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秋日的小美好
2021-09-13李琴
李琴
【摘要】“农家小院”游戏与农家日常生活相结合,是感性的、生动的学习方式。在“农家小院”课程中,首先要关注儿童兴趣需要,促进主动学习;其次提供儿童探索空间,引导深度学习;另外鼓励家长介入,及时调整,不断深入开展游戏,推动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与发展。
【关键词】课程游戏化;主题课程;深度学习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农家小院”游戏给予了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这种游戏形式是一种与农家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感性的、生动的学习方式,是孩子感兴趣的、乐于参与的游戏。而在日常的生活中,各类亲子游戏中农家乐游戏也频频出现,为游戏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于是,依托主题活动“秋天的画报”的开展,结合本地特色,遵循儿童的发展特点和兴趣点,生成了我们的“农家小院”课程。
一、关注儿童兴趣需要,促进主动学习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杜威认为:“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础。”兴趣是非常强大的学习动机,当孩子全身心投入一件事的时候,能够产生的热情和能量非常巨大,怎么去利用这个能量?这是很多研究学者所做的功课,也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究的问题。
“农家小院”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新鲜有趣的游戏,这份新鲜,激发了他们游戏的兴趣。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是教育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方式就是为他们提供使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探索的机会以及适合他们发展阶段的体验活动。于是,我们通过谈话活动“我玩过的农家乐游戏”,鼓励幼儿将日常生活中与父母一起进行的亲子“农家乐”活动和班级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孩子们带来了很多有趣的照片,有喂食小羊、兔子、长颈鹿等小动物的;有采草莓、摘桔子等采摘活动的;有参观农耕博物馆时拉磨、打糕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于是我们的“农家小院”游戏孕育而生。
二、提供儿童探索空间,引导深度学习
依托“秋天的画报”主题活动,我们的“农家小院”紧扣季节特征,以“秋日的小美好”为线索开展。我们开展了“农家小院材料大搜罗”活动,鼓励孩子们通过图片、视频、家长介绍等多种途径一起搜索、认识秋天的农作物、农用工具,了解秋天农村开展的手工制作等活动。一时间孩子们的兴趣高涨,他们通过自主探索获得经验的同时也为我们小院材料的投放提供了帮助。在孩子们对“农家小院”的生活有所了解后,便开始了他们的游戏。
第一阶段游戏:
在游戏的初始阶段我们选择了萝卜、毛豆、玉米、雪里蕻这些孩子们生活中常见的并且具有本地特色的蔬菜进行游戏。当孩子们穿上围裙,戴上头巾,切着萝卜,剥着豆子,腌着咸菜,这一刻的孩子们是自主的、愉悦的,因为所有的这些材料都是他们自己收集的,所有的玩法都是他们从生活中感知和理解的。
第二阶段游戏:
在游戏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对于游戏的材料和玩法已经熟悉,这时需要下功夫才能出新的成果,孩子们的兴趣明显降低了,兴趣就不管用了,兴趣没办法作为长久支撑学习的东西。那么,如何促进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深度学习呢?我们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开始探索更加有趣、吸引他们的新的游戏。更多低结构材料的投入、真实食材的有效利用、游戏之间的互动与延伸、混龄游戏的尝试,这些都促进着孩子们高投入地主动学习。在游戏中,为了体现真正的农家风味,孩子们收集了砖头、树枝、木块、泥土等材料来自己搭建灶台烧菜,收集了鍋碗瓢盆和真实的食材进行游戏。最让孩子们感兴趣的是混龄游戏,他们一起玩耍,一起游戏,自然就形成了大哥哥大姐姐带领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玩的互助关系。小班的孩子不会系围裙,哥哥姐姐来帮你;石磨推不动了,大手小手一起用力,当他们看到自己磨得豆浆缓缓流出,不禁兴奋地欢呼了起来……大年龄的孩子时刻体现着自己哥哥姐姐的身份,学会了关心、帮助、宽容、谦让等品质;小年龄的孩子以哥哥姐姐为榜样,学会了与人相处,看了哥哥姐姐的操作,模仿一下、操作一下,他们能更快地掌握技能。混龄游戏时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认知体系,学到了很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的知识,更好地促进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三、鼓励家长介入,开启互动模式
在游戏中,因为幼儿的能力是有限的,常常无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这就需要我们“助”幼儿一臂之力,在适当的时机进行点拨,帮助孩子直接进入主题,加强幼儿的学习兴趣。鉴于“农家小院”游戏的特点,家长们对此比起老师更有发言权,因此我们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作用,鼓励家长参与到游戏中来,和我们进行互动。当我们在班级微信群进行“金点子”招募令时,家长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你一言我一语,爸爸妈妈们谈论着自己小时候玩过的游戏,爷爷奶奶们更是直接将自己的经验进行传授,群里气氛热烈。第一步非常成功,家长们之间相互取经,共同学习,家长们努力的样子被孩子们看在眼中,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接下来,我们充分挖掘家长的潜力,开发家长资源。在腌晒区,经验丰富的奶奶们带来了适合秋天腌晒的萝卜、雪里蕻、莴笋等蔬菜,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如何清洗、切的大小形状、晒干到什么程度才能进行腌制等;在种植区,对种植管理有丰富经验的爷爷奶奶们参与游戏,和孩子一起来探讨秋天适合种什么植物,以及如何播种、浇水、施肥等;在研磨区,玩过农家乐的爸爸们手把手教孩子们磨豆浆,清洗研磨的工具,游戏的开展如火如荼。
