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断路器跳位监视回路与防跳的配合实例分析

2021-09-14熙,黄炜,可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接点合闸接线

何 熙,黄 炜,可 可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 市区供电公司,重庆 400010)

在变电站继电保护及二次操作回路的调试过程中,给断路器做防跳试验[1]时,常有在防跳逻辑已经退出的情况下,断路器依然无法合闸或断路器位置显示异常等现象。经过分析与验证发现,异常是在相应防跳方式下,二次回路中跳位监视回路的接线方式不对导致的。在实际的电力工程中,变电站断路器防跳优先选择断路器机构防跳,但目前大部分变电站一次设备都未更新,很多机构不具备防跳功能,防跳仍然使用的是保护防跳。故在实际生产运行中对新投运的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以往不具备机构防跳的断路器采用保护防跳。

文献[2-4]中分析与讨论了断路器两种防跳方式——保护防防跳与机构防跳的原理及运用。文献[5-7]中分析了断路器跳位监视回路与合闸回路间的3种接线方式——跳位监视回路直接接入合闸回路、串断路器常闭接点后接入合闸回路、串断路器常闭接点与防跳常闭接点后接入合闸回路。

上述研究未全面地将跳位监视回路与防跳回路结合在一起进行讨论,有必要将两者结合进行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和工程验证。目前实际工程中跳位监视回路与防跳回路常常是分开设计的,忽视了二者之间在二次操作回路中的配合,从而出现前文所述的异常现象。因此,本文就断路器现行主要的两种防跳(保护防跳、机构防跳)与主要的3种跳位监视回路接线方式之间的配合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本文给出了正确的配合方式,希望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提供更多的参考经验。

1 继电保护与二次操作回路简介

1.1 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的作用是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时,能正确判别故障,并快速、灵敏、可靠、有选择地作用于相应断路器,使其分闸或合闸,从而实现对故障的隔离或切除。

1.2 二次操作回路

二次回路是由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工作进行控制、调节、保护、和监测的设备)相互连接组成的电气回路,其工作电源为直流220 V。

二次操作回路(属于二次回路的一部分,主要用于对断路器的控制及监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保护装置集成在一起(微机保护),叫保护的操作回路;另一部分在断路器机构处,包括分合闸线圈等。这两部分通过电缆线连接,一起构成了断路器的整个二次操作回路。

1.3 继电保护与二次操作回路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对电力系统各种运行量进行分析(比如电流、电压等),当系统出现故障,保护安装处检测到的电气量会随之变化,当故障电气量达到继电保护装置的整定值时,相应的保护继电器就会动作。保护继电器的辅助接点串在对应断路器二次操作回路的分闸(或合闸)回路中,当保护继电器动作,其接点就会导通分闸(或合闸)回路,最终作用于分闸(或合闸)线圈,从而实现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断路器的分闸(或合闸)。

继电保护用于判别系统故障,然后通过二次回路作用于断路器进行分、合闸,进而切除故障。因此二次回路的完好性和正确性,对继电保护动作后能安全可靠地实现跳、合闸起决定性作用,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大意义。

2 跳位监视回路与防跳回路简介

2.1 跳位监视回路

跳位监视回路是二次操作回路中用于对断路器跳位监视的回路,接于保护操作回路的合闸回路中。当断路器位置在跳位时,跳位监视回路和合闸回路是导通的(即此时有跳位显示,且操作回路中有合闸脉冲时就合上断路器)。故跳位监视回路一方面用于指示断路器在分位,另一方面可以监视合闸回路的完好性。

2.2 防跳回路

防跳回路是二次操作回路中用于防止断路器反复跳跃的回路。当操作回路中合闸回路出现了故障(即合闸接点发生粘黏等),若此时断路器所在一次回路出现故障从而保护动作跳闸,但因合闸脉冲一直存在,断路器又会被合上,如此反复,使断路器不停地分合。为了防止断路器这种反复分合情况的发生,工程中在二次操作回路中设置了防跳回路,其基本原理是当合闸脉冲一直存在时,断路器分闸后,合闸回路能被其断开,使断路器在持续的合闸脉冲消失前不能再次被合闸。

而断开合闸回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在保护的操作回路中断开,或在断路器机构的二次操作回路中断开。当防跳功能启用时,在保护的操作回路中断开合闸回路,叫保护防跳;在断路器机构的二次操作回路中断开合闸回路,叫机构防跳。下文将对上述两种防跳情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3 跳位监视回路与防跳的配合分析

