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AFP、AFP-L3、DCP、SCCA水平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患者诊断效能的影响
2021-09-14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467100姚金坊王和庆李素姣刘国伟
河南省郏县人民医院(467100)姚金坊 王和庆 李素姣 刘国伟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原发于肝脏的肿瘤,恶性程度及患病率、病死率较高,有报道指出,HCC患病率居恶性消化系统肿瘤第3位,而5年生存率不足10%,对患者身心健康、生命安全危害极大[1]。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HCC病死率,防止癌细胞复发、转移的关键,故寻求一种安全、快捷、高效的检测方法有积极意义。甲胎蛋白(AFP)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HCC血清标志物,但其单独应用敏感性、特异性欠佳,甚至会出现漏诊、误诊现象,延误治疗时机。随着近些年检验技术发展,多种血清检测补充标志物得到逐渐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本研究回顾性选取我院HCC患者45例,旨在探讨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异常凝血酶原(DCP)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选取2 01 9 年10月~2021年3月我院45例HCC患者(HCC组),女18例,男27例,年龄37~68岁,平均(52.38±7.39)岁;另取我院同期36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CHB组),女13例,男23例,年龄36~67岁,平均(51.74±7.43)岁。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纳入标准:HCC组均经手术病理检查明确为HCC,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中HCC诊甲断标准;CHB组经临床体征、肝炎病毒检测、生化检查明确为CHB,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中CHB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其他组织或器官肿瘤、转移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血液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疾病;肝动脉射频消融、化疗栓塞、外科切除史;近3个月抗菌药、维生素K、华法林应用史;孕期、哺乳期妇女。
1.2 检测方法 分别空腹采集两组5ml静脉血,静置10min,离心(15min,3000r/min),分离血清,血清DCP水平以化学发光酶免疫法测定;AFP-L3、AFP、SCCA含量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并计算AFP-L3%;仪器: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公司,Auto Lumo A2000),试剂盒由郑州安图生物工程公司提供,严格按照仪器操作步骤、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阳性标准:AFP>20μg/L;DCP>40mAU/ml;AFP-L3%>10%,SCCA>1.5ng/ml。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②比较DCP、AFP、AFP-L3、SCCA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结果。③分析联合检测、单独检测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HCC组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较CHB组高(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比较(±s)
附表1 两组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比较(±s)
组别 n DCP(mAU/ml) AFP(μg/L) AFP-L3(%) SCCA(ng/ml)HCC组 45 211.28±23.45 125.67±10.48 54.38±9.62 3.54±1.28 CHB组 36 20.76±4.57 14.73±2.16 2.84±0.69 0.87±0.32 t 47.966 62.390 32.039 12.200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检查结果 DCP检测阳性34例,阴性47例;AFP-L3检测阳性27例,阴性54例;AFP检测阳性30例,阴性51例;SCCA检测阳性38例,阴性43例;联合检测阳性47例,阴性34例,见附表2。
附表2 检查结果
2.3 诊断效能 联合检测特异度与单一DCP、AFP-L3、AFP、SCCA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检测灵敏度、准确度高于单一DCP、AFP-L3、AFP、SCCA检测(P<0.05),见附表3。
附表3 诊断效能[n(%)]
3 讨论
AFP是应用最广泛的HCC血清标志物,报道指出,血清AFP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76%~91%、39%~64%,早期肝癌或小肝癌检测时,部分患者AFP水平仍存在假阳性、假阴性问题,而慢性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患者AFP常常会明显升高[4]。单纯检测AFP对HCC诊断特异性、灵敏性已难以满足临床需求,故寻求其他灵敏、特异的血清标志物对早期准确诊断HCC有积极意义。
AFP-L3属于一种AFP异质体,早期HCC恶性肝细胞即会生成AFP-L3,临床研究表明,HCC确诊前1年,约34.3%患者可检出AFP-L3升高,而AFP-L3%<7%者生存率明显高于AFP-L3%≥7%者[5]。故AFP-L3能作为早期HCC预测因素。SCCA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在起源于上皮的肿瘤细胞中明显表达,能刺激肿瘤生长,保护其免于凋亡,而正常肝组织无此类物质,故能作为HCC早期诊断血清标志物[6]。DCP属于凝血酶原前体蛋白,依赖维生素K,肝细胞维生素K缺乏、γ-谷氨酸羟化酶活性下降,从而会增加DCP合成。研究表明,HCC患者DCP含量明显增加,而慢性肝炎、健康人群血清DCP均呈阴性,故DCP特异性较高[7]。本研究显示,HCC组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较CHB组高(P<0.05),提示HCC患者血清DCP、AFP、AFP-L3、SCCA水平异常升高。此外本研究数据表明,联合检测灵敏度95.56%、准确度92.59%高于单一DCP检测71.11%、81.48%,AFP-L3检测60.00%、77.78%、AFP检测64.44%、79.01%及SCCA检测75.56%、81.48%(P<0.05),表明DCP、AFP、AFP-L3、SCCA联合检测能提高HCC诊断灵敏度、准确度,利于临床早期诊治。
综上所述,H C C 患者血清D C P、AFP、AFP-L3、SCCA水平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度、灵敏度,为临床HCC早期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