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分析

2021-09-13郑惠羡

考试周刊 2021年68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研究

郑惠羡

摘 要:为了全面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开展教学实践,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文章分析了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意义,探索了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总结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途径。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要重视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地进行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研究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是必要的,作为新时期数学教师,要加强数学教学认识,应全面开展自主学习研究,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地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基础。在实践研究过程,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科学地采取更加完善的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创新研究能力,从而构建更加高效的自主学习课堂,有效地为学生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提供保证。

一、 构建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的意义

自主学习的方式是与传统学习方式相对的新型学习形式,其将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学生自主安排学习活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和支配,自主通过阅读、研究、实践等多种渠道来实现自身在技能、方法、情感与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升华的行为。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构建自主学习模式较为关键,自主课堂不但能够辅助学生养成更好的学习意识和习惯,同时还可激发学生深入探索学科知识的积极性,辅助其了解数学知识学习的价值,并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应用性。不但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完成学习活动,还可在活动中养成更高水平的适应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自主学习是一种认知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教学来激发学生形成更为主动和愉悦的体验,通过统一自主意识来形成坚定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并激发其学习的潜能,在自主学习期间体验到知识的乐趣,形成学习的自信。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储备,构建更具趣味性的环境氛围。教师可将学科知识作为载体,突出教学活动的实效性等特征,从方法、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多个角度来为学生制定综合性的学习目标,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并将教学细节体现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对知识的探索来获得乐趣。

二、 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

(一)内因

内因主要为学生自身所形成的成就感、归因等自主学习和认知的能力。自主学习要求学生自行建立学习的积极性,基于教师的专业化指导来自主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教师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和肯定,这样学生便可逐渐形成学习的自信,使其获得成就感,能够自主调动更大的积极性和能力投入自主学习获得,通过自主研究来实现创新思维的发展。自主学习需制定科学的计划,学生可通过自我监督和审核的形式来完成既定的任务目标,并对滞后等情况客观分析原因,结合学习任务对计划进行调整和完善,全面提升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归因主要指学生对学习结果的分析能力。如果学生将出现错误的原因归结为自身能力等不可控因素,便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自信,从而形成负面情绪。如果将成功归结为运气,也会导致学生盼望运气而不主动努力学习。

(二)外因

外因主要为来自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多方面外部因素的影响。学生除了接受课堂教学外,多数时间会在家庭环境中成长。可见家庭环境可作为学生最初接触的重要环境。父母对子女的自主能力培养具有更为关键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学习动机方面。家长可侧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及好奇意识等方面进行培养,促使其主动探索未知的事物,形成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而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让孩子被迫开展学习活动。家长不但需从学习动机方面进行培养,還需在方法、自我控制和调整方面逐步辅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技能。学校作为集中教学的专业机构,需从教学模式、内容、课堂管理和教师的理念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综合社会元素,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教育体系。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

(一)建构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从建构主义理论可知,环境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往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相对古板,学生通常以被动的状态受教师指导,难以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和动机,因此学生也无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对此,为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需侧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1. 师生互动,建构环境

师生互动主要体现于学科教学活动,教师与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通过相互影响和交流来构建良好的氛围。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活动氛围相对沉闷,主要原因在于师生的互动频率较低,对此,教师需从课上与课下两方面着手改善。具体来讲,教师需在非教学期间以平等的态度来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在生活和学习等多方面的情况,以此增进师生的情感距离,形成更为和谐的师生关系,为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活动提供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通过提问等形式,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提出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和表达,与教师进行思想交流。如教师开展“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便可先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和四边形的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来感受不同形状的特征,此时教师再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总结出图形的特征,并对图形进行分类。学生此时便可围绕具体的问题来自主思考,总结答案,在与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形成更为积极、融洽的学习氛围,为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提供前提。

2. 创设情境,建构环境

情境便是依据教师的具体教学需求,运用不同的方式为学生构建的场景,情境可作为构建课堂氛围的重要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教师能够创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不但能够有效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还可明显激发学生探索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主参与特定环境的学习活动,来深入探究学科知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技能。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小学数学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