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方式探究

2021-09-13吴琳

考试周刊 2021年67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古诗词核心素养

吴琳

摘 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的理念和方式均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越来越多的新型教学方法被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文化继承和陶冶情操中发挥着十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所创设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美学欣赏能力,实用性极强。为进一步明确和掌握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科学应用古诗词的方法,文章从多个方面展开了分析论述,包括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标教学中导入古诗词,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讨论教学中导入古诗词,引导学生学以致用;结课中导入古诗词,帮助学生更好巩固知识点。

关键词:古诗词;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按照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目标来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积极到学习中去,并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生命核心的思想,同时培养探究能力,养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基于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所提出的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被视为生物课堂教学的最根本原则和目标,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得到了贯彻与落实,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可以说,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指明了改革思路与方向,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新动力。但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教学的重难点问题,比如学生生物知识理解不通透、生物课堂学习兴趣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古诗词的应用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一次伟大创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得到了更为深入的应用,通过将古诗词知识与生物知识融合起来,可以将更多隐晦难懂的生物知识用情感丰富与简单易懂的古诗词表达出来,在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鉴赏古诗词,对生物课堂教学质量和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均有裨益。因此,高中生物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大力应用古诗词来教学,以此在提升生物教学质量的同时实现德育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探讨了古诗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要点与策略,现作如下的论述。

一、 利用古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不高一直是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导致课堂教学质量不佳,如何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教学课堂氛围是高中生物教师一直探索的重点之一。在运用古诗词来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古诗词来导入新课,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人教版新版必修三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探究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红杏出墙”的图片,让学生用一句诗词来描述这种生物现象,相信学生可以很快便說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而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探究性问题,即“请各位同学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一说这是植物的什么现象?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通过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被很好地激发。等正式上课时,教师可以将“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贯穿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简单常见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能力。讲解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伴性遗传》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以此来吸引学生对这一节知识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遗传和变异》知识点讲解时,教师可以引入“龙生九子,子子不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母生九仔,连母十个样”,引导学生以此来分析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遗传和变异知识。在讲解人教版新版必修三的《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讲解人教版新版必修三的《群落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列举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中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并引导学生来讨论分析“豆苗稀”的原因。在讲解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这一节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引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引导学生来探讨春天来了为什么江水会泛起绿色,继而引出藻类等原核生物的相关知识。

二、 目标教学中导入古诗词,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

在高中生物新知识讲解时,往往因为知识点含有抽象的特点,极易导致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知识点,严重时还会挫伤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对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古诗词可以将一些带有难点的生物知识融入其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重难点,深化知识点。

在学习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液泡中细胞液色素》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在理解液泡结构和生理变化规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导致教学质量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可以考虑运用“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讲解,通过这一句诗句来向学生说明当秋季气温下降时,叶绿素会遭到很大的破坏,这导致细胞液中的花青素也随之增加。同时辅助教材知识向学生讲解这一知识点,相信可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习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的《遗传与进化》这一知识点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遗传与进化知识,教师可以借助“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一诗句来讲解,即“地理位置会对植物所处的外部环境温度产生影响,继而改变植物的性状。当同样的植物处于不同的生长环境中时,会表现出不同的性状,由此导致了‘橘和‘枳的现象。”在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的《细胞中的能量通货——ATP》这一知识点讲解时,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ATP(三磷酸腺苷)”,教师可以利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来讲解,即“在夜晚的时候,萤火虫的全身会发出点点的荧光,这是因为萤火虫的体内含有荧光素,荧光素在相关酶和能量的作用下可以发出点点的荧光。动物细胞中的能源物质是ATP,也被称之为细胞中的能量通货”。通过这样的课堂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系统地了解到关于ATP的知识,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也可以很大程度地提升,对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意义重大。在学习人教版新版高中生物必修三中的《生态系统》这一节知识点时,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这一知识,教师可以引入辛弃疾《西江月》中的古诗词,即“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可以这样讲解:“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害虫会对农作物的健康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而青蛙可以吃掉这些害虫,保护好农作物,这是生物学的食物链知识。当听到青蛙在稻田里‘歌唱时,才可以确保农作物有一个很好的收成,实现‘稻花香里说丰年的愿望。”在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温度和光照等因素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讲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即“影响生物各项活动的外部因素可以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其中的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生物,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土壤、光照、温度、水分、空气。‘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明环境因素中的温度和风力对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影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导致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在向学生讲解“动物的活动会受到温度这一因素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时,为帮助学生可以与生活中的实例联系起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让学生能够明确“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一考点。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古诗词核心素养
踏青古诗词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