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探索
2021-09-13谢光忠
谢光忠
摘要:村级动物防疫员是我国动物防控体系中的基础力量,也是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建立免疫档案等防疫工作实施的主要人员,对保障我国的动物卫生安全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苍梧县京南镇为充实和加强村级干部力量,有效整合资源,结合该镇和村(社区)工作实际,以充分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原则,镇党委政府将其原职能、人员、薪酬以定岗定责定报酬的聘任方式作為改革思路,推行了精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模式,进行了针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的改革。
关键词:管理模式;创新;村级动物防疫员
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21)06-0042-02
随着近些年动物疫病防控形势越来越紧张,村级动物防疫员作为动物疫病防控的一线人员并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村级动物防疫队伍的工作效率低、人员流动频繁等原因都是村级动物防疫工作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1]。为了全面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需要及时改变管理方式,提升人员发展空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激发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工作积极性,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以苍梧县京南镇为例,探讨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式。
1 苍梧县京南镇村级动物防疫员基本现状
1.1 2014年前基本情况
在2014年前,基层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普遍偏低,薪酬按照广西自治区、梧州市、苍梧县的发放标准,人均为300元/月,另加注射补贴和实际协助镇兽医站工作等情况有部分补贴。京南镇每个村基本都聘用1名村级动物防疫员,承担行政村内动物强制免疫、畜禽标识加挂、免疫档案建立和动物疫情报告等工作。
1.2 2014年底至2019年初的改革路径
2014年底,镇党委、镇政府为充实和加强村级干部力量,有效整合资源,结合本镇和村(社区)工作实际,以充分调动村级动物防疫员、农业技术辅导员、林业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原则,镇党委、镇政府将其原职能、人员、薪酬以定岗定责定报酬的聘任方式作为改革思路,推行精简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模式,进行了“三员合一”的改革措施,这些人员统称为村综合干部,为村(社区)干部,是当时苍梧县惟一1个进行了此类基层改革试点的乡镇。
而2019年初随着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和县林业部门深化改革,2020年京南镇农业服务中心成立,故村综合干部的职能就剩下村级动物防疫员和农业技术辅导员的职责,工作上服从村支部、村委管理,协助村(社区)完成镇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业务上接受镇农业服务中心指导。变动后负责全镇村级(社区)动物防疫工作的人员有23名(表1),其中具有乡村兽医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有7名。
1.3 待遇及经费发放情况
由于村综合干部的待遇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具体标准,是以当年的各级财政补助拨款为主,因此每年均有差异,而从改革开始的2015年至2020年的6年间,年人均4 639元,待遇水平与县内各乡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差距不明显。发放方式按照镇相关文件要求,由镇各有关部门考核后由镇财政进行发放。
1.4 人员管理情况
按照镇文件要求,村(社区)综合干部的工作职责由村支部、村委负责调派和管理,主要是协助村(社区)完成镇布置的各项工作。考核情况由镇党委组织,各部门联合对村(社区)综合干部进行考核,经考核合格的续聘,考核不合格的解聘[1]。
2 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模式的创新
2.1 衔接改革政策,组织开展农业综合技术培训
由于改革后人员任用采用“村荐镇聘”的方式,镇农业服务中心对于这类人员的年龄、工作经历、健康情况等无法进行初步判断。要是遇上村综合干部因各种原由解聘的,新聘任人员所配备的防疫器械及防疫知识培训需要经费支持和技术指导,这对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工作开展将造成十分被动的后果,且不利于后期开展动物防疫工作[2]。
镇农业服务中心针对这类情况,对入职的人员不定期开展各种业务知识和技能操作等方面的培训,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让其进行更加深层、专业的学习培训,从而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扩宽今后的发展空间。
2.2 健全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制度,提高其专业知识水平
在对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对聘用的人员,镇农业服务中心在权限范围内积极推行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训制度,在具备建立免疫档案、各类动物疫苗注射、防疫物资设备、免疫技术流程等基层动物防疫员必备素质前提下,强化其对《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等动物疫病防控法律法规的了解,熟悉国家优先防治和重点防范的动物疫病,结合本地实际需求强化其技能操练水平,提高其法律观念与防疫意识[3]。
2.3 保障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待遇
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的待遇福利目前仅靠地方财政预算是远远不能满足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且村级动物防疫员普遍都兼顾其他业务才能维系日常开支。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具有社会公益性的事业,在实际防疫过程中,工作条件艰苦、环境卫生相对较差,而且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受伤的事件,因此能主动从事该工作的人不多。镇农业服务中心经与镇党委、镇政府和县农业农村局沟通,在经费允许下,结合防疫实际情况,尽力争取为村级动物防疫员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为动物防疫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
2.4 对村级动物防疫员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为了确保村级动物防疫工作落实到位,定期对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考核。按照其主要工作职责,通过村级免疫档案本、养殖档案管理、实验室抗体抽样检测结果、区域内的养殖户进行实地调查等方式,结合其工作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方面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从而了解村干部的日常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3 存在的问题
3.1 防疫队伍建设方面
由于各村养殖量及品种有差异,工作量难免有不平衡的情况,而各村(社区)的综合干部因年龄偏大、文化较低、工作条件制约等原因,相互交流学习的机会少,使得联防联控的具体实施方面还存在较为薄弱的环节。
3.2 防疫经费支撑方面
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业务部门保免疫质量”的工作机制,目前除了各级财政不定期下发的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外,每年春秋季两防期间所需的免疫器械、消毒酒精、药棉、应激药品等动物防疫物资所需的经费还较为欠缺,支撑力度不够[4]。
4 建议
4.1 逐步完善软硬件建设
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部门的冷链存储保障,严格物资出入库管理,定期更新动物防疫器械、冷藏包等基本动物防疫设备,强调动物防疫人员的防疫工具能正确使用,免疫真注射,检测有抗体。同时强化其自我防护意识,配备口罩、手套、防护鞋、消毒药剂等必要的防护工具,切实保障人畜生物安全。
4.2 加强动物防疫宣传引导工作
在网络信息技术日益成为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的重要手段和关键影响要素的背景下,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同时掌握农业信息化服务的领导权,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养殖人员的法律观念和防疫意识,让广大的养殖人员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愿意主动配合开展动物防疫工作,确保群防群控成果[5]。
4.3 完善人员聘任机制
按照村干部竞聘上岗机制,基本的文化考试及面试问答是必不可少的,而村综合干部涉及的工作内容需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对竞聘上岗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及技能操作培训,并进行相应的考核,在考试成绩合格录取后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颁发聘任证书,
5 小结
此次改革的目的在于将村级动物防疫人员纳入村级干部管理序列,由乡(镇)政府管理,形成“政府负责组织、部门负责指导、村干部负责实施”的工作机制;同时为村干部提供更多的法律法规指导、特色发展方向、环境综合利用、网络信息化服务、农情信息调度等涉农惠农政策,整体上提高基层科学信息服务和农业科技水平,使其更好地融入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
参考文献:
[1] 秦长串.浅谈我县村级动物防治员队伍存在的问题和建议[J].广西畜牧兽医,2016,32(1):50-51.
[2] 娜生其木格.论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7(5):71.
[3] 何志萍.论嘉峪关市村级动物防疫员的培訓和管理[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5):89-90.
[4] 赵 建,唐军辉,陈均利,等.浅谈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的落实[J].中国畜牧业,2017(3):61-62.
[5] 甘清毅.村级动物疫病防治员管理模式探讨[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7(1):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