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去、现在和未来
——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十年变迁

2021-09-14尚建翠

上海视觉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学院数据库特色

尚建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上海 201620)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部分音乐高校图书馆利用馆藏或地域优势,建设了音乐特色数据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导致音乐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和类型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的产生有其特殊的背景和规律。本文通过数据对比、网站访问、文献调研等方法,分析十年来15所音乐院校特色数据库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发现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是动态的过程,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成果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如果停滞不前迟早会被淘汰。笔者主要从十年来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特色数据库保留至今的数量和类型,以及十年来停止服务和新增的特色数据库数量和类型分析十年的变化,总结出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发展的特点,最后描绘出音乐特色数据库未来愿景规划。

一、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十年发展对比

建库规模和数据库类型的横向对比在刘纪刚的《全国九所音乐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比较研究》[2]、朱同的《我国主要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纵览及展望》[1]等文章中已有论述,文章主要调查了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的建设情况,横向对比建库的数量、内容、文献类型、系统平台及服务等内容。本文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出发,通过对比十年间音乐特色数据库的数量变化和类型变化,揭示其发展规律。

(一)建设规模十年变化对比分析

本文统计音乐特色数据库截止时间为2020年7月7日,数据来源于各图书馆网站“自建资源”等栏目,有些图书馆网站无法打开,这部分数据则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进行补充(主要参考了景月亲老师的《我国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一文中的数据库调研表[3])。图1以朱同先生在《我国主要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纵览及展望》一文中的音乐特色数据库列表为对比对象,分别统计了十年间保留、增加和减少的音乐特色数据库数量的变化。

本研究在文献查阅与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构思,然后根据文献查阅及问卷分析,对小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策略进行研究。除了采用文献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图1 十年间特色数据库数量变化图

十年间,音乐特色数据库数量增长最快的有四川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和沈阳音乐学院三所高校(红色柱体代表增加的数据库数量)。从图1可以看出,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和中国音乐图书馆的特色数据库数量减少最为明显(绿色柱体代表减少的数据库数量),分别减少8个和7个。中国音乐学院在2004年牵头了“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取得一定的成果,2009年时,网站上可以访问的特色数据库有8个[1],而十年后再次调查,发现有7个数据库已经停止了服务,另外新增了3个特色数据库,目前网站上有4个特色数据库。由于选题过大,或未进行可行性分析而仓促建库从而导致夭折的特色数据库不在少数,因此选题应慎重,建库初期应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论证,避免盲目建设。

总体来看,十年间,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共增加55个,减少40个,总体建设数量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各音乐高校始终没有停止特色数据库建设的脚步,随着音乐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高校科研与教学对特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特色数据库建设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二)数据库类型十年变化对比分析

虽然不能简单地用数据量来衡量一个特色数据库的好坏,但某一主题的特色数据库应做到尽可能多地收集相关资源,内容全面可靠是建设特色数据库的一个基本要求。沈阳音乐学院的劫夫全文数据库和劫夫视频数据库总共才93条记录,而著名的作曲家李劫夫的艺术作品远远不止于此,而且两个数据库只提供摘要信息,视频和全文无法获取。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人格三重论”,分别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人的生存状态,是三者的相互斗争而达到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人的自然状态也随之改变。“本我”在人格三重理论中处于最底层,是最原始并且属于本能冲动的欲望,各种生理需要也包括在内。“本我”遵循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欲望行事,把一切社会准则及社会约束抛之脑后。性欲与破坏欲是构成本我的两大因素,笔者将从这两方面分析玛丽支离破碎的本我。

地方特色专题库是基于地域资源、突出地方文化特色的数据库。根据其收录资源的主题和重点,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区域地理位置相关的数据库;二是与区域文化和人文环境相关的数据库;三是突出地域民族特色的数据库[4]。从广义上讲,地方特色专题库是音乐专题库的一种,本文将其单独列出,主要是因为其数量众多,且具有区域性和民俗性等特点。地方特色专题库的建设有助于地方文献、文化的保存和传承。从图2可以看出,经过十年的发展,地方特色专题库的数量增长最为明显,由原来的5个增至21个,这与重视地方文化保护的国家战略方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未来此类型的数据库数量会逐渐达到饱和状态,但内容的建设却需要持续加强。

图2 十年间特色数据库类型变化图

从图2可以看出,馆藏数字化库和地方特色专题库两类增长最为明显,馆藏数字化库和音乐专题库两类减少最为明显,这是因为馆藏数字化库和音乐专题库选题范围较广,变化空间较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科建设的需求变化,有些特色数据库逐渐被抛弃,例如随书光盘库、馆藏CD音乐数据库、世界民族音乐多媒体数据库等。值得关注的是学生作品库从无到有,学生作品库与学位论文库均属于学生的成果产出,本文将两者分开是因为近些年学生作品的收集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音乐艺术院校的毕业大戏、平时演出等,都是教学过程中非常珍贵的资源。学生作品库以音视频资源为主,学位论文库则以特种文献为主。

春天为什么它不早一点来,来到我们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地到另外的一个城里去,在另外一个城里也多住一些日子。

