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在草原规划建设中的价值分析

2021-09-13吐合尼牙孜·巴拉提

新农民 2021年7期
关键词:价值分析生态文明建设

吐合尼牙孜·巴拉提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题,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到其他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本文分析了草原规划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对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期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草原规划建设;价值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强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并实现共生。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总和。当前,我国生态急剧退化,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自然资源逐渐紧缺,面对这些问题,在草原规划建设中,必须要坚持生态文明理念,顺应自然,尊重自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经济建设中,以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实现中国梦与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1  生态文明建设在草原规划建设中的必要性

1.1  遏制草原生态退化,解决草原生态环境问题

随着人口的增长,游牧业已经不能符合当代生产力发展需求,而由于利益的驱动,过度发展旅游业、过度放牧都导致草原生态功能遭到破坏。而草原生态功能的丧失会导致我国草原地区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不利于提升牧民生活水平。由于受到生产方式弊端的影响,导致产生草原保护不力与草原使用不当等问题。在以往,草原大都是通过四季轮牧方式进行放牧,而当前,则会通过划区轮牧方式开展放牧,在固定地区,牲畜长时间觅食与活动。会导致植被数量减少,不利于草原的反复、长期利用,导致草原生态退化。在云南,为了促进经济发展,不得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大量开发本地资源,引进高消耗、高投入的金属冶金、化工产业,这种发展模式导致能源资源矛盾尤为突出,甚至造成了次生灾害。

1.2  顺应自然,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草原规划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可以继承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结果,顺应自然,使人与自然实现共同发展,将生态文明贯穿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生态发展。草原是农业、畜牧业的发展基础,在改革开放之后,草原经济在人口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工業文明也为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由于过度开采、乱砍滥伐,导致出现水资源枯竭、沙尘暴、草原荒漠化、草场退化等一系列问题,而草原也呈现出其肆虐的一面。因此,在草原规划建设中,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草原共生的生态系统。当前,我国草原地区依然沿用传统的经验,发展方式缺少相应的生产技能、生产方式、发展模式、生产技术,同时缺少经营管理团队、发展带头人、专业技能人才,技能培训与知识学习方式单一,没有应用与推广新技术,有的牧民在培训中并未掌握真正的知识技能,因此,要以生态文明发展为理念,将精细化生产、环保理念、生产知识融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2  生态文明建设在草原规划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2.1  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坚持恢复、保护、节约的理念

要不断修复草原生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草原植被减少,水土流失,草场紧缺,草原面积不断缩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我国生态安全屏障遭到破坏,因此,需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坚持恢复、保护、节约的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开展虫害治理、施肥、除杂等发展手段,并实施禁牧、轮牧、休牧等制度,解决草场不断退化的问题,使草原改变以往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转变为精细化发展模式。监管草原植被恢复情况,制定植被恢复方案,使资金技术能够实施到位,促进草原植被恢复,通过保证金制度激发全民参与的积极性,并建立政府监管,构建完整的生态恢复机制。另外,要遵守草原的征用管理方法,节约草原资源,实施草原征用管理制度,打击破坏植被草场、滥挖野生植物、乱砍滥伐等行为。

2.2  构建完善的生态文化制度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决策部署

我国草原资源丰富,面积大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西北地区风沙强悍,气候干旱,远离海洋,是主要的草原区。草原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同时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基础,为西部地区提供了一道天然屏障。我国甘肃、四川、青海、新疆、内蒙古、西藏等地地理位置独特,是主要牧区,适合牧草生长,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草原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因此,要坚持评价合理、监管到位、保护科学、产权清晰的原则,构建完善的生态文化制度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决策部署,使草原能够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并获得永续发展。草原生态保护制度包括生态红线保护制度、禁牧放牧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草原平衡制度等等,在此基础上,要不断探索生态保护举措,不断审视治理中的问题,增加生态容量与森林资源总量,促进现代林业发展。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  结语

草原具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分、改善空气质量等生态功能,草原退化引起生态环境的恶化。保护与建设草原,遏制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改善生态环境是草原今后发展重点。因此要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工作,坚持恢复、保护、节约的理念,构建完善的生态文化制度体系,加强生态建设决策部署,实现草原规划建设的有效性与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 秀仁娜.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在草原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功能探析-以青海省海西州为例[J].亚太教育,2019(17):77-78.

[2] 张自和.充分发挥草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2015中国草原论坛论文集[C].2015:235.

猜你喜欢

价值分析生态文明建设
浅析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价值、存在问题和实现途径
“互联网+”背景下O2O电商模式的价值、问题与对策
探究性教学方法应用于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十周嫁出去》新型网络相亲节目价值分析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试析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