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腐文化流行的社会学研究
2021-09-13许佳敏
摘要:“腐文化”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亚文化,其核心是耽美作品的生产与消费。大学校园是一个由众多年轻人相聚的并且极具创造性的地方,拥有年轻化的特点,使得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和传播相对容易,被接受度更高。原因可归结于两个方面:(一)需求理论:生理和社交的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二)现实动力: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市场需求和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腐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大致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影响包括: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更加平等的性别观;帮助大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勇敢认爱;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客观的性认知;促进大学生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和理解。消极影响有:在过多不良作品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性认识;产生了假性的“性取向转变”。
关键词:腐文化;大学校园;流行;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1;C9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1)16-0039-03
一、腐文化及其由来
“腐文化”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亚文化,其核心是耽美作品的生产与消费。日本19世纪后半期兴起的唯美主义文艺思潮也称为“耽美主义”。这类新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往往将对于美的崇拜置于道德和现实之上,并包含着潜在的同性欲望。1978年, 漫画杂志《June》诞生,是当时第一本以男男同性之爱为主题的刊物,同时标志着日本耽美商业化的开始[1]。而后 “BL”(英文“Boys Love”的縮写)逐渐取代“耽美”两字,但国内的腐女仍然钟爱“耽美”这个名称,因为耽美在汉语中的字面含义是“耽溺于美”,非常契合腐女对于男男恋情的唯美幻想。腐文化爱好者称之为腐男、腐女,并围绕“腐文化”产生不同种类的作品,如歌曲、漫画、小说等,影视化后有了网剧、电视剧、电影等。
二、校园内腐文化流行的现状
目前,腐文化的中坚力量是一群腐文化爱好者,也称为腐女或腐男,即热衷于同性之间唯美爱恋的女性或男性。根据相关数据分析,目前在热衷腐文化人群的年龄主要集中在15—26岁,其中有61%的人的学历是大学本科或大专。而大学校园是一个由众多年轻人相聚的并且极具创造性的地方,拥有年轻化的特点,使得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和传播相对容易,被接受度更高。
在本次针对在校大学生发布的问卷中,有效填写问卷人数为255位,其中201人选择了“自己本身就是腐男/腐女并了解腐文化”。腐文化作为在各个领域都极具热点性和话题性的亚文化,因此在年轻人集中聚集、充斥各种文化思想的大学校园中的流行也不足为奇。在“大学生在什么年龄接触到了腐文化”一题的有效填写中,选择“18岁以后接触到这一文化”的人数占比为50.24%,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是在大学校园中接触到了腐文化,也可以说腐文化的发展和传播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而大学校园又是一个年轻人相对集中的区域,有助于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在“您对腐文化参与者(热爱腐文化的男生/女生)的态度?”一题中(图1),有97.47%的人选择“尊重理解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说明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腐文化的态度是包容的,愿意尊重他人的喜好。问卷第19题“您认为大学校园腐文化的传播状况如何?”(图2),38.81%的人选择“悄然兴起,会发展成热点文化”;41.79%的人选择“由于缺乏正确合理的引导,传播范围仍然很狭窄”;12.44%的人选择了“十分活跃,已经成为热点文化”。 目前,腐文化的热度较高,在适当认知内可以开阔人们思想,促进多元文化的共存。同时,大学应注重提升大学生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和对于各种不同文化的宽容度,提倡求同存异和互相尊重。
三、校园内腐文化流行的原因
(一)理论基础
马斯洛需求理论作为人本主义科学理论之一,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马斯洛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1.生理和社交的需求
按照需求层次理论的设计,生理需求属于第一层次,即人对“性”的需求属于生理需求。时至今日,很多人仍是谈“性”色变,尤其在青少年之间仿佛仍是难以启齿的话题。随着社会进步以及女性性欲望的崛起,耽美小说在这方面起了一个极大的作用,使女性可以以一个非常安全的角度去审视耽美文学作品中对“性”的描写。日本女性主义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认为少女漫画中的男同性恋是一种(女孩)在远离(她们)自己身体的距离,操作被称之为“性”的一种危险东西的安全专职,它是让女孩得以飞起来的翅膀[2]。而通过耽美类文学作品的阅读,可以实现独特的性体验,完成了情感情欲的双重宣泄。并且女性还可以站在第三视角进行自我审视,这些性描写丝毫没有用到与女性相关的侮辱性的词汇,是一种安全无负担、并与生殖无关的性想象。此外,感情上的维系比生理上的需求更加细致与柔和,在前一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也需要朋友、家庭、恋人等不同方面的情感需要。那么对腐文化热衷的男生、女生,可以通过彼此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在校园中寻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以满足自身在“腐文化”这个领域内对社交和友情的需要,也只有满足了这一层次的需求才能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出发。
2.尊重和自我实现