3.1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如图1所示,虚线左侧是断路器二次操作回路的保护操作回路部分,右侧是机构回路部分,回路中SH、ST分别为手合、手跳把手,TWJ、HWJ分别为跳位、合位继电器,05、07、37分别为跳位监视、合闸、跳闸回路编号,KF为机构防跳继电器,QF为断路器辅助接点,HQ、TQ分别为合闸、跳闸线圈。该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为了便于分析,对保护操作回路部分(虚线左侧)进行了简化。当合闸后手合把手(SH)的接点发生粘黏,此时机构防跳继电器(KF)启动,其辅助接点KF1由图1中的(2)变位到(1),断开合闸回路的同时导通了跳位监视回路,此时断路器在合位,合位灯亮,但TWJ因KF1的变位而导通,进而TWJ动作,跳位灯也亮(跳位灯与合位灯分别受TWJ与HWJ控制,TWJ启动则跳位灯亮,HWJ启动则合位灯亮)。通过图1中(1)的回路结构可以看出,当机构防跳继电器(KF)被启动后,KF通过跳位监视回路一直处于导通状态,无法自动复归。 即使SH粘黏接点返回,断路器断开后,此时合闸回路也由于KF带电而被断开,操作回路无法再次进行合闸,须重启操作电源让KF返回后,方可恢复机构操作回路的正常状态进而实现合闸。

图1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如果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防跳功能被启动,断路器在合位时装置会有合、分双位置指示(合位灯和跳位灯同时点亮);且即使粘黏接点返回,防跳继电器因一直在导通回路中而无法返回,断路器分开后也无法再合上。

3.2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

如图2所示,当合闸后手合把手(SH)接点粘黏,此时机构防跳继电器KF启动,其辅助接点KF1由(2)变位到(1),断开了合闸回路,跳位监视回路此时由于被断路器常闭接点QF4断开,故TWJ不会因机构防跳启动而被导通。但断路器断开后QF4也会闭合,KF会通过跳位监视回路被保持,此时即使SH粘黏接点返回,KF还是会一直被启动,合闸回路始终被断开,无法合闸,需重启操作电源让KF返回后方可合闸。

图2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且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时,断路器在合位时有双位置的问题得以解决;但若断路器断开前机构防跳未返回,则断开后即使SH粘黏接点返回了,合闸回路还是会被防跳断开而无法合闸。

3.3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和机构防跳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

如图3所示,当合闸后SH发生接点粘黏,此时机构防跳继电器KF启动,其辅助接点KF1由(2)变位到(1),断开了合闸回路,同时KF2也断开跳位监视回路,跳位监视回路此时被常闭接点QF4、KF2断开。当断路器分开后,QF4闭合,但只要SH接点一直粘黏,KF就一直启动,合闸回路和跳位监视回路一直断开,此时无法合闸且无跳位指示。当SH粘黏接点返回后,KF返回,KF2闭合,跳位监视回路被导通,KF1由(1)变位到(2),能进行合闸。

图3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和KF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当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和KF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时,如果断路器SH接点发生粘黏,断路器分开后无跳位显示且无法进行合闸,在粘黏接点恢复后,断路器跳位监视回路恢复正常,且能进行合闸。该种接线方式能够正确显示开关位置,同时满足防跳的要求。

3.4 采用保护防跳时,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如图4所示,该断路器采用保护防跳,同理对机构操作回路部分(虚线后侧)进行了简化,回路中TBJ为跳闸保持继电器,TBJV为保护防跳继电器,在SH接点粘黏后,断路器手分或保护跳时,TBJ动作(TBJ常开触点闭合),TBJV被启动,其常闭接点TBJV1断开合闸回路,常开触点TBJV2闭合使保护防跳回路形成自保持,从而使断路器无法再合闸。此时TWJ带电,跳位显示正常;在SH粘黏接点返回后,TBJV失电返回,TBJV2断开,TBJV1闭合,当再合闸时,合闸回路被导通从而合上断路器。

由于此时断路器未采用机构防跳,无论05回路是按照图2、图3还是图4接入07回路,其动作结果是一样的,为避免回路冗杂,一般采用最简单的方式接入,即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图4 采用保护防跳时,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4 实例验证

为了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本文对上述几种接线方式进行了工程实例验证。断路器机构选择大连三友电器设备KYN28A-12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保护选择东方电子DF3360EA-F型装置。