二、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建设质量与服务分析

(一)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十年建设质量发展分析

据统计,音乐特色数据库采用的平台有四种,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建设的“馆藏钢琴乐谱全文阅览”和“馆藏音乐期刊全文”采用的是超星数字图书馆,“馆藏中国解放前音乐期刊全文”“中国歌曲全文库”“音院学位论文全文库”是青苹果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支持,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建设的“天津音乐家数据库”采用上业科技自建库管理系统,“北方曲艺资源库”等采用清华同方专业数据库管理系统TPI。软件平台的不统一,对音乐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是不利的。由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牵头建设的“音乐艺术院校特色资源共享平台”汇集了6家音乐高校的特色资源库14个,多平台的原因导致数据资源的整合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数据收割需要借助人工完成,部分数据库无数字对象等[7]。

试验测得该试样在油罐底水介质中的自腐蚀电位是-658mV,分 别 给 试 样 外 加-658、-1 000、-1 300、-500mV的阴极保护电压,仍将试片置于油罐底水介质中拉伸,拉伸速率保持0.000 1mm/s,试验数据见表2。

输电塔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基础设施,其安全可靠性直接关乎工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由于输电塔为高耸轻柔结构,对风荷载激励较为敏感,尤其是雷暴冲击风等局部强风气候,被认为是输电塔线体系倒塌的主要原因[1]。雷暴冲击风是短时间内冲向地面的强下降气流,其瞬时风速高,且最大风速一般出现在近地面附近,对输电塔下的安全存在极大威胁。

经过反复斟酌,本文将音乐特色数据库分为8种类型,分别为馆藏数字化库、地方特色专题库、音乐专题库、学生作品库、学位论文库、专家库、人物库和其他。文中将上海音乐数字图书馆归为其他类型,因为上海音乐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综合型、门户性质的网站,是由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合力共建的音乐特色数据库。

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建设了一批音乐特色鲜明、资源类型丰富的特色数据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现共建有16个特色数据库,“西安鼓乐数据库”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设有新闻报道、学术论文、乐谱、音视频等模块,将文、谱、图、音、像资源有机地整合,形成小而专的音乐特色数据库,并提供资源分类导航功能[5]。“歌剧《唐璜》专题数据库”是我国首个歌剧数据库,包含了乐谱、音视频资源、乐谱及研究论文等文献类型,并且提供检索功能,音视频资源均来自库克数字音乐图书馆,研究论文源自中国知网,此专题数据库是将相关主题资源整合并进行规范化著录与标引后,按照主题内容的层次,系统地将歌剧《唐璜》的内容展示给读者[6]。“西安音乐学院学位论文数据库”不仅提供检索功能和分类目录,而且提供全文的下载,共有956条记录。“乐谱资料服务平台”提供普通检索和高级检索功能,检索结果有聚类功能,登录后提供在线浏览和下载服务。

(二)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十年服务发展分析

特色数据库的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为辅助本校师生教学和科研工作,及在一定情况下满足外校乃至社会上信息资源的需求。影响服务水平的主要因素有:数据库的数量和质量、计算机网络服务水平、数据库的开放程度[1]。

衡量一个数据库的建设质量,主要要从数据标准化程度、数据量、收录内容及展示、数据库开发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考察,本文采用重点列举的方法,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数据库重点介绍,包括沈阳音乐学院的劫夫数据库、西安音乐学院的西安鼓乐数据库等。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提出“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保护内容第二条为:“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其中包括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各地音乐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推进地方特色专题库建设,满足读者个性需求[8]。例如,西安音乐学院建设的“西安鼓乐数据库”“陕北民歌数据库”,四川音乐学院建设的“彝族音乐馆”“羌族艺术馆”“四川扬琴馆”,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建设的“东北二人转视频数据库”“乐亭大鼓音视频数据库”,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建设的“维吾尔十二木卡姆”等,如图3所示,在八种音乐特色数据库类型中,各音乐高校建设主要集中在馆藏数字化库、地方特色专题库、人物库三种类型。其中,共有8所音乐高校图书馆建设有21个民俗化地方特色专题库,这不仅使民俗化地方特色资源成为教学和科研的一部分,更为树立民俗文化品牌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十年发展特点

(一)数量上呈上升趋势,地区分布不均

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音乐特色数据库数量为63个[1],2020年音乐特色数据库数量为80个,总体呈上升趋势,说明音乐高校建库处于平稳发展阶段,由之前的集中爆发式建设逐步趋于理性化。包含10个库以上的地区有天津、陕西、 四川和辽宁,此四个地区的五所院校相关数据库数量多达57个,占数据库总量的71%,其次是北京、湖北、广东三省市,分别建有9个、6个和5个音乐特色数据库,上海、山东、新疆各建有一个音乐特色数据库,江苏、广西两省音乐艺术学院图书馆网站取消了音乐特色数据库的访问入口,云南和吉林两省为0。音乐特色数据库高度集中在京、津两个直辖市与陕、川、辽、粤、鄂五个省,地域分布两极分化严重,大量音乐特色数据库分布在少数地区,而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只建设了极少数的音乐特色数据库。中国是文明古国,素号“礼乐之邦”,在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中国传统音乐、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等大放异彩,但是以音乐特色数据库的形式保存下来的音乐瑰宝数量有限,因此,应当积极建设具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音乐特色数据库,为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实现特色音乐资源的优化配置,发挥重要的作用。

