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古彩“鱼”装饰瓷板画的构图美学和当代意韵

2021-09-14

景德镇陶瓷 2021年4期
关键词:鱼纹瓷板画鱼儿

刘 静

一、古彩“鱼”装饰瓷板画作品的内涵解析

自古以来,有关“鱼”的装饰,是艺术创作的常见题材,而“鱼”古彩装饰瓷板画是现代陶瓷艺术设计发展与演变的体现,都是审美观念的指示,具有高度的装饰性、概括性和综合性。“鱼”文化伴随我国工艺美术发展的过程,有超越现实的内涵意蕴和浪漫色彩,“鱼”纹饰具有美好的吉祥寓意,“鱼”古彩装饰瓷板画是现代陶瓷艺术创新的一种探索与表现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内涵广泛。

古代原始人在劳动过程中,对鱼的习性和生活规律有着深切的认识,整个“鱼”装饰纹样的构思标志着对鱼的不断认识,这种思维的提高,把鱼的形象转化为美的艺术形象,它和中国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装饰寓意嵌入人心,体现了传统陶瓷装饰的不断发展和延伸。第一,原始时期出现了彩陶人面鱼纹盆,画面线条简单图案规整,表现了崇拜生命美好的意味;第二,魏晋时期出现了晋代青釉鱼形碾具,可谓造型生动,具有祥瑞之相;第三,秦汉时期出现了汉代彩绘鱼纹陶盆,画面风格古朴,意味着子嗣绵延;第四,隋唐时期有瓶罐之类的器皿,装饰纹样有主体和边角纹样,鱼纹通常装饰在主体的中间;第五,宋以后鱼纹有“莲池游鱼”等,还有宋代印花三纹鱼碗,画面纹样秀丽灵动,有吉祥美好的愿望。元代的鱼纹装饰具有代表的是釉下青花的瓷枕和盘子,鱼纹色彩较浓艳;第六,明清时期出现了嘉靖五彩鱼藻纹罐和清五彩四鱼纹碗,画面笔力豪放、色彩绚丽,有喜庆吉祥和生活美好的意味,彩瓷中包括斗彩、粉彩和五彩等,鱼纹绘画更加精准细腻。到了清朝乾隆年间,鱼纹装饰更加复杂,旧的装饰技法被淘汰必然被新的装饰技法取代。“鱼”文化在陶瓷的装饰演绎过程中发展迅速,展示了对“鱼”的崇拜和“鱼”带来的美好愿望。景德镇是制瓷的重要地方,不同时期的陶瓷器物上都有“鱼”纹饰,有描绘鱼纹的陶瓷器和鱼形陶瓷等,人们以之寄托“年年有余”的理想和希望。古彩陶瓷的民间文化气息融合了当代的审美愿望,让独有的文化精髓有了创造性,发展成了新的古彩审美形式,具有新的欣赏特质和收藏内涵。2020年笔者在景德镇画了一系列的“鱼”古彩装饰瓷板画,《瓶安友鱼》古彩装饰瓷板画是三块成一套的作品,我以“瓶安”(平安)为副饰,“有鱼”(友鱼)为主饰,采用谐音寓意的比兴方式。背景用了大面积的红色图案,与主体绿色形成了鲜明的色调比对,层次分明。施于人老师的创作思想和陶瓷设计观念,对我的古彩装饰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件作品画法除了利落的线条,还有鱼儿身体上的沙点画法,沙点圆润大小疏密得当,使古彩装饰瓷板画有很强的空间感。画面中,瓶瓶相依,水草迷痴,连年有鱼,福韵红妆,衬如影帘。如果说三生万物,那么三瓶相伴更为平安有余,期待每年都有好的丰收和盈余。《鱼观伴祥》古彩装饰瓷板画则是四块成一套的另一件作品,勾线前先“打料”,勾勒时线条才会流畅劲挺,然后“平涂填色”,红绿映衬,给人以喜气洋洋之感。两瓶三瓶伴而依,鱼儿海草舞成群,鱼带绿海戏点歌,红帘黄帘归来美,这是吉祥福运的写照。凡鱼相伴跃水来,观鱼未必知鱼乐,似想鱼跃海阔,天高鸟飞,逆流而上,快慢之鱼,鱼鱼得水,表达了我努力奋进的精神家园。

笔者画《鱼》系列古彩装饰瓷板画的初衷是鱼(余)谐音,象征年年有余,是吉祥祈福的特殊存在。鲤同(礼),过年吃鲤鱼增添喜庆得利;鲫(吉)鱼,过年鲤鱼和鲫鱼一起吃就是大吉大利;金鱼(金余),鱼(玉)同音,是金玉满堂;莲年有鱼(连年有余),指丰衣足食。相传鲤鱼跃上龙门就可龙升上天,寄托了人们渴望生活质变和飞跃的美好愿望,成为前途的象征。鱼为大家所喜爱,除了它的实用价值,还有它美好的文化象征,古人寄信时常把书信结成双鲤形状寄递,后来出现了很多“鱼笺”和“鱼符”,国画中前辈们留下了很多传世之作,比如《鱼藻图》和《春溪水族图》等。每逢新年之际,人们仍然喜欢选购那些以“鱼”来作为装饰图形的盘子、碗或者对联之类,期盼新年之际这些“鱼”的出现可以给大家的生活带来吉祥。发展至今,陶瓷上的鱼纹装饰,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与思想内容,仍然充盈在古彩陶瓷装饰艺术创作之中。

