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段学生整洁行为习惯养成实践研究*

2021-09-13刘颖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小学生

刘颖

摘  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师作为小学生行为习惯模仿的典型,需要高度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整洁行为习惯。

关键词:小学生;德育教育;整洁行为习惯养成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一)让学生正确认识整洁之美,激发整洁意识

教师可通过学生自定班级卫生公约,运用多媒体手段,去欣赏文明城市、文明校园的美,并让学生实地参观,开展最美庭院、最美教室评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干净、整洁就是永恒的美。教师督促学生搞好个人卫生,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并定期检查,和家长一道,培养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教会孩子收拾文具、整理书包、打扫房间、养成及时清除垃圾废物的习惯,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形成卫生监督长效性,培养整洁习惯

昌盛路实验小学设了“红领巾监督岗”,实行值日干部轮值制检查评比,值日行政及教师不定期检查为监督的体制:1. 制定对“红领巾监督岗”的队员的教育与培训措施,教给他们工作的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其监督和示范作用。2. 在校园内分别设立对应班级“监督点”,实行定岗定点,每天早午由轮值干部督查每班的班级卫生、负责的环境区卫生及日常卫生文明行为,从三方面进行检查评比,发现不文明现象及时制止,做好记录并纳入量化评分考核。3. 采取每日检查,每天小结,每日公布的方式,让班级进行对比以此督促各班及时整改。4. 每月汇总分数,每级评出两个卫生先进班级并加入“文明班”考核之中,一学期三次获“生先进班级”的班级,为全学期“卫生先进班级”,学期结束颁发奖牌。通过一系列的考核评比形成相互影响、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局面,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

(三)班级卫生管理体现自主性,调动学生个人整洁意识

注重班级卫生角的建设和班级卫生氛围的营造,可在班级管理中实行卫生值日班长制,建立卫生“十员十长”,健全班级督查考评制度,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潜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卫生工作的管理。

(四)制定《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公约,建立班级整洁制度

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引导学生围绕良好习惯的行为要求,反复进行行为训练。昌盛路实验小学要求每个学生反复背诵“学生行为规范三字歌”,让他们对照执行,并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学校力求做到人人有责任,人人有事干,确保了全员参与,使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有方案、有规划、有标准、有考评,让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各项制度齐全,为养成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领导和可操作性保障,基本上形成了一整套习惯训练、强化、督促、考评的运行机制,确保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结论

為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要从点滴小事中抓起。应该细致地观察,慎重对待学生身边发生的一点一滴,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整洁行为的良好习惯。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刘晓静. 依托道德与法治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11):43.

[2]陈笑容. 依托道德与法治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4):119.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学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方法的研究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