图4所示的神经网络中输入层有n个节点,隐含层具有h个径向基神经元,输出层具有m个输出层神经元。输入向量表示为x=(x1,x2,…,xn)T∈Rn,输出向量表示为y=(y1,y2,…,ym)T,φi(i=1,2,…,h)表示网络中间隐含层第i个径向基函数,ci(i=1,2,…,h)表示中间隐含层第i个基函数的数据中心,Rh×m表示连接隐层神经元和输出节点的权值矩阵,W表示输出权重矩阵,∑表示将输出层选择线性传递函数作为输出节点的神经元。

(二)资源类型民俗化趋势,成为各音乐学院关注的热点

笔者对15所音乐高校的80个音乐特色数据库逐一进行访问,发现只有三所学校的特色数据库能外网访问,其他的只能校内访问,说明特色数据库的开放程度较低,十年前中国音乐学院和天津音乐学院的数据库资源对外免费开放[1],如今调查后发现,这两所高校的特色数据库都有IP限制,外网无法访问。

图3 音乐特色数据库类型分布图

(三)资源类型转型化发展趋势,各种新概念层出不穷

专家库与人物库均属于人物类数据库。此类数据库是以个人或团体为主题的数据库,主要收录有关人物或团体的生平事迹、社会贡献、著述作品、书信图片、多媒体资料和相关研究资料[4]。机构知识库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学术资源存储形式的数据库,它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教师成果的保存和管理[9],而专家成果库恰恰是此功能的体现,可以作为机构知识库的一个栏目。如今,各高校纷纷建设机构知识库,专家成果库的单独存在只是一种过渡,从图2中可以看出专家库十年来减速大于增速,未来此类数据库的建设将逐渐减少,甚至消失。

(四)协同发展趋势,特色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顺利开展

早在2004年,由中国音乐学院发起组织的“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资源库”项目,拉开了音乐文化资源共建的序幕。2009年在天津召开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馆长会议,成立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达成多项资源共建共享共识,中央音乐学院提出建设“中国音乐高校图书馆多媒体资源共享平台”方案。2012年天津音乐学院图书馆申请了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设立的音乐文献保护子项目——“音乐艺术院校特色资源共享平台”[7],参建院校有: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和西安音乐学院等,已通过项目验收。2016年12月在浙江音乐学院召开第一届“联盟”会议,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浙江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召开第二届和第三届“联盟”会议,进一步推进音乐高校图书馆在特色数据资源库建设领域内的学术研讨,促进同行业的交流与合作。

四、音乐高校特色数据库未来发展愿景规划

(一)新技术、新理念给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

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的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势必会影响音乐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一方面音乐特色数据库本身是资源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另一方面,音乐特色数据库面临的种种问题,急需技术革命带来的新契机来解决。可以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唯一标识符以及关联数据库等技术,对图书馆特色资源进行整合和共享,并能根据读者行为提供定制化、个性化服务。音乐特色资源的搜集可以通过众包平台的形式开展,例如地方特色音视频、乐谱、老唱片等资源,利用众包的形式持续更新资源库,这方面可以借鉴上海图书馆的“历史文献众包平台”的成功案例。

(二)以用促建,音乐特色资源利用常规化

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是保存和开发利用音乐文献资源的基础工作,有利于充分开发和保护音乐特色馆藏资源。从音乐特色数据库长期发展来看,特色数据库应为用而建,以用促建,不断激发其潜在的价值与活力。由于音乐类特色数据库具有鉴赏和实用价值,因此服务对象除了学生和教师外,应主动担当社会文化娱乐的责任,走出去,提供形式多样的个性化服务,使音乐特色数据库成为一种为大众服务的常规资源,做文化强国的坚实基石。

(三)携手数字人文,共谋未来新发展

音乐特色数据库现阶段主要实现了音乐资源的数字化与保存,普遍只有检索功能,并且只能按原始资料的结构进行浏览,其深层次内容的挖掘与量化分析,是未来发展的新方向。数字人文研究作为当代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融合而成的新兴领域,可以体现人文学科领域知识发现、分析、传播和展示的全过程,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音乐数据的量化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从微观角度,利用数字的统计与音视频文本的分析,挖掘音乐资源内部隐含的高价值信息。借助数字技术的多样性和扩张性,通过不同维度对音乐学科进行跨界研究,从而拓宽学科研究疆域。

五、结语

整理和挖掘特色文献是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职责,特色数据库建设是其重要手段。及时总结建设中的问题和经验,结合当前的信息环境和用户特点适时做出相应调整,对于推动该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音乐特色资源专业特色明显,资源类型丰富,本文通过文献梳理、时间轴对比等研究方法,探讨音乐特色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化及后续建设的新模式,以期对未来音乐特色数据库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音乐学院数据库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浙江音乐学院举办2021新年音乐会
恋幽兰
数据库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
Astor piazzolla and his new Tango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