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09-13陈燕平

天津教育·中 2021年8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陈燕平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让学生能够通过拓展性的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特别是拓展性阅读教学的专题,能够向学生提供更加开放的语文学习方面的平台,让学生通过更多的阅读发散思维,获得更加活跃的思维体验,获得更多提升独立探究学习能力与阅读能力的机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23-0086-02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teachers can give students more guidance, so that students can acquire more knowledge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s through extended reading. In particular, the topic of extended reading teaching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more open platform for language learning, allowing students to diverge thinking through more reading, get more active thinking experience,Get more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independent inquiry learning ability and reading ability.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Expansive reading teaching; Reading ability

《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关于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基本能力,同时要重视小学生阅读情感方面的体验,帮助小学生积累更丰富的知识,形成更优秀的语感。要想让小学生自身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除了让其学习精读教材之外,还应该拓展其视野,让其进行更广泛的拓展性阅读。

一、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阅读与生活联系性不大

阅读篇章是由不同作者写出的对生活的感悟和反映,因此如果小学生能够阅读到与自己生活有关联的文章,就很容易产生更多的共鸣,从而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教学的外源性并不广泛,很多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学习,许多教学也都和生活相脱节并且教师也没有很好地给予学生更多和生活有关的阅读材料的推荐引导,因此,阅读方面比较局限,和生活联系不紧密。

(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对于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小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那么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就很容易出现抵触情绪,甚至会出现嘴巴在阅读,而脑子却早已开始想别的事情的情况。若不能够对阅读进行深入思考,就很难达到阅读的效果,学生的阅读兴趣不高,那么教师教育起来就会更加费劲。因此,教师必须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阅读范围较小

在实际阅读的过程当中,阅读范围如果仅是课本的话,那么就很难达到拓展性阅读的要求,小学生的视野将很难得到扩展,导致在之后的阅读过程当中失去阅读兴趣,小学生的课程教学也会因此受到影响。如果只是阅读和课本有关的文章而不进行拓展性阅读,那么就会导致阅读的形式偏于单调,阅读内容也比较乏味,小学生就很难投入其中,因此也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优化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

要想让小学生语文的拓展性阅读获得更多的发展,教师就必须通过有效的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来完成拓展性阅读的教学。

(一)引入信息技术,锻炼学生语感

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提升学生的语感。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文字比较优美的文学作品,使用先进的信息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尽快融入文学作品当中去,使学生能通过影音作品了解语言文字当中的魅力并进行品读。例如,在进行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首诗的配乐朗诵。通过反复欣赏,学生不仅掌握了这首诗的朗读节奏,而且感受到了这首诗磅礴的气势;而通过朗读,学生也能初步体会到诗歌的主题思想。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反映长征的纪录片故事片等,增加学生对长征的了解,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文学作品当中去。

(二)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很好地运用部编版教材“快乐读书吧”这一栏目,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当中,要能够按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个人个性喜好,有针对性地创设相关阅读情境,让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例如,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形式给学生介绍一些阅读文章的作家,以及当时生活的时代背景与心路历程,让学生对阅读篇章能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文章也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也可以按照文章当中的故事背景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关的场景,使学生能够投入情境当中来阅读这篇故事,从而帮助学生做到更深入地了解其思想感情,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小故事大道理》为例,笔者在这一课的教授中,以模仿朗读者节目的形式和内容,以情感体验、个人成长以及背景故事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从故事中选出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阅读,并谈谈自己得到的启示,与同学交流分享,这样学生阅读故事的积极性就被有效激发出来了。

(三)开展比较阅读,增强阅读效果

在进行拓展性阅读过程中,如果能够将拓展性阅读的篇章与课文相互结合,进行比较阅读,那么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能够对语文学习产生更深入的了解,阅读能力也能获得有效提升。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和学生兴趣相符,同时与学生日常学习内容相关的阅读教材,让学生进行深入阅读,并做好相关笔记,从而将课外阅读篇章和学习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诗歌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的杜甫的诗词,让学生将二者比较迁移来进行对比学习,使学生了解杜甫诗的个人风格。这样,学生在对其诗作进行背诵的时候,就能够更好地了解其中的内涵,背诵的时候也更容易。

(四)组织教学活动,提升阅读实践能力

教师在进行拓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在课堂上开展更多创新发展的活动,不断地给予趣味点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提高小学生拓展性阅读的实践能力。教师在开展活动的过程当中,要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充分参与进去,同时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在阅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获得更多的能力提升。如教师可以举办阅读分享交流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活动当中进行共同分享,一起交流著名的篇章或者有意思的图书等,使学生的交流能力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创设具有阅读氛围的课堂环境。例如。在教学《红楼春趣》一文时,教师可以将《红楼梦》作为读书活动的主题,让学生通过表演《红楼梦》当中的某一个故事情节来展示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仿照《红楼梦》当中的某一首诗自己来进行创作,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使学生对书本内容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竞赛、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参与感,逐步对读书更感兴趣,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在进行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激发出学生的阅读兴趣,创造一个更加适合阅读的阅读情境,同时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让阅读教学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开设各式各样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真正激发出学生对于阅读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来有效提高阅读效果,从而给予小学生在进行阅读过程当中更多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谷喜明.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

[2]曹義武.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课程教育研究,2019(34).

(责任编辑  范娱艳)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小学语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刍议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