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氧合状态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21-09-14衡国权
衡国权
洛阳仁大医院呼吸内科,河南省洛阳市 47130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患者肺内或肺外严重疾病引起的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渗出富含蛋白质的液体,导致肺水肿和透明膜形成,常伴有肺间质纤维化[1-2]。ARDS患者发病终末期常出现极度呼吸困难、发绀、嗜睡、谵妄、昏迷等神经精神症状体征,常合并严重低氧血症与二氧化碳潴留,伴发混合型酸碱失衡,患者最终出现循环功能衰竭[3-4]。临床上常用机械通气肺复张治疗ARDS患者,其中机械通气容量控制模式(VCV)由于缺乏有效的呼气压力设置,其恢复ARDS患者肺泡通气功能的效果有限;与VCV比较,基于预设压力控制下的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PCV)能更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的肺内气体分布[5]。为探讨PCV与VCV肺复张模式治疗对ARDS患者氧合状况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本研究选取68例患者进行了治疗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ARDS相关诊断标准[6];(2)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精神障碍;(2)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3)血流动力学不稳定;(4)严重心脏病及高血压患者、高血糖未得到控制患者;(5)气道分泌物多,清洁能力不足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分为PCV组与VCV组,每组34例。PCV组患者男20例、女14例;年龄59~77岁,平均(66.56±5.46)岁;基础疾病:肺炎14例、创伤10例、全身性感染6例、重症胰腺炎4例。VCV组患者男22例、女12例;年龄60~77岁,平均(67.49±6.07)岁;基础疾病:肺炎12例、创伤10例、全身性感染9例、重症胰腺炎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及对症治疗,建立静脉通道,依照ARDS治疗指南[7]对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积极控制原发病,防止全身性炎症反应发生;建立气道,选用美国纽邦e360呼吸机进行无创通气治疗。VCV组患者采用VCV肺复张模式治疗:潮气量6~10 mL/kg,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吸呼比6 ∶5,吸入氧浓度65%,呼气末正压10 cmH2O。PCV组患者采用PCV压力控制模式治疗:吸气开始即为患者调设较大流量以快速达到预设的气道压力水平(35 cmH2O),维持恒定压力至呼吸机使用结束,氧浓度45%,呼吸频率16~20次/min,呼气末正压15 cmH2O,监测潮气量。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 d。
1.3 观察指标
1.3.1 临床疗效 参照文献[7]进行评定。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氧合指数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氧合指数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有所改善但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且氧合指数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变化。
1.3.2 氧合状况 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后的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
1.3.3 血流动力学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3 d,PCV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n,x±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SaO2及PaO2/FiO2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及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PCV组患者的PaCO2低于VCV组,PaO2、SaO2及PaO2/FiO2高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aO2、PaCO2、SaO2及PaO2/FiO2比较 (n,x±s)
续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CVP、MAP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R、CVP、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PCV组患者的HR、CVP低于VCV组,MAP高于V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R、CVP、MAP比较 (n,x±s)
3 讨 论
机械通气是临床治疗ARDS患者的关键措施,可有效降低ARDS患者病死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8]。对ARDS患者进行机械通气肺复张,临床常采用的方式有机械通气容量控制模式(VCV)和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PCV)。PCV属于指令通气,能通过预设压力控制水平与吸气时间,改变患者吸气流速使峰值降低,从而改善患者的气体分布及气体交换,能有效改善通气功能较差、气道压力较高ARDS患者的换气功能[9-10]。
本研究将ARD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VCV组患者采用VCV肺复张模式治疗,PCV组患者采用PCV压力控制模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3 d后PCV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VCV组,提示采用PCV模式进行治疗能通过预设压力水平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胸肺顺应性及气道阻力,改善患者的气体分布与通气/血流比值,提高气体交换效率,最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治疗3 d后PCV组患者的PaCO2显著低于VCV组,PaO2、SaO2及PaO2/FiO2明显高于VCV组,提示与采用VCV肺复张模式治疗比较,PCV肺复张模式能更有效地提高ARDS患者的肺泡呼吸效率及气体交换效率,减少二氧化碳的潴留,与文献[11-12]报道的结果相似;治疗3 d后PCV组患者的HR、CVP低于VCV组,MAP高于VCV组,提示与采用VCV肺复张模式治疗比较,PCV肺复张模式能更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13-14]。
综上所述,采用机械通气压力控制模式治疗可更有效地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氧合及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