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微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21-09-13赵春花
赵春花
摘 要 微课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形式。通过微课,老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便捷的学习方式,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开展语文学习。通过视频的方式,老师可以为学生讲解重点知识,加深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微课的具体应用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借助微课,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初中语文;微课教学;教学质量
一、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老师采取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课堂授课的形式,特别是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很多语文老师在授课时,都会选择填鸭式的讲解方式,这种方式会引起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厌烦心理,逐渐消磨掉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单向的输出教学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比较呆板,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率也不高。微课的教学形式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微课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拥有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及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互动性。微课凭借其丰富的资源,能够极大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微课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有效地打开了学生的视野。
2.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语文课程除了在教授基础语文知识的学习之外,也是弘扬人类文化的重要渠道,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为未来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初中语文课程相对于小学课程来说,文章深度更广,知识点更多,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更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比较单一,获取的渠道也仅仅只是从教材中获得,所以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对于知识的掌握也不够深入。再加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让学生的理解能力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而微课因为其更新速度比教材要快,所以它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为学生提供大量贴合实际生活的素材,让学生在进行教材学习同时,还可以得到更多的延伸和拓展,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教材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微课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1.作为教学补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所包含的内容非常多,但是其中有很多的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距离较远。因此,学生在不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学习这类课文,就无法对文章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不能够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对于课文的学习仍然停留在表面的理解上,认知肤浅,无法获得深刻的理解,进而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用微课作为教学内容的填充,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微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的表达,让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具体地了解文中所描绘的情感和景象,拉近文章与学生感情之间的距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认识和理解文中的内容与主旨,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比如在进行《苏州园林》的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微课视频中,直观地感受到苏州园林设计的特点,从而真正领会课文的意思。老师可以根据课文的节奏来设计视频内容,根据具体段落所描绘的园林景色,配合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同时,能够获得视觉和听觉上的补充,从而更好地拉近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即便学生没有实际到过这些景点,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知到苏州园林的美,了解文章中所描写的美景,充分地感受到苏州园林的魅力。
2.利用微课进行互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语文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这些知识内容。而对于初中语文的学习来说,互动性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利用微课的优势,能够很好地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提升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性,保证学生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微课,需要深入课文,提炼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老师可以对问题进行设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从而能够更快地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要求学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作者所流露的复杂情感,这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因为初中生对于父母子女之间的感情认识并不充分,因此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文章中对父亲的一些描写细节进行分析。我们引导学生仔细诵读文章中对父亲进行描写的句子,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儿子对于父亲的复杂情感。通过设计微课进行诵读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让学生能够对文章所描绘的人物有更加立体的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情感的培养。
3.利用微课把握文章的主题,抓住课文重点
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在阅读阶段很难正确掌握文章的主题,这就会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所以语文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要利用微课的指导作用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让学生学会提炼文章中的主題思想,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紧扣主题,分析文章的主次和虚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快速地领悟文章的要点,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比如在《最后一课》的学习中,许多学生都无法顺利地掌握文章的主旨,也无法体会人物的心理。这时,老师就可以通过微课向学生展示普法战争的背景,为学生扩充相应的背景知识,为学生梳理课文的线索,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章中主人公的心理变化。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弥补学生对文章创作背景不了解的欠缺。老师应该充分了解学情,依照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来进行学习引导,让学生深入地体验文章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提升学生的领悟能力。
4.用微课贯穿学习的三个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中语文教学并不仅仅只局限于课堂的45分钟,老师应该将教学的理念扩充到课外教学中,抓住学生课前学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学习的三个阶段,将微课贯穿于这三个阶段的语文学习之中,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对于课文内容比较深,或者知识点比较复杂的文章,学生仅仅靠短短45分钟的课堂学习,很难做到完全掌握,这就需要老师要安排具体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文章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对文章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再开展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老师可以利用微课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完成课堂教学内容之后,老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下复习。我们可以利用微课的视频教学,让学生在课后也按照老师的教学节奏来进行复习巩固。同时,通过微课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巩固在课堂学习中还没有牢固掌握的知识,提高课后复习的效率。
比如《梦回繁华》这篇说明文介绍的是《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生活画面,学生在学习时很难对文章所描绘的情景有具体的认知。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并利用微课的形式展示《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大宋文化经济繁荣的盛况。对于这篇文章中所涉及的说明文知识点,老师可以在微课中一一罗列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梳理和记忆知识点,方便学生在课后自行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还可以通过微课设置自查环节,让学生根据微课对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学习,也可以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来进行自查,以检查自己对文章的了解和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起到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应用中,具有很多的优势,因此,语文老师要合理地利用微课这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科技的长处,补充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的质量,从而保证学生通过学习能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并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通联:江苏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国际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