腐文化虽是一个极具热点性的文化,但还是以亚文化形式而存在。其爱好者自然需要一个被尊重的环境。不论是同好者还是非同好者,在得到互相尊重的基础下,才可以进行下一步平等且自然的交往环节。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也是马斯洛需求层次表中的最高层次的一种需求,关乎于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发挥自身的潜能,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一种追求,每个人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心理需求,都有获得成就感以及他人赞许的心理需求,是个人能力得到极大发挥的内在的驱动力量。如果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见识有了用武之地,其能力才会得到认可并得以发挥,因此腐男/腐女在其爱好的领域内获得的自我认同和自我实现有助于其在多层次多领域的发展。
(二)现实动力
1.人际传播和文化传播
人际传播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因某种双向的联系互动而产生的传播。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之间进行,是不以其他媒介技术为中介而发生在人们之间的一种传播活动。郭庆光认为其大致分为两种方式:一是面对面传播;二是借助某种游行的物质媒介的传播。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经历了从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的演变,人际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且以面对面的直接传播为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传播科技的进步,出现了以书信、电报、电话等为中介的人际传播;而互联网和手机的诞生,促成了人际传播手段和交往方式的变革,催生出新的传播方式——网络人际传播[3]。例如,最常见的就是微信公众平台中的“公众号”、朋友圈、基于用户关系的社交媒体平台的微博、基于以兴趣主题聚合志同道合者的互动平台百度贴吧等[4]。人们的日常活动和交流在新时代网络技术的辅助下加速了对“腐文化”“耽美主义”的传播,人们因为同好而相互交流,因网络的发展而快速联结,再因资源的共享而相互聚集。可以说,不论哪种人际传播的方式都对“腐文化”“耽美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文化传播有多种分类方式,从文化传播方向上可分为两种类型:纵向传播和横向传播。基于日本发达的动漫产业之下的文化传播属于横向传播,表现为不同文化的接触、衔接与文化输入、文化借取等。日本向来都有“动漫王国”的称号,是全世界最大的动漫制作国和输出国,目前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是出自于日本。随着近年来动漫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其中贴着“腐”“BL”“耽美”标签的产业元素得到大家的青睐,因而占据了不小的市场份额。如上世纪90年代时引进中国的日本漫画《绝爱》堪称是日本耽美界的经典之作。有关“耽美”的文化产品在日本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当日本的动漫狂潮暴风般地席卷全球后,中国内地的校园中也迅速掀起一场动漫风暴,少男少女迅速成长为日本动漫文化的爱好者,而这一大环境也成为孕育“腐文化”的温床,为之后“腐文化”席卷各个文化产业奠定了群众基础。
2.市场需求和互联网发展
大学生相较于高中生在时间上自主性更强,很多人在课余时间会选择阅读小说和观看影视剧等娱乐方式。本次发布的调查问卷中,关于对腐文化了解渠道的问题,有约47.76%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小说了解;有约36.32%的人选择通过影视剧了解;剩其余的15.92%表示是通过朋友和其他渠道了解的。以影视剧为例,大学生在追剧的同时,就会被带入资本市场安排下的“套路”,即市场掌握观众需求后,促使人气小说影视化,再利用庞大的原著粉推动影视剧的人气,而影视化又催生一批流量演员,再用演员反向带动粉丝从而推动市场消费。因此,小说和影视剧可以算是在大学校园中滋养腐文化最快的营养剂[5]。
信息高速发达的21世纪,网络让老百姓可以做到“不出门便可知天下事”,而“腐文化”作为一种正在成长的青年亚文化,互联网正是其传播发展的主要平台。正所谓“百度一下您就知道”,似乎没有什么会难倒网络,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去探讨同好“安利”①新鲜事物,网络为腐文化同好者提升了资源的易得性。
四、腐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当一种文化悄然兴起时,势必会产生正面和负面两种形态的影响。在问卷调查之中,有关腐文化带来的影响的问题,有72.64%的人选择“开拓了思想,不去用有色眼镜看待腐文化和同性恋群体”;有22.89%的人选择“接触太早,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阻碍作用”(图3)。细数当下围绕腐文化衍生出的各类产品所传递的影响,大致可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积极影响包括:(1)可以让大学生树立更加平等的性别观;(2)帮助大学生学会互相尊重,勇敢认爱;(3)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客观的性认知;(4)促进大学生对同性恋群体的包容和理解。消极影响有:(1)在过多不良作品的影响下产生错误的性认识;(2)产生了假性的“性取向转变”[6]。
结语
腐文化是一种典型的亚文化,与其他亚文化一样具有边缘性、潮流性、颠覆性、批判性等特征,而其发展至今也在寻求自己的出路。腐文化是非主流文化,其出现也是社会不断进步、文明不断前进的表现。大学生群体是社会进步发展的中流砥柱,关注现阶段大学校园内腐文化流行的现状,探究其发展原因,是树立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需要;应客观看待腐文化等其他亚文化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将其有利的部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对其消极方面保持高度警惕,进行合理的规避和引导。
注释:
①“安利”:在网络用语中,安利的意思类似于推荐,之后在网络中走红后,成为了强烈推荐进行打广告的意思。
参考文献:
[1] 徐艳蕊,杨玲.腐女“腐”男:跨国文化流动中的耽美、腐文化与男性气质的再造[J].文化研究,2014(3).
[2] 张婧易.腐女:“男色”消费时代与女孩们的乌托邦[J].名作欣赏,2015(19).
[3] 張垠洁.媒介发展与人际传播媒介变迁[J].新闻世界,2009(9).
[4] 郭晨雪.社交媒体环境下腐文化传播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5] 张曼琳.中国耽美文化的大众化传播路径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8.
[6] 宋赵柯.网络耽美文学对大学生同性恋观念的影响[J].文学教育(下),2016(1).
作者简介:许佳敏(1998—),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单位为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为老年社会工作。
(责任编辑:易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