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文基础对创意产业企业结构的影响
2021-09-14蒋佳玲中国传媒大学北京100024
蒋佳玲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创意企业需要强大的人文环境,人文基础是企业持续稳健运营的支撑体系。思维状态是反应人文基础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群体人文基础决定企业的发展基础,尤其体现在个人天赋与企业管理的人文基础水平上,落在企业结构上更为明显,影响着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良性发展。没有良好的人文基础,企业的持续稳健发展将面临诸多障碍和风险。
一、人文基础概况
人文,引申为人性,转为人的文化、教养和教育。中国“人文”一词出自《周易》贲卦象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古人对人文的最初理解,将天文与人文对应,表达天和人的客观存在与重要性。重视天道自然规律,通晓时令变化,妥善安排生产生活;重视社会人文准则,修身明礼并感染他人,推而广之则教化天下大众,强调了人文具有强大的教化之功。广义的人文是指人类文化的内涵,《辞海》解释:“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现代社会,人文通常也指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化。
人文基础广义是指文字、语言、概念和观念所形成的认知习俗[1]。本文所指的人文基础,是以文字为基础的人文教育和历史所形成的人的思维和观念,在微观的企业环境则聚焦于人文教育和思维。
二、人文基础对创意产业企业结构的影响因素
人文基础对创意企业结构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力资本、创始人思维和管理层人文教育水平”三个方面。本文所指创始人,同时也是企业核心领导人。
(一)人力资本是创意企业的重要特点
人文基础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支撑,人力资本是文化资本的重要体现。文化资本是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对马克思《资本论》的资本理论的非经济学解读而提出的,相对于经济资本的另一种资本形态,是企业发展运营的核心要素。而思维是人文基础的核心指标与关键内容,管理层思维对企业结构的影响,关系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管理构架。不同的认知思维体系,会产生不同的企业结构与发展模式,成为企业的正向与负向的内核驱动。
(二)创始人思维对企业结构塑造的决定性影响
1.思维对观念与行为的作用
(1)思维的内涵与科学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反应过程,是人的认知。它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认知科学与思维科学是与思维相关的两个科研领域,而脑认知科学是目前医学领域前沿科学的研究热点。
认知科学是关于心智研究的理论和学说。心智是脑和神经的功能,而脑与心智之间的桥梁是认识。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认知的基本单元”、“学习和决择”的认知科学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研究。
思维科学是包含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形象思维等思维类型,以及思维过程和思维规律具体应用的一门科学。钱学森认为“思维科学是一门处理意识与大脑、精神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思维的评价维度
思维的评价维度可以从正面与负面两个维度,以宽广型思维与狭窄型思维、市场思维与行政思维、系统思维与点思维、客观思维与主观思维、散乱思维与紧凑思维共五组、十种类型进行评价。
A类:宽广型思维指自利利他的思想;狭窄型思维指自私自利的思想。
B类:市场思维指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与原则思考和决策;行政思维指具有计划经济的思维或以政府资源为重点的非市场经济的思维。
C类:系统思维指整体观和全局观,古语“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认识事物互相联系的各方面的思维;点思维指聚焦在某个点上而忽略了整体与全局的思维。
D类:客观思维不以自我为中心,能够自他相换,站在对方角度和客观角度的认知;主观思维则按照自我角度的认知,往往带有个人认知局限的主观色彩。
E类:散乱思维指思维不能专注,容易被外在事物牵引而产生其他想法,也称“冒烟的思维”;紧凑思维指机械化的思考与认知。
(3)思维对观念与行为的作用过程
观念来自于思想,思想由思维产生,思想和行动是思维的外壳。思想表达的意识形态是观念,观念是人对事物的主观与客观的综合认识。“观”是认识事物的方法,“念”是外界事物反映到人脑的意识形态。人的行为由意识驱动,行为的性质由观念决定。个人行为呈现了思想,思想呈现了观念。人们自身认识的历史性和阶段局限性决定了认识会因时间变迁而出现与时代不符合的意念,人们会对观念分类以区别、改革和优化,通常分为政治观念、经济观念、道德观念、法治观念、文化观念等。
在宽广型思维、市场思维、系统思维和客观思维下产生的企业运营和发展的思想,既具有时空的宏观性,也有微观细微处的平衡力,相关的行为,尤其是企业的决策行为,更利于企业持续稳健的良性发展。而创始人的思维对企业结构塑造的影响,决定着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与业绩。合适的企业结构,促进企业良性发展;反之,将阻碍发展,甚至恶性循环。如何做好“合适”的决策,需要良好的思维状态与认知。
2.案例分析——以某科技创意品牌的企业为例
创始人思维状态与认知对企业长期发展的企业结构有着直接的决定性影响。创始人在创意或科技上具有非常高的天赋,但企业运营发展的管理能力更需要文理科思维均衡及辩证思维的综合能力作支撑,二者往往难以兼得。因此,创始人在决策企业发展方向与架构时,更需要对自己与核心团队的思维状态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估,才能“量体裁衣”,带领企业走上持续良性的发展路径。
(1)企业结构分析
以某科技创意品牌的企业结构为例。该品牌以网络科技型创意制作企业起步,对十余年发展期内,公司治理结构的股权结构与董事会结构等进行综合分析。