通过将合闸把手短接(手动将分合把手一直置于合闸位置)来模拟合闸接点发生粘黏,然后给保护装置加入故障状态模拟量使保护动作跳闸,观察断路器的分合及位置指示灯的变位情况。最后断开短接的把手(模拟粘黏的合闸接点复归),再对断路器进行分合操作,观察断路器的指示与分合情况。断路器的分合指示和分合闸结果如下所示。

4.1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断路器采用图1中的防跳原理,合上断路器后,将合闸把手短接,启动机构防跳功能(此时采用机构防跳,保护防跳被停用)。此时保护装置上断路器合位指示灯(红色)、分位指示灯(绿色)均点亮,如图5所示(图中左边为保护装置,右边为开关柜一次设备实际位置指示器)。

图5 断路器在合位时,分、合双位置指示

与此同时加入故障量,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断路器跳开后未再重合,防跳功能正确。退出合闸短接线(机构防跳返回),再进行手动合闸,断路器无法合上。现象如图6所示,试验现象和理论分析一致。

图6 防跳返回后手动合闸效果

4.2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

断路器采用图2所示的防跳原理,合上断路器并短接合闸把手,此时保护装置上位置指示正确(在合位,且无双位置),如图7所示。

图7 断路器在合位时,合位指示

与此同时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断路器跳开后未再合闸,防跳功能正确。退出合闸短接线后,再进行手动合闸,无法再合闸。结果同图6。

4.3 采用机构防跳时,05回路串断路器常闭和机构防跳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

断路器采用图3所示的防跳原理,合上断路器后,短接合闸把手(启动机构防跳),保护装置位置指示正确。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后,断路器未重合(防跳正确),且无跳位指示(此时合闸把手仍短接,防跳逻辑未退出),如图8所示。

退出合闸短接后(防跳逻辑退出),跳位指示恢复正确,如图9所示。

再操作分合把手,对断路器进行合闸,此时断路器能正常合上,且合上后,合位指示正确。如图10所示。

4.4 采用保护防跳时,05回路直接接入07回路

断路器采用图4所示的防跳原理(采用保护防跳,此时机构防跳被停用),合上断路器后,合闸把手短接,此时断路器位置指示正确,现象同图7。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后,断路器未重合,且跳位指示正确,现象同图6(区别在于,此时把手是一直置于合位,图6是把手从合位断开后再置于合位)。退出合闸短接,再进行合闸,断路器正常合上,且合位指示正确,现象同图10。

图8 断路器在分位时位置指示

图9 断开合闸把手短接后跳位指示

图10 断路器能正常合闸位置指示

在启用保护防跳时,05回路按图2、图3接入07回路,其验证结果均与上述相同,故此处不再重复叙述。

4.5 结果统计

上述各组试验的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结果统计表

从表中的试验现象可以看出,方式3、4、5、6皆可用于断路器的防跳,方式5、6与方式4作用效果一样,但接线更冗杂,故不适合在现场实际中使用。因此,工程实际中应该采用方式3或4作为断路器防跳功能的接线方式。

5 结论

综合以上6种情况分析,当断路器采用机构防跳时,跳位监视回路05应采用串断路器常闭接点和机构防跳继电器常闭接点后接入07回路;当断路器采用保护防跳时,可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接线方式即将跳位监视回路05直接接入07回路。这两种方式的区别就在于,防跳被启动且断路器分开后,用机构防跳无跳位显示,用保护防跳则有跳位显示。

在工程实践中,采用上述的两种配合方式,能消除二次操作回路的接线冗杂、防跳启动后位置指示异常、防跳返回后无法合闸等问题,确保二次操作回路的完好,对断路器能正确地实现防跳功能有重要意义,进而使一次系统能更安全、稳定地运行。

猜你喜欢

接点合闸接线
铁路道岔转辙机接点维护装置研究
一起非常规接线导致的主变压器间隙保护误动分析
基于ATP-EMTP的330 kV空载线路非同期合闸过电压研究
330 kV空载线路非同期合闸过电压的研究
S700K转辙机接点组改造过程控制和研究
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点工程施工技术
ZYJ7型道岔接点组防霉、防潮技术改造
220kV变电站电气主接线的设计及探讨
基于Hilbert变换的断路器选相合闸技术的研究
倍福 接线端子盒EJ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