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篮球运动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实践研究

2021-09-13潘向峰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篮球运动心理素质小学生

潘向峰

摘  要:体育是小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篮球是体育教学的重点,学生通过篮球运动,能够有效地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本文主要以小学生篮球运动为研究对象,论述了目前小学生篮球运动中心理素质情况以及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有效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篮球运动;小学生;心理素质

一、目前小学篮球运动中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以及原因

(一)小学生心理素质现状

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正式的篮球运动,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善于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容易导致小学生在参加篮球比赛时,精神过度紧张,动作频繁出错,队友之间配合不默契,一旦分数落后,学生就会心浮气躁,互相埋怨,相互推卸责任,彼此之间出现信任危机,最终导致比赛结果不理想,从而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产生自暴自弃的负面心理。因此可见,小学生目前心理素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二)小學生心理素质不稳定的原因

1. 主观原因

(1)小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是小学生心理素质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篮球比赛时,小学生拥有良好的自信心,能够使他们保持头脑清醒,根据比赛的情况及时地调节战略战术,并且调整心态。

(2)小学生的适应能力。小学生能否适应篮球赛场多变的情况,直接影响着他们在篮球赛场的心态。

2. 客观原因

(1)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导致身体素质的不同,学生也因此而具有多种多样的心理特点。

(2)团队配合。篮球运动需要队友之间彼此信任、默契配合,才能够保持良好的比赛态度,取得优异的成绩。相反,队友之间配合不当,会使彼此之间失去信任,影响比赛场上的心理。

二、篮球运动中提升小学生心理素质的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由于心理和生理的不同,是存在个别差异的,因此,教师在日常篮球运动中,要认真了解小学生的个性,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个性的不同,采取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1. 教师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篮球运动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愿意把注意力集中在篮球训练之上。教师还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利用游戏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2. 开展运球训练,让学生凭自己的感觉用手控制球,并且在训练时,教师要穿插一些指示动作,让学生一边运球一边做动作,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注意力。

(三)加强学生的比赛心理调整训练

1. 在开展篮球比赛时,教师要把比赛的准备工作做足,明确注意事项。

2. 教师在比赛前,要教会学生一些心理调整的方式方法,如呼吸法、自我暗示法,让学生在比赛之间进行训练,确保他们能够在比赛过程中及时调整心理状态。

3. 在篮球比赛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活跃气氛,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学生的紧张情绪。

(责任编辑:陈华康)

参考文献:

[1]王丽军. 浅析篮球运动在青少年身心健康中的重要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23):43+45.

[2]易晟江. 推广篮球运动,提高高校学生的篮球素质[J]. 青春岁月,2015(13):162.

猜你喜欢

篮球运动心理素质小学生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论篮球运动的本质、特征及规律
鞍山市岫岩自治县中学篮球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鞍山市第五中学篮球运动开展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国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