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却是旧时相识”句式辨析

2021-09-13党俊莉宋献普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21年7期
关键词:陈述句语气

党俊莉 宋献普

摘 要 许多版本的语文教材和宋词鉴赏书籍都选取了李易安的晚期代表作《声声慢》,将“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作为一般性的陈述句。笔者以为,此说不妥,结合整首词中其它四个反问句、全词的抒情节奏以及作者的心理变化来看,“雁过”句应该是揣测语气、感叹语气较强的反问句,句后应标注问号或感叹号。

关键词 陈述句;语气;感叹;抒情节奏

李易安之《声声慢》蕴藉流利,匀整而富有变化,脍炙人口数百年。全篇十九句,句句情感饱满,为历代读者涵泳回味,但在断句、标点、语气,甚至用字等方面却不尽相同,如《唐宋词鉴赏词典》“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而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其中“晓”“晚”二字究竟孰是孰非,向来是争论的焦点。笔者以为,除此之外,“却是旧时相识”一句亦有争议,如宋安群主编的《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中“雁过”句的译文是“抬头遥望一群大雁飞过,它们是以前为我送过信的吗?”而上海辞书出版社的《宋词鉴赏辞典》中“雁过”句为陈述句。笔者认为,此句不应视为语气平缓的陈述句式,而应当作为情感强烈的反诘句式。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代汉语词典》之“却”作为副词讲有“反,反而”“还,再”“岂,难道”三个义项。有人持第一种理解,认为“却是”是“但是”,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红对勾讲与练(教师用书)》:“伤心的是又见到了飞过的鸿雁,却是当年在北方的旧相识!”“雁过也”“正是旧时相识”与“正伤心”只是因果关系,或者“雁过也”之雁乃“旧时相识”是判断句式,不能构成转折关系,所以“却是”解释为“但是”不妥,难以令人信服。

那么“却是”应该解释成“还是,正是”,还是“难道是,岂能是”呢?如果是“还是”,则全句为陈述语气,且“雁”即“旧时雁”;如果是“难道是”,则全句为反诘语气,且“雁”非“旧时雁”。笔者以为后一种理解似乎更能与全篇情感节奏相契,人物内心相符。

吴小如先生高度评价《声声慢》,认为该篇堪称“悲秋赋”,“唯有以赋体读之,乃得其旨”,并指出这首词“押入声韵……变舒缓为急促,变哀婉为凄厉。此词以豪放纵恣之笔写激动悲怆之怀”。吴先生的这段点评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声声慢》具有赋的特质,此一也;节奏急促,此二也;情感激动,此三也。据此,将“却是”句视为陈述语气,则平缓无奇,反之,将其当作反问句式,语气强烈,节奏急促,与作者激动的内心形成呼应,相互激荡,更具艺术张力。另外,从赋的视角对《声声慢》进行美的观照。赋在形式上尤其讲究铺陈渲染,排比蓄势。通观《声声慢》,全篇几乎是一句一境:淡酒秋风,雁过长空,菊花满地,凭窗独守,雨打梧桐。境与境之间形成蒙太奇式的镜头切换。语言形式辅助语言内容。所以同步地,句子与句子之间亦构成排比式的、句群式的、平行式的反问语气:“怎敌他晚来风急!”“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怎一个愁字了得!”几个句子的句末虽然标注的是感叹号,但从性质上来看应该是反问号。黄伯荣和廖旭东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感叹句和语气强烈的祈使句、反问句,末尾要用叹号。”“怎敌他”“有谁”“怎生”“怎一个”标志着整首词由反诘语气连缀而成,如果“却是”解释为“怎么会是”与语境更为协调,浑然成为一体。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说:“中国诗多用疑问语气作结束的,比我所知道的西洋任何一诗来得多,这是极耐寻味的事实。”(《钱钟书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声声慢》整首词中五个反问句,皆在每个场景片段的末尾,尤其是 “雁过”句作为《声声慢》之上阕结句,以问句形式出现,更显得荡气回肠,能给读者留下一种涕泪和叹息的静默。

