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艺术课综合性的初探

2021-09-13徐凌瑛

教育·教学科研 2021年7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美术学科

徐凌瑛

一、艺术课是什么

《上海市中学艺术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对艺术课程的定位是“艺术是反映客观世界、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艺术课程是在美术、音乐分科课程的基础上,融合多种艺术门类构建而成的综合课程。它是面向全体中学生的基础型课程,是艺术学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渠道之一。强调审美实践,体现综合性和人文性,是中学艺术学科课程的重要特征。”中学艺术课在实施的过程中更注重学科的综合性、融合性。

二、艺术课的综合性

上海的初中艺术教材由原来的《艺术(美术)》《艺术(音乐)》改版为《艺术》。知识点的根本都是相同的,无论是六七年级的美术音乐还是八九年级的艺术。既然知识点相同,那八九年级艺术又有什么区别?在学习、实践和反思中认识到艺术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知识点掌握和运用需要深度学习。

为了适应社会的变革,教育需要培养更有能力更健康的人才。新时代的核心素养指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这个理念的提出,使教学面临着改革。艺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艺术感知、创意表达、审美情趣、文化理解,是艺术能力的循序渐进,是艺术学习过程中学习要求的循序渐进。通过对核心素养不断的学习和解读,认识到核心素养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的;核心素养是综合性的,是对于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

三、艺术课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初中课程设置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探究型课程,在这些课程中许多都和艺术有关联。可能很多人认为艺术大部分的学科知识与人文类的课程联系不多,其实并非如此。

(一)艺术(美术)和艺术(音乐)

中学艺术本就包含了美术和音乐,在新教材设计中每个单元分音乐、美术两课。教材中编者不断地融合两门学科,如在八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亦真亦幻的自然描绘》中,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感受自然美景,通过水墨丹青体会自然赋予的艺术灵感。还有许多的单元通过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呈现,如戏曲、戏剧、舞台演出等。节奏、音调、韵律、色调等艺术语言相互通感,造就的美术与音乐在艺术课程中的融合。

(二)艺术和历史

艺术的形成和历史息息相关,美学在历史长河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华夏艺术的渊源追溯》,首先就是要了解历史,了解人类文化的发展,了解在历史发展中艺术的表现。艺术需要追根溯源,了解其历史发展才能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艺术和地理

地理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能形成不同的艺术形式。如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地域特色与民族风格》中提到,地理环境中不同的地质、温度、湿度,造就了中国不同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为什么蒙古族服饰非常艳丽,为什么白族喜欢白色……民族舞《丝路花雨》的舞蹈音乐服饰等是在丝路这一独特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独特文化的艺术表现。

(四)艺术和文学

语言是另一种优美的艺术,它是用文字来表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用文字来记录故事情感,又通过绘画、戏剧、歌舞等艺术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文学的形成和历史地理等又息息相关,几种学科串联在一起可以用艺术的形式表现。这就是艺术课独有的综合性和融合性。

(五)艺术和物理

艺术和物理又有什么关系?物理看似十分有逻辑,但理性的学科和感性的艺术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建筑艺术中无处不存在着物理学,柱子的承重、斗拱的结构都属于物理力学,舞台美术、展台设计都是在机械力学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表现和创新。

(六)艺术和科学

在艺术的机理制作上,各种材料之间的碰撞会产生的美丽纹样;在艺术创作中,特别在废品也是艺术这样类型的课程中都需要科学来解释;材料的运用、音质的变化甚至是颜料之间的化学反应都是科学学科的综合。如八年级第一单元第一课《古乐古舞》中,“八音”需要学生了解其材料特点进而认识八音的音色特点。

(七)艺术和信息科技

现代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各种应用软件的开发,让艺术创作不再局限于以绘画基础为主,如各种平面设计的软件可以让学生更方便地设计海报、书籍封面等,无需耗费太多的时间去绘制图案。学生喜欢的动画课程也不需要纸上谈兵,对软件的学习也能让学生制作简短的动画作品。信息科技的进步让艺术课程呈现了多样性。

四、艺术课堂学科知识拓展初试

在对核心素养和艺术课标的学习下,我和本校音乐老师有了第一次尝试。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单元《融入生活的多彩艺术》,主要通过对不同民族的歌舞来了解民族特点。我和音乐老师选择了藏族,因为藏族的文化十分具有特色。音乐老师通过藏族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来分析藏族歌舞的形成和特点;藏族的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都造就了它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不同的视觉艺术中造型和色彩都是离不开的因素,而色彩的表现更具感染力。所以美术以色彩表现切入。

五、初中艺术课堂学科知识拓展面临的问题

(一)教师的学科知识不全面

学校担任艺术教育的教师,本身接受的是音乐和美术单学科的教育。在课堂中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拓展很有限,基本的知识也是源自网络。历史、地理、政治等文科知识相对还能了解点,但是面对物理、化学这些学科就无从下手。

(二)教师跨学科知识艺术融合不强

艺术课堂还是要回到艺术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是为了能更好地理解艺术。现阶段艺术课堂形式还是比较的单一,哪怕是进行了学科综合也只能点到为止。如对水的表述触觉是凉的、视觉是透明的,用化学和物理來表述是各有不同的,对于水的艺术表现和理化中水的性质艺术融合,艺术教师较难处理。

(三)学生学习的被动性

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学生习惯单一接受老师传授内容,没有主动地去思考理解实践。学生今天学明天忘,这是所有学科老师面临的问题。在这样的长期教育模式下,造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各学科的知识掌握欠缺,艺术课综合性实践举步维艰。

六、现阶段采取的措施

(一)教师的自主学習

对于学科知识的不全面,这是很难去弥补的。教师的精力和能力是有限的,在自己有限的能力下可以做到:

1.在自己擅长和有兴趣的学科中进行深入学习

如本人是美术背景,喜欢看历史考古鉴赏这类的书籍,喜欢旅游,对地理知识有一点了解。艺术课和历史、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紧密。在业余时间我可以多阅读书籍增加自己的学科知识,再与艺术进行融合。

2.邀请其他学科教师加入艺术课

对于自己的薄弱学科,只能请求帮助,让专业的教师来解疑。艺术课的综合对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比没有接受过艺术教育的学生更具有想象力,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更好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能进行反思。这样双赢的局面各学科教师也愿意尝试,邀请他们进入艺术课堂可以弥补艺术教师的不足。

(二)熟读教材,分析教材

八九年级的教材以单元化呈现,教材内容的设计上十分广泛。如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一单元《华夏艺术的渊源追溯》,首先从单元名称分析:华夏是古代中原地区的自称指向历史;艺术是一种文化,通常借助语言、文字、绘画、音乐、形体等表达来表现时代、地域等特点。其次分析能综合的学科,最后找到融合点,如:象形文字,可以通过舞蹈的表达了解字形字意;线条色彩的表达认知字的形式之美。不断地解读教材,在字里行间找到综合点。作为教师要学会分析教材,善用教材。

(三)为学生找到合适的综合性

教师上课讲得再精彩,不能和学生实际情况相联系,那就是对牛弹琴。学生对于学科之间贯通不畅,学科知识掌握不深入。在设计教学时要选择适应学生的内容,如九年级第一学期第四单元第二课《现代艺术》,围绕着现代艺术和生活的联系更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科综合是一种途径,内容上要紧跟着学生的潮流。

随着核心素养的能力培养,跨学科教学模式,单元化教学等等的教学理念的提出,使艺术课堂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学校的艺术课堂也必然要跟上时代的脚步,艺术课的综合性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有着推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通过艺术对社会产生责任感和文化理解。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美术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通向学科育人的学科知识观
品读
美术篇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