排查、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才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才能保证企业员工身心健康、社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