一流的文学作品,大多具有“媚”的审美特质。所谓“媚”,即流动美、动态美。如果将“却是”句解释为大雁飞过使人伤心,因为它正好是旧时在北方所见的大雁。意境便坐实,主人公的心理是凝滞的,句子的表现力度也受到极大限制。而如果将“却是”句理解为:大雁飞过(“云中谁寄锦书来?”当年大雁替丈夫赵明诚向我传递书信),徒惹我一心伤悲(如今国破家亡夫死,谁又会给我寄来书信呢?)时过境迁,雁已非当年的雁了(或雁怎么能是当年的雁呢?)这样作者由大雁飞来时的心灵悸动转变成大雁飞过后的、“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的心理落寞;先是感性地认为雁是北方雁,然后又理性地认为雁非旧时雁;先从空间方面予以肯定,又从时间方面予以否定。如此,词的表现空间推行曼衍开来,在行文方面,骤然之间形成一虚一实、一扬一抑、一张一弛、一瞬之希望与一瞬之绝望的流动美。这样理解与全文的表现节奏是合拍的。“寻寻觅觅”,作者希望能找到点什么;“冷冷清清”,最终她什么也没有找到,什么也不能找到,此第一层扬抑。作者意欲以“三杯两盏淡酒”解忧浇愁,却不敌“晚来风急”,此第二层扬抑。“满地黄花堆积”,正是秋菊飘香,与人共赏之良辰美景,自己却形容憔悴,无人共赏,也无心欣赏,此第三层扬抑。“守着窗儿”,准备消磨时光,可是白昼捱过,黑夜又如何度过?此第四层扬抑。四次扬抑形成了想寻觅觅不着、想解愁解不掉、想摘花无心摘、想坚守耐不住的二元悖论。在这样的情境下,“却是”句当成反诘句式便构成第五层扬抑:想寄书无从寄,(雁)云相识未必识。五层抑扬可简明表示为:寻寻觅觅↗,冷冷清清↘;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综而观之,张弛有度,更能准确地表达词人矛盾、复杂、細腻的心理活动和意识流动。

所以,如果将“却是”句理解成陈述句式,认为雁正是北方的旧相识,由此勾起怀乡之意,使人“正伤心”,则雁是乡愁的化身。乡愁与“正伤心”形成“↘↘”式的重复压抑。这与前文所论“↗↘”式的先扬后抑相比,兔起鹘落,立见分晓。

“做人要直,作文要曲。”行文贵在曲致跌宕。曲不仅表现在情节的起伏,更表现在情感的沉浮。总而论之,“却是旧时相识”一句应该定性为情感强烈的反问句式,句末的标点应该由“。”变为“!”。翻译为:南来秋雁,怎么还会是以前寄来锦书的老相识呢?

[作者通联:党俊莉,西安市西光中学;

宋献普,西安市西光中学]

一般而言,考生和家长在做城市与大学的选择时,需根据高考分数做决定。成绩好的与成绩一般的,也要区别对待。

对于成绩很好的考生,要优先选择大学。毕竟,学校的层次越高,拥有的学习、就业和发展资源就越丰厚。一流大学,老师多、水平高,教育的福泽,自然就多。成绩很好的考生,要看三个要素:第一是要看大学有没有金字招牌,比如双一流建设的大学或学科;第二,在学科评估中,心仪的专业是否是A类学科,或B+以上。第三,这类学校和专业组,与东部大学的专业组的分差是否明显。千万不要有西部恐惧症,一听说大学在西部,立马望风而逃。随着国家对西部高校的政策倾斜,越来越多的西部大学,开始提速发展,将眼光放到西部或西部大学,有可能挖到真正的富矿。

对于高考成绩一般的考生,只能考取普通大学,则应优选城市。实话实说,除了“双一流”建设大学以外,其他高校的实力和条件,本质差别不是很大,如果说有差别,多体现在就业的机会方面。相对来说,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或成都、杭州、武汉、西安等“新一线城市”以及区域中心城市等就读的大学生,将享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在那里耳濡目染了四年,其眼界和认知都会与所在城市同步,自然留在本城发展的机会也会更大,也更容易融入其中。反之,如果在三线、四线城市读书,毕业后再到一线城市工作和生活,遇到的困难就会多一些。

(洪成文,《光明日报》2021年06月22日14版)

猜你喜欢

陈述句语气
新编《小老鼠上灯台》
满文简单句式之陈述句
注意说话的语气
语气不对
反问句的语境
浅谈英语中的感叹句
语气
附加疑问句要点搜索
中考英语陈述句和疑问句专项强化训练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