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务管理在环保企业中的应用
2021-09-13周亚婷
周亚婷
摘要:进入21世纪后,环境污染问题越发严重,各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严抓环境问题,这也为环保企业提供了发展机遇,但同其他企业相比,环保企业在硬件设备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盈利空间较小,整个行业基本靠政策推动。对于盈利微薄的环保企业而言,税负给其经营带来的负担较重,合理利用税收优惠、做好税务管理工作是环保企业管理的重点。文章从“营改增”后环保企业面临的税收环境出发,分析环保企业税务风险点,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优化环保企业税务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税务管理;环保企业;策略
一、环保企业税收环境分析
环境保护一直是国家重点管控的对象,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对环保行业的大力支持推动了环保企业的发展,也颁布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减轻环保企业的税负。比如针对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研发的企业,对其因提供技术研发和服务业务而创造的收入,可以享受财政扶持,且企业进口的部分用于废水治理、污泥处理等的重大技术设备及关键零部件、原材料等,免征增值税和关税,同时对企业在设备方面的投资,也能按一定比例进行税额抵免;对于环境服务类企业,其增值税可以享受即征即退70%,其所得税享受三免三减半、高新企业或第三方企业减按15%计征的优惠。但不可否认,环保企业在技术创新以及高精设备上的投入一直较大,但在当前复杂的税制环境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点也众多,尤其是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进行,混改制经营下,企业税务风险进一步扩大,不但影响企业节税效果以及企业资金的利用性,还容易导致企业触犯税法、少缴税,进而给企业带来经济和声誉上的双重损失。
二、环保企业税务风险以及税务管理问题
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少缴税和多缴税。前者是指企业未繳足税金,部分应缴税额没有按时交上,将直接导致企业受到税务机关单位的处罚。后者则是指可采用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并为充分利用到其业务经营中,加大企业额外支出,导致企业税负负担较重。而从税务风险成因来看,所反映出的企业税务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税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
环保企业是近年来才兴起的行业,企业管理模式多是参考国外企业或其他行业,企业管理制度也多是复制,和自身实际经营情况存在一定偏差,再加上多数环保企业缺乏税务风险意识,其税务工作基本全盘托付给税务部门或财务部门负责,管理人员专业性不高,决策分析能力不强,不但影响企业对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理解,还难以对税务管理流程的优化、制度的落实等提出实质有效的建议,虚开发票、申报超期等问题时有发生。尤其是对于国企、私营混改下的环保集团企业而言,从下属私企单位取得的发票不合规、部分活动难取得发票以及被特殊调整税务等风险触犯概率极大。比如母公司为子公司提供各项服务,约定年末按照子公司收益的一定比例收取费用,母公司将这部分支出认定为服务费用,想要国税发[2008]86号关于母子公司服务费用的涉税处理规定来享受税前抵扣,但不同机关对服务费用的认定上存在一定的主观影响,部分税务机关认定该部分支出为管理费用,不可使用该项政策,对其进行特别纳税调整,部分机关则认为不用调整。
(二)企业税务人员专业性不强
税务人员工作较为复杂,不但考验其对税收政策的了解和解读分析能力,还对其纳税筹划能力提出了高要求。而当前,部分环保企业还未有独立的税务部门,税务工作基本由财务人员兼任,能力水平略显不足;部分企业虽然设立了税务部门,建立了税务团队,但团队水平参差不齐,对税收政策的理解不够透彻,税务管理流程依旧较为繁琐、复杂,其他部门人员难以准确了解到税务工作的重点,部门协同效应较弱,企业税务管理水平不高,导致企业出现税务风险。
(三)和税务机关单位缺乏沟通,信息不对称
目前,我国税制正处在深度改革阶段,国家税收调控力度也较大,根据市场情况、企业需求不断对税收政策进行合理调整,这就使得企业所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一定的时限性,到期政策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政策使用限定条件具体如何、企业注册在当地是否有优惠政策以及是何种优惠政策等都需要企业和当地税务机关及时沟通,通过网上咨询、上门询问等方式,明确当地税务机关对部分模糊没有准确界定政策的限定条件是如何裁量和判定的,从而准确掌握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应用场景,并制定出合理、合法的纳税筹划计划,帮助企业实现合理节税。
三、环保企业防控税务风险以及强化税务管理水平的策略
(一)健全税务管理制度,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在强化企业税务管理能力时,企业需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并确保其制度的落地执行。为此,企业首先需加深人员税务风险意识,由财务部门领头,在企业内部给各部门人员积极宣传税务风险知识,促使其正确认识到税务风险给企业经营带来的影响,以及其工作行为在企业税务管理中的作用,主动配合税务人员工作,尽可能规避由人为因素引发的税务风险。同时,深度梳理业务流程,使得其可以有效区分涉税业务范围、参与部门等。在此基础上,参考同业其他环保企业的制度架构,积极完善自身税务管理制度,确保发票取得、日常管理等税务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而提高会计人员对涉税事务所采取税务处理操作的合理性,提高企业税务管理水平。其次,考虑到人员工作的主观性,以及不断改革的税制、经济体制等给企业管理组织带来的变动,环保企业也要从内部控制出发,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使得企业可以及时根据岗位需求等调整组织结构、人员职责等,并根据决策计划、目标制度等对实际活动进行监管,规范人员行为,为企业税务管理制度的落地执行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立健全税务风险预警机制
合理的税务风险预警机制是环保企业主动监管、防控风险的重要手段,在实际完善税务风险预警体系时,环保企业可以参考以下建议:首先,拓展风险识别范围。对税务风险的有效识别是企业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企业可以参考行业平均税务风险指标、企业实际业务特点等来制定明确的税务风险目标、税务风险类型划分标准等,以此为依据来分析和识别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涉税风险。其次,正确评价税务风险。从上述风险类型及成因可以发现,税务风险的出现具有客观性,即每个企业在经营中都会存在税务风险,而企业需要关注的是那些风险威胁性大的,即要求企业能够准确对各税务风险威胁度进行排序。在当前环境下,企业可以结合财务数据、内外部环境信息等先来分析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评估风险威胁度,再针对地对风险威胁度评估高的税务风险,借助数理模型、云计算、AHP-熵权法等手段来比对行业平均风险值、税负率等,明确税务风险的严重性以及给企业带来的威胁,并借助回归分析等数理模型来对风险成因进行探究,提出适宜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后,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对税务风险的监控。其中全方位是指企业应从事前预估税筹计划合理性、事中监督方针计划执行情况以及事后监管企业整改行为等来对涉税链条进行全面监控,确保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而多层次是指企业要合理利用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自身管理中借助内部控制、行为自查、内部审计等来对企业税务管理效率、水平提出意见,同时定期邀请税务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来客观地分析企业税务管理情况,编制外部监管报告。此外,企业还可以适当披露管理信息,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来强化整体监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