由于“农家小院”游戏的真实性,在游戏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如腌制区缺少晾晒的场地,择菜择下来的菜叶如何处理不浪费,游戏的材料收集面临刚开始时收集太多造成浪费,持续一段时间后又缺乏材料的窘境。面对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孩子们、老师们、家长们一起进行不断地探讨,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家长们提供了长短、粗细不同的竹杠,孩子们探索制作了三角支架搭建晾菜架,即解决了场地小的问题,又可以悬挂起来,使咸菜干得更快,提高腌制的效率和质量。又如在饲养区养了几只兔子,择下来的菜叶可以当它们的食物。针对食材被浪费或不足的问题,我们提前和孩子讨论确定下一次游戏的任务,需要哪些材料,分工合作收集,充分考虑材料的可持续使用价值,如切晒区收集毛豆萁,将它们晒干以后打豆萁、筛黄豆、磨豆浆,磨豆浆制造出来的豆渣给我们种植的蔬菜施肥。结合传统佳节,如中秋节来临之际,切晒区可以在家长帮助下收集桂花,在农家小院晒桂花,制作桂花香囊。这些传统又具有本地特色的农家游戏越来越受孩子们的喜爱。
四、及时调整,不断深入开展游戏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随着“农家小院”游戏的不断开展,材料的投放关系到游戏的成败。那么,如何投放相关材料以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呢?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有探究性的材料,能引发儿童积极地动手动脑,支持他们的探索性活动。在秋天的主题活动下,家长们利用双休日带孩子们去田野寻找合适的材料,带领下孩子们自主收集材料,一把水稻、一撮狗尾巴草、一扎野花……他们自主收集的这些材料扩大了游戏的影响力,这些材料孩子们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材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都能叫得上名字,陌生的是孩子们不知道如何在“农家小院”中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如何真正地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其次,材料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比如根据孩子们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在插花区,孩子们可以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插花,一种是直接将收集的野花、野草、芦苇等自由插瓶;一种是选择一部分自然材料,利用轻黏土装饰花瓶后插花。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进行选择。材料的多样性体现在它的可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上。同样是秋天的水稻,可以进行插花、粘贴、研磨等活动,多变又好玩。
(二)多角度、全方位的開展游戏
在同为“秋天”的主题下,我们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触觉、嗅觉、味觉等多种感官,以“闻秋”“晒秋”“品秋”三种形式开展游戏。“闻秋”以味觉为主,从孩子们闻到秋天最具有特色的桂花香、水果香入手,制作桂花香囊,制作水果拼盘,孩子们能对这些活动持续一段时间的兴趣,能主动与同伴合作、分享。而所谓“晒秋”,顾名思义是在秋天里晒东西,“秋”指的是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晒秋是晾晒农作物的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孩子们趁着阳光正好,把最美的秋天晒出来。晒水稻、晒玉米、晒棉花、晒柿子……秋天的硕果在这一刻琳琅满目,林林总总地铺满了整个“农家小院”,孩子们的脸上溢出了灿烂的笑容。“品秋”就更受孩子们的欢迎,加工摘来的水果、努力敲开的核桃、“晒秋”中成功的柿子……品一品,尝一尝。游戏不仅给孩子带来了愉悦的情绪,同时他们在不断探索、不断调整、不断更新的游戏中积累经验,提高多种能力,不断深入和发展着游戏。
在“农家小院”游戏的开展中,老师和家长们一起挖掘具有特色的农村本土教育资源,化身孩子游戏的玩伴、支持者和引导者,为孩子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索、去发现、去展现、去表达,推动幼儿在游戏中不断地学习与发展,让他们获得成就感、自豪感,更加自由、自主、创造、愉悦!在“农家小院”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我们不断尝试,且行且思,努力前行着!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
[2]虞永平.课程游戏化[EB/OL].http://m.youshibao-dian.com/a/c400bf37ba9441e68f8a02ddcde01707.html.
[3]冯晓霞.区域游戏中的深度学习[EB/OL].http://m.youshibaodian.com/a/09ef3e85c1d14ebca50ed0911ba932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