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浸润人文主题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任务

2021-09-13黄卓伟

考试周刊 2021年69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黄卓伟

摘 要:站在追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潮头,高中语文学科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当今社会仍然存在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要从“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等方面浸润语文人文主题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主题教育;立德树人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两千五百多年前,教育家孔子就把孝顺父母、顺从师长、言行谨慎、诚实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义放在了学习文献知识的前面。语文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优秀的成绩,更是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浸润人文主题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

二、 人文主题教育的含义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分册主编杨九俊提出:“所谓人文主题,就是引导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在生命成长中反复出现并贯穿始终,持续起着涵养品德、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作用的人生命题。”

人文主题教育,就是坚持立德树人为导向,在培养学生四个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引领学生追求真善美,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使命的教育。

三、 人文主题教育的现状

首先,高中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亮眼的成绩,为了让学校取得优秀的升学率,分数的高低成为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因此,有些高中的语文教学依然重视知识技能的教育,忽视了教育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重视题海的训练,忽视了教育学生要增强文化自信;重视解题技巧的传授,忽视了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重视考试分数一时的提高,忽视了教育学生要肩负责任担当;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導致高中语文课堂功利性严重,人文主题教育缺失。

其次,受传统语文教学的影响,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新教材所蕴含的人文主题还缺乏深入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的人文主题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在教学方法上仍然以填鸭式的满堂灌为主,学生被动地吸收教师灌输的知识,缺乏自主探究,缺乏合作交流,不能有效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感悟新教材所蕴含的理想信念、文化自信和责任担当等人文主题。

四、 人文主题教育势在必行

第一,“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国取得了飞速发展。站在第二个一百年的起跑点上,开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旅程。然而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着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的思潮;某些人缺乏理想信念,胸无大志,得过且过,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对中国传统文化一知半解,没有文化自信,道德修养亟待提高……中国梦呼唤有理想、有信念、负责任、敢担当的品德高尚的青年追梦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刻不容缓。

第二,近年来,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处处闪耀着人文主题的光辉,它强调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引领着人们把目光聚焦到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人文主题教育上来。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出现了革命文学题材《赵一曼女士》,通过赵一曼烈士无私无畏的爱国精神,引导考生自觉继承中华民族的革命文化,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2020年新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卷(山东卷)的文学类文本《建水记》(之四),通过展示建水小城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浓郁的传统人文气息,来考查考生的“文化自信”;文言文《左光斗传》通过为人刚直、勤于政事、揭露赃私的“铁面御史”左光斗,考查了为国为民,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责任担当……高考试题聚焦人文主题,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势在必行。

第三,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以优秀的中国语文教育传统为基础,根据语文教育“文以载道”的内在需要,顺应当今时代的需求,把立德树人作为教材编写坚持的方向,把人文主题作为教材编写的灵魂,在教材编写中注重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选入了67篇古代经典诗文;注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革命文化,在单元设置中凸显了革命传统教育,还选入了《沁园春·长沙》《长征胜利万岁》《记念刘和珍君》《红烛》《党费》《百合花》等多篇优秀的革命文化篇目;注重宣传时代精神,选入了《细看稻菽千层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探界者“钟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极具时代风貌的篇目……人文主题是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的灵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迫在眉睫。

五、 高中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的策略

(一)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汉语是文字和句读的完美组合,在语言建构和运用中,相同的句子,句读不同,断句不同,意思也完全不同。高考语文全国卷中文言文阅读的第十题选择题考查的就是文言文断句的知识。可以在对文言文标点符号断句的教学中浸润人文主题教育,让学生通过句读的学习,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例如,在《论语》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可先让学生对《论语·泰伯篇》中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进行断句训练。有的学生断句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认为这句话的意思为:“可以使老百姓根据我们指明的道路走,不需要让他们知道这么走的道理。”这时,教师抛出近代冯友兰在《论孔丘》中的观点:“孔子认为‘民是‘下愚的人,他们不可使知,所以只可以让他们听从驱使。”并组织学生围绕下面问题进行探究:“冯友兰的观点正确吗?孔子真的认为人民是下等愚蠢的吗?”笔者带着学生复习了之前学过的《论语》的相关课文。通过复习,学生们一致认为孔子开创了私学先河,是一个提倡人人平等,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怎么可能认为人民是“下愚的人”呢?这就推翻了冯友兰的观点,培养了学生勇于质疑、积极探究的能力。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注重人文关怀点燃生命之光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