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是最好的传承

2021-09-14本刊专稿刁朝焰

文化产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晋商商人山西

本刊专稿 刁朝焰

晋商文化

古人云:朝日初出,沧沧凉凉,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巍巍乎天生万物,巍巍乎万物入万物灵长之心也!今天,我们登上现代高科技之舟,遥想古圣商贤的经商理念,其道法自然、诚信为本、经世济民的思想,对我们而言,仍然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山西商人,简称晋商,尤其是首创中国历史上票号的山西票号商人,商路遥远,汇通天下,曾在中国历史上显赫一时。至今还传颂着“山西人善于经商、善于理财”的佳话。

凡有鸡鸣处 皆有晋商

晋商的活跃,古代文献多有记载,到明代已在全国享有盛誉。清代初期,山西商人的货币经营资本逐步形成,不仅垄断了中国北方贸易和资金调度,而且涉足于整个亚洲地区,甚至把触角伸向欧洲市场。从南自香港、加尔各答,北到伊尔库茨克、西伯利亚、莫斯科、彼得堡,东起大坂、神户、长崎、仁川,西到恰克图、伊犁、喀什噶尔,都留下了山西商人的足迹。有些商人甚至能用蒙古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俄语同北方少数民族和俄国人对答如流。可以说,从蒙古草原上的骆驼商队,到吴淞口正在出海的商船,都有山西人在计价核算;从呼伦贝尔的醋味,到贵州茅台的酒香,都有山西人在酿造买卖。无怪乎有人说:“凡是有鸡鸣狗叫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

钱庄票号通天下

山西商人活动过的地方遗址,至今到处可以看到:甘肃的老西庙、新疆的古城塔,昆明金殿的铜鼎、江苏扬州的康园、安徽亳州的花戏楼,大都是山西商人创建的;安徽雉河集(涡阳)的山西会馆,曾经是捻军起义的发源地;著名的贵州茅台酒,是1704年山西盐商,雇杏花村汾酒厂工人和当地酿造工人共同首创的。以山西商人字号命名的城市街巷,至今犹存的还有张家口的日升昌巷、包头的复盛西巷、外蒙古科布多的大盛魁街、呼和浩特的定襄巷、宁武巷等等。无怪在东北流传着“先有曹家号,后有朝阳县”,在内蒙流传着“先有复盛西,后有包头城”,在西北流传着“先有晋益老,后有西宁城”的谚语。山西商人经商的地域之广,人数之多,确实是相当可观的。

称雄商界五百年

晋商称雄商界达5个多世纪。早在夏、商、周时期,山西境内的产品交换已经兴起。在夏帝都和各部落活动的中心区域,如平阳、蒲坂、安邑,今襄汾陶寺、夏县、翼城、垣曲等地,市场交易已很活跃。在春秋战国时期,即出现了像陶朱公(范蠡)、端木赐(子贡)、猗顿(晋商“首”富)、吕不韦(买异人 得天下)那样的豪商巨贾,以及在思想政治上的代表人物、纵横家学派。与此同时,由于商业的繁荣,货币流通量的增加,山西成为中原地区商业之枢纽。秦汉时期,山西商业已拓展到内蒙古、东北辽东一带。隋唐宋元时期,山西商人不仅携资竞争于全国市场,而且通商于塞外以至欧洲。在明代,因蒙古族不断侵扰,北部驻兵增加,粮饷缺乏,便实行“开中法”,用发给食盐专卖执照“盐引”的办法,鼓励商人把粮食和食盐贩运到晋北边防粮仓。山西商人利用自己靠近边防的有利条件,捷足先登,以当时盐业集散地扬州为中心,不但向晋北边防输盐,而且向全国市场进军,与安徽的“徽帮”展开竞争。“晋商”借助自己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雄厚的实力,到明代末期即成为雄踞海内的、中国当时最大的商业集团。

以物换物 互通有无

“以物换物”顾名思义,就是指用自己已有的物品、服务与别人交换,以换取别人的物品、服务,是一种现有贸易模式出现之前的原始交易方式。

晋商票号

晋商时期的货币

古代来源

早于人类会使用货币作买卖之前,人类已经懂得以物易物。以物换物不同于买卖,并没有使用任何金钱作交易的工具,所以“以物易物”不一定是一场等价交换。和市场经济一样,以物易物是人类形成等级制度的经济基础,属于等级制度的文化体系,有明显的经济体系特性。

在远古时代,以物易物便是最原始的交易方式,面对面的来获取商品或者食物,各取所需,互惠互利。但这种以物易物的概念,随着货币的诞生而慢慢式微,人类开始利用货币来进行交易,购买不同的商品。

现代发展

现代的物物交换以需求决定价值为原则,重在实现物尽其用。金融危机下压缩生活成本的要求,使得原本非盈利的交换平台迅速商业化,物物交换(如现在的闲鱼)网站成为互联网行业中新的增长点。

