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2021-09-13潘宜坚

考试周刊 2021年6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活化

潘宜坚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学科,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及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所以教师需要应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整合教学素材、转变课堂模式以及设计拓展活动等方式建立现实生活与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使课堂教学能够真正对初中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教学离不开生活实际,需要依存于其中才能散发独特的意义与价值。因此,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必须要切实有效地实现生活化教学,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实现初中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初中学生正处于最敏感、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和诱惑的青春期,所以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习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显得尤为必要,也在逐步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和关注。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的课堂设计以及教学时,开始广泛应用最新的、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手段,同时也开始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探究网络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方式。而这样的教学创新和尝试在各方面的配合之下已经初步产生一定的作用。这意味着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的整体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但从整体的教学效果来看,问题仍然存在。首先,部分教师存在忽视学生兴趣培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的问题。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相违背,不利于学生的成长。部分教师还是没有意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体,仍然沿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忽视学生主动性的培养,自然也就不关注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这不仅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其次,一味注重理论教学。道德与法治的学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斥着道德与法治相关的知识。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只有落实到现实的行动和行为中,才能够真正对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社会发展产生积极的意义,才意味着教学产生了实际的效果。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引导,导致了道德与法治教学停留在“纸上谈兵”的层面,无法真正对初中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十分必要。

二、 生活化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生活化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利用生活案例或者情境来引导学生代入其中,是理解教学知识内容或者情感的一种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强烈愿望,还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兼顾知识、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培养和发展。

而将生活化教学应用于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上,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初中开展道德与法治课程,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生活,提高他们在现实社会生活当中的应对能力。而将生活化的理念引入到这门课程的教学中,能够对这一教学目的起到强调的作用。其次,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从现实生活中总结而来,本身就是基于现实的社会问题及其解决应对问题而整理的教学内容。所以应用生活化的概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保持与时俱进,不与当前的社会脱节,所以也就能够对学生提出更为贴合现实需求的意见和建议,帮助初中学生解决当前存在的现实生活问题。所以对初中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扎实地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贴近生活,反而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生活中应用这些策略和知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一)搜集生活素材,整合教学内容

对于当前道德与法治教学而言,仍不同程度存在过于重视理论化的问题,导致教学与现实生活脱离。实际上,道德与法治本身就是成形于社会生活的一门学科,所以其教学内容和素材本身就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而生活化教学则能够拉近教材与学生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帮助学生解答实际生活中的困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需要将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具体来说,就是从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寻找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主题与内容,并且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和延伸,或者基于现实问题进行教材中多个单元知识内容的穿插整合,进而形成一个以现实问题为核心的知识内容体系,开展主题式的教学。这样的过程和理念有利于引导初中学生形成基于现实情况的道德与法治学习方法和习惯。

例如,在上“诚实守信”这一课时的时候,在正式开展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先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内容进行整合,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整体框架。在这一基础之上,搜集生活中有关“诚信”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教师进一步将知识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一一对应,填充丰富知识框架,并且作为理论知识的拓展讲解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往往发现同样的生活案例能够涵盖不同单元的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教学的顺序,将这部分知识内容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来设计开展教学。实际上这就是借助生活素材的结合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的过程,这一过程能够加强课堂教学的条理性,也更有利于学生自身知识网络的形成。

(二)结合生活案例,设计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常见的一种教学手段,其目的是借助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实现初中学生思想和行为上的逐步转变。同时情境教学法也是激发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教学方法之所以能够体现生活化的教学理念,成为生活化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主要在于教师对背景案例的选择以及情境的創设往往基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具体来说,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这些理论性的知识在初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的应用场景。为了更好地起到教学作用,教师还可以对现实的故事或者案例进行适当的加工,使其更贴合教学的主题,更有助于学生在情境中有所感触。之后,教师就可以完成案例情境的设计,并且借助于视频、投影等多媒体的手段将情境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学生感受和体会情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课堂教学的导入。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生活化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