二、古彩“鱼”装饰瓷板画作品的构图美学

现代古彩装饰瓷板画艺术中的开光打破了传统的均匀轮廓,整体分割方式更加自由。笔者在《鱼》系列古彩装饰瓷板画的创作中,大量地运用了多重“开光”的平面装饰构图技法,鱼儿畅游在各种各样的瓶子“开光”平面设计中,形成自由的节奏感,每块瓷板的“开光”构图都不一样。“开光”形式从新石器时期彩陶上的发端到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广泛运用,已伴随陶瓷发展有七千余年。我的作品中大量运用了两个或者三个的“瓶型开光”式构图,有的“瓶型开光”不重合,有的是重合的,有的是“半个瓶型开光”,使古彩装饰瓷板画画面更加生趣活泼。不论是哪种“开光”形式,都必须结合装饰艺术设计的元素,跳出对称均衡的审美思想,给观者更全新的视觉感受。我的《乐鱼福康》古彩装饰瓷板画艺术系列作品,构图方式受到中国绘画的影响,“鱼”装饰性的图案丰富多彩,其中两块瓷板采用了“方圆式”开光两重叠的构图形式,一扇在前一扇在后,鱼儿分布在开光式构图范围之内,水草环绕,活灵活现。外立太湖石,美在“智有乖巧,异中见韵,玲珑剔透,逶迤秀美”,沈均儒说:“石不能言最可人,”太湖石给人谦和感觉。有红色的背景衬托,有竹林植物的简单装饰,整个画面色彩斑斓之中见绚丽淳朴,线面纵横之中见古意单纯,鱼儿有的吐着泡泡悠闲自在,有的翘着尾巴畅游无阻,仿佛快乐、福气和康运都来了,这种湖光游园之乐歌颂了鱼美心灵美的境界。另外两块《鱼》古彩装饰瓷板画系列采用了“一花瓶式”独立开光的满构图形式,开光内各绘制有三条,鱼儿畅游无阻,水草漫漫,欢快无比。开光之外绘制有满构图的花卉图案,吸收了布艺装饰的特色,大量地运用了红色的浓淡来表现,层次分明,装饰味十足。整个画面给观者带来了明快活泼的观赏氛围,更符合当代观者和收藏家崇尚自然,追求生活休闲、轻松愉快和没有压力求福转运的心理。

毛姆说:“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鱼”古彩装饰瓷板画所蕴含的工艺美、寓意美和艺术美,意韵各有不同。笔者的“鱼”古彩装饰瓷板画系列作品,装饰性强,在于“似与不似之间”,以平面化的装饰形式,把多样的鱼儿自由地绘制在瓷板画上,如龙鱼、罗汉鱼和七彩神仙鱼等,并选了部分形态可爱、观赏性强的几种鱼,进行夸张变形,质朴简练的设色古雅沉静。以线条、沙点、块面、几何形和圆圈组成形象,用高度概括的艺术手法,突出“鱼”系主题,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崇尚神韵、注重意趣,成为我的古彩装饰瓷板画的形式风格。

如《多知鱼乐》古彩装饰瓷板画作品中画了29条鱼儿,肥翘的多种彩鱼,精致的鱼身纹理,充满了生命力,背景运用了多个红色线条来穿插,粗细不等,鱼泡泡时隐时现,可谓是点线面的结合。整个画面不彰显特定的环境和场合,不分辨季节和角度,这种串连的鱼儿设计是之前没有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无视了透视和比例进而求统一求圆满。这套作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将寓意丰富的鱼儿融合了民族内涵,将现代人的精神面貌反映在陶瓷艺术品设计中,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境界表达得淋漓尽致,笔者将“鱼”的神韵和“鱼”文化的传承与陶瓷装饰瓷板画结合起来,以实现形神兼具,进而表达我的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这种多知鱼乐之情感寄托是我要突出的主题。又如《座诵鱼美》古彩装饰瓷板画是四块一套,总共画了16条鱼儿,画面构图特立独行,随意有序排列,红色宽带和细线自由飘摇,有横有斜,水泡鱼泡满满当当,有紧有疏,充满着纯真和质朴。多种图案的集合有丰富多彩的意韵,特点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深化表现生活的真善美的过程。多少的留白是用来表现朴素幽静的意境,七彩鱼儿的色彩是喜庆和幸福的象征,也是鱼儿肥美的赞颂。还有《深暖见鱼》和《嘉鱼路归》古彩装饰瓷板画是两块一套,分别画了16、22条鱼儿,各有5个花瓶,水草飘带随着波纹蔓延,背景大胆地用红色和黑色打底,俗称“红地”和“黑地”的结合,只有鱼头留白,鱼身用沙点布满,遍布各种图案纹饰,极为精细,彰显了古彩的高雅韵美,红色部分是用矾红绘制,色度饱满,深沉稳重。瓷板画中构图紧凑,意境开明,构成了美妙的动律和节奏,丰富了古彩鱼儿的艺术形象,有独特的韵味,更鲜明地表达了我对家乡的思念。我知道,传统陶瓷知识学会并且吃透不是容易的事情,只要勇于创新紧随时代,古彩装饰艺术才会有更长远的发展,才会有不失传统韵味又有独特符号的陶瓷艺术作品。我的《鱼》古彩装饰瓷板画艺术系列作品有韵味有符号,蕴含了丰富的“鱼”的文化,更强调“鱼”的装饰性和观赏性,为提升当代古彩陶瓷艺术的民族韵味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猜你喜欢

鱼纹瓷板画鱼儿
“鱼儿游走了”不一定是减法
鱼儿飞起来
鱼儿乐
半坡彩陶纹样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半坡彩陶鱼纹装饰的形式美感
南昌瓷板画的传承与发展
论鱼纹符号在徽州建筑装饰木雕中的视觉呈现
中国传统鱼纹在平面设计中的启示
柯国强瓷板画作品选
鱼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