前几年美国一位年轻人用曲别针换别墅的故事,让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到个人网上物品交换的概念。与原始的满足生活需要的物物交换不同,现代的以物易物并不追求等值交换,而是提倡需求决定价值,重在提高物品的利用效率,利用网络技术将闲置物品的使用价值进行有效整合。然而金融海啸以来,既不需要支出真金白银,又能够实现物尽其用的交换网站开始重受垂青,而其性质也从最初的非赢利向商业化发展,成为互联网行业中受益于金融危机的一个细分增长点。

以拖车换煤 点亮人生新征程

车云,作为一名生在山西、长在山西的晋商后代,从小就对“晋商”这支对中国商业文明影响深远的伟大商帮有着浓厚的兴趣。受“晋商”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晋商先辈们踏实做人、诚信经营的故事,时时激发着他下海经商的初心。

历史总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3年前的车云才25岁,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次机缘巧合,促成了他的下海经商之路。重走西口路的这位山西的年轻人,在商机和艰辛的淬炼中成就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07年,全国开展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对于山西来说,曾经一辆煤车拉100多吨的时代成为历史。全面治理开始后,之前在山西随处可见的能拉煤100多吨、价值20多万的拖挂车,一夜之间成为废铁。当他看到很多车主把八九成新的挂车割破当废铁处理时,不禁萌生了一个念头,这些拖挂车要是放在能拉超载货物的地方,既不会浪费,又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心动不如行动。2008年,车云通过多方打听,在包头朋友的介绍下,听说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有个甘其毛都(公元288年)口岸,是中国与蒙古国的交界处,贸易往来很繁荣。当听到这个地方后,车云兴奋的一晚上都没有睡着,好不容易睡着了,梦里又都是拉着挂车去口岸交易的情景,先辈晋商人走西口的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

说到就要做到,第二天,车云就联系了三辆半挂车,拖了三个16米长的挂斗(拉煤车斗)途径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巴彦淖尔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一路奔波,时经两日,跨过三省,披星戴月,风餐露宿,来到了一个让他既陌生又开心的地方。

陌生是因为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第一次来到这个荒无人烟、野狼出没、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开心的是看见海关监管区到甘其毛都国门之间,排满了长长的、一眼望不到头的车队,都是等候去蒙古国拉煤的拖挂车,看到的都是商机,心想拉过来的这三辆挂车,肯定很容易就能出售。一切安顿妥当,以为万无一失,结果,在出售挂车时,却遇到了困难,首先是语言交流不通,他在当地请了个精通汉蒙语言的翻译,没想到,翻译在交易过程中捣鬼。车云说卖10万,却被利欲熏心的翻译给蒙古人译成15万,导致一周都没售出一辆挂车。心灰意冷的车云,深刻体会到了古人常说的“货到地头死”的道理。

晋商后代—车云

晋商走西口驼队铜雕

此时,他感到很无助,晚上,躺在小旅馆的床上,辗转反侧,百无聊赖地打开了电视。电视中播放的正是《乔家大院》这部反映晋商题材的热播剧。剧中正好有一幕:乔致庸用茶叶、丝绸、布匹跟蒙古人换牛羊,还说了一句“南来油盐糖布茶,北去牛羊骆驼马。”冥冥中,车云眼前一亮,仿佛看到了希望。中国商界近300多年来,样样都离不开山西商人,这一幕让他悟出了一个道理:古人可以以物换物,我为什么不能?于是立刻跟翻译商量了一下,用价值4万的挂车(拉煤挂斗),跟蒙古人换价值10万的蒙古焦煤,翻译联系了几个蒙古人,蒙古人很开心,愿意拿煤换挂车,这样就开始了拖挂车换煤的生意往来。车云把蒙古的主焦煤拉到山西,再把山西的挂斗拉到口岸。这样做了两个月时间,用山西的200多个挂车,换回了差不多价值千万的蒙古煤。

作为后生晚辈的晋商人,重走西口路的故事,也成为车云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宝贵财富。可以说,乔致庸的一句话点亮了他最初的成功之路。而他呢,从此也时时以晋商为榜样,处处为晋商发声,踏上了传播晋商精神和晋商文化之路。

新晋商车云抓住机遇,辛勤开拓,践行以物易物的成功案例,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他身上,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了晋商先人的影子,

在中国商业的发展史上,一代又一代驰骋欧亚的山西商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举商贸之大业,经营范围包罗万象;夺金融之先声,钱庄票号汇通天下,称雄商界五百余年,创造了亘古未有的世纪繁荣。

今天,作为后辈,我们有责任,在继承晋商先辈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晋商的题词 “诚实守信 开拓进取 务实经营 和衷共济 经世济民” 为指导,将晋商精神发扬光大,举山西人之力,通过不懈努力,让“晋商之声”响彻海内外。

猜你喜欢

晋商商人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荣欣堂:传承晋商饮食文化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传承晋商精神 再创时代品牌
晋商自主品牌|晋善晋美酒业
言而无信的商人
山西叹五更
威尼斯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