该案例的企业结构,在股权结构和人事架构上表现复杂与庞大,企业治理结构中的风险因素较为明显。上市之前,企业结构较为简单,聚焦于创意制作业务的股权投资行为。上市后因膨胀过速,企业结构体现出没有主题的发展目标,从上市前的文化创意专业制作公司发展为盲目扩张的金融投资公司。一方面,两种业务类型的企业人力资源差异很大,后者更需具有金融投资及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才能保证企业良性运转。另一方面,企业加速发展,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企业内各利益方的关系、企业与关联企业关系以及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发展风险增加,尤其是法律风险。创意企业的创始人往往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创始人的认知局限,表现出企业结构庞大而复杂的非专业行为,必然会出现人力资源、财务和经营内容的混乱,顾此失彼,导致上市后原有主业未能更好发展,而金融投资新业务自陷困境。该企业在第十二年发生极端刑事案件,创始人(实际控制人)变更,将对企业发展带来重大的负面影响。
(2)企业结构的选择
对企业结构的认知是形成优秀企业人力资源及管理、产品研发团队及财务统筹管理的核心支柱。复杂的企业结构,需要创始人在人事关系上具有较高水平的协调与平衡能力,如果不具备较强的人文思维,将无法驾驭和管理复杂的人事环境,难以平衡各个复杂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关系,企业运行的风险会非常大,甚至失控。
选择与决策企业结构的行为过程,也是十种思维的具体表现。宽广型、客观、系统和市场思维,更利于创始人客观评估自己和团队的能力,认识长处与局限,认识市场经济企业管理的专业性与自身能力的差距大小,选择合适的企业结构来运行。而失衡的管理状态往往和人的偏执、傲慢、膨胀、自省意识不高等心态有关,表现出负面的狭窄型思维、点思维、主观思维,甚至带有散乱思维或紧凑思维,容易导致创始人无法正确的客观认知而选择不适合自身发展的复杂结构。
当创始人的文理科思维均衡及辩证思维能力有局限,选择简单的企业结构,有利于自身与企业的发展,降低企业风险。在逐步发展的过程,寻找思维与观念认知高度匹配的优秀股东合作方或经理层,再进行企业结构的适实变化,更利于企业长期持续稳健的发展。
(三)管理层人文教育水平对企业治理结构的影响
1.人文教育对思维的作用
文化的基础是教育,人文教育的实质是人性教育,对人性善恶美丑宽窄厚薄的教育,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人文教育的核心学科是文学、历史、哲学与艺术,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文化,它帮助人们以正确的态度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复杂问题,通过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染和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来涵养人文精神。文化创意产业的企业更需要较强的文化基础作为支撑,才能发挥文化的功能,引领正面精神,实现精神与物质的结合并创造良好的经营效益。文化的功能决定着企业能否良性运营,最直接体现在管理层的人文教育水平。
现代社会的物质非常丰富,外部环境也错综复杂。无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还是前沿领域的认知科学与思维科学,以不同的角度研究人的认知与行为。人们的眼耳鼻舌身感官感知,通过第六意识形成不同的分别,即形成了带有主观色彩的不同观念,再通过第七意识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意识能力和环境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观念,有什么样的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在企业的微观环境也明显体现出,自身形成的各种观念成为个人是非善恶的判断依据,人文教育的缺失,思维状态会呈现负向发展,而人文教育的提升,思维状态会由负向正的调整。
企业治理结构的核心是“管理人”,人文教育具有对人的思维改善与塑造的功能,“人是环境的产物,但人可以自我教育与改造”。创始人及董监高管理层的人文思维平衡,有助于一个良好的企业结构的塑造与改善,有助于企业和谐的利益关系平衡,这是企业治理结构的“以人为本”的因,是对“人心”管理的根本。学习历史与优秀典籍,达到文理科知识结构均衡;明辨是非,发扬自省、谦虚和宽广的人文精神;进行自我反思、宽广思维、客观思维、市场思维和系统思维的持续反复训练,强化对事物的客观认知,是积极发挥人的自我改造能力的良好方法,也是通过个人改变带动群体改变,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与企业文化的路径。
1.1 企业股权结构图
1.2 企业人事架构图
2.人文提升对治理结构的意义
谦虚而宽广的人文精神和“善、美、宽、厚”的人性教育,对思维的纠偏与净化有着重要作用。发挥个体到集体的强大影响,是企业人文教育和管理的核心[2]。这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人文基础,也是企业的市场基础,更是提升企业管理能力的捷径。
(1)有助于平衡股东(投资者)的利益关系
人文精神对平衡控股股东与非控股股东利益,尤其是保护非控股股东的利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他类型的投资者的利益协调,也有积极作用。在人性上对“钱”有正确的认知,能更好的实现各利益相关者的长期利益平衡。
(2)有利于企业内部关系协调
人文精神有助于处理内部的利益关系,做好公司的基本层,包括经理层与员工的激励、高层管理者的关系平衡等。
(3)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在企业的发展扩张阶段,优秀的人文思维和人文精神将有助于平衡企业内外部关系所构成的复杂结构,降低发展风险和法律风险,有效缓解各利益关系的冲突。
(4)促进文化资本的积累
良好的企业结构有利于人文教育的引领与普及,有助于弥补和完善学历教育的局限,促进企业的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进而形成企业的文化资本积累,更利于发挥文化创意企业的文化与经济相适应的功能。
三、结 语
人文基础是“人文教育和历史”,也是“思维和观念”,这是“一体两用”的辩证关系。在企业中,落在人文教育与思维,这是关系企业生死存亡和发展运营的文化内核,也是企业文化资本积累的重要途径。从创始人、管理层到员工的思维认知“一以贯之”,才会形成强大的内驱动力,增强抗风险能力,沉淀优秀的文化价值,才能将企业的文化内核转换为持续稳健的经营绩效,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