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凤云:传承团结合作精神,续写扶沟育人传奇
2021-09-13陈大庆陈春晖
陈大庆 陈春晖
从事教育多年的人大多有一种切身的体会,教育是一份安静的事业,这种安静对于从业者来讲利弊共存,有的人在日复一日中消磨光阴直到悄然退场,有的人在安静的环境里自得一方天地,成为日益精进的名师名校长。冯凤云与扶沟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扶沟高中)有着三十二年的情分。三十二年的时间里,她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学校校长,这是一段个人与学校共同成长、互相见证的故事。
带着渴望去学习
大多数教师成为教师并没有必需的理由,但几乎每一个教师都会在走上讲台、走向学生之后,爱上“教师”这个角色,并能将其作为终生的事业为之而奋斗。
能在一份职业中找到热爱并坚持所爱,这是一份难能可贵的幸运。冯凤云成为教师的初衷记不清了,但她爱上教师这个职业的那一瞬间,却记忆犹新。1981年,年仅十几岁的冯凤云走上讲台,成为一名地理教师。在讲到温带海洋性气候时,她告诉学生,这种气候温和湿润,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其中以欧洲大陆西部及不列颠群岛最为典型,所以英国的草坪柔软茂密,非常舒适。能够去看一看英国的草坪也成为她的小小心愿。
从河南到英国足有数千公里,这在当时更像一个不太实际的“幻想”。她没有想到的是,有个学生将她这个愿望写进了作文《我的梦想》里:“我长大了要成为一名工程师,设计一架飞机,带着冯老师去英国看茂密的草坪。”当自己的愿望影响了别人的梦想,这无疑是一件令人特别幸福的事。也正是这一刻,冯凤云在教师这份职业中找到了成就感、幸福感,从此她开始爱上了这个角色,以及与这个角色有关的人和事。
当爱与责任在心里种下种子,“当一个好老师,让自己变得更好”便成了冯凤云的追求。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拥有一桶水,在初为人师的冯凤云看来,老师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桶水,而是需要一汪泉水,源源不断地润泽学生。中师毕业的她内心渴望在专业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于是在工作之余全力备考,并在1984年考上了河南大学的离职进修班。
进修班只有兩年的在校时间,学习任务却和四年本科班完全一致。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这种高强度的学习,冯凤云完全不觉得苦闷,反而甘之如饴,乐在其中。
“因为我与那些刚进大学的同学不一样,我是参加了工作之后带着问题去进修,学到新知识能够解决我的困惑,让我对学习充满了渴望。”冯凤云说,新手教师要获得成长、走向成熟,就必须得有自主学习的渴望和动力,这句话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同样适用于今天的教师。
走进扶沟高中
1989年,冯凤云因为出色的教学能力被扶沟高中校长亲自点名调入。在这里,她体会到了教研组的团队氛围,也遇到了对自己专业成长影响最为深远的董汉民老师,两人亦师亦友,相辅相成,让冯凤云终于不再“单打独斗”。
当时,学校可用的教学资料十分有限,老师们不得不协作原创试题。原创一道试题不仅要求老师掌握教材,还要灵活贯通知识点,教研组会对每个人出的题展开细致严谨甚至苛刻的讨论,即使是教研组最为资深的董老师也没有特权。冯凤云说,这种讨论与交流是完全平等的,讨论常常也会演变成辩论,大家争得面红耳赤,工作到深夜是很常见的事。“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这成了扶沟高中教研组工作的真实写照。
独行快,众行远。从普通教师成为扶沟高中的“掌门人”,冯凤云解读:“一个教师要成长,离不开团队合力的加持。今时今日的扶沟高中,教师教学能力之所以越来越强,我们就是赢在团队合作。”扶沟高中所在的扶沟县是一个人口小县、生源小县,但升学率在周口市遥遥领先,本科上线率趋近于百分之百,在人口大省河南称之为“教育奇迹”。
每一个奇迹的背后,都有一代人奋斗的故事。“九十年代,我们的成绩是每一位老师埋头苦干拼出来的。但今天我们不再提倡苦干,我们希望教师要学会巧干,继续实干。”校长冯凤云介绍,早在2005年,学校便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17年扶沟高中搬迁到新校区,办学规模得到扩大,新招教师数十人。如何让新加入的教师迅速融入团队并提升教学水平,成为确保学校办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以教研组为单位切实抓好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周日晚上的集体备课,便是坚持多年的新教师培养方式之一。每次集体备课由一个主要备课人主持,整个备课在交流、合作、讨论中进行,一场课备下来,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场小型的内部培训。除此之外,每周二下午是学校全体教师的例会时间,除了常规的工作布置,学校一直坚持在会议上嵌入全校教师的集体学习。
“每周按学科排期,一个教研组选出领学人带领全校师生进行集体学习,这种常态化的学习不仅要求每一个教研组准备优质的学习内容,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认识也在这种集体学习中相互融合。”冯凤云说,为了提升老师们的学习积极性,领学人还在课堂上进行随机抽问,这种抽问在接力中进行传递,欢声笑语中,老师们便完成了一场寓学于乐的集体学习。
续写扶沟教育传奇
如果说董汉民老师是冯凤云学科教学上的引路人,那何东林校长便是影响冯凤云办学治校的重要他人。2009年,冯凤云成为扶沟高中副校长,成为时任校长何东林的主要副手。在此之前,她作为中层干部,主抓学校的政教工作。
一到夏天,学生们就开始放飞自我,三五成群地穿着拖鞋上课,这在校园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便是政教处的工作之一。值周老师一旦发现有学生穿拖鞋来上课,便会勒令其脱掉拖鞋,光脚跑步回宿舍换鞋。有一天,校长何东林刚好撞见了几个“顶风作案”穿拖鞋上学的学生。他并没有立即勒令这些学生跑步回宿舍换鞋,而是将他们都叫到身旁,说明了穿拖鞋存在的摔伤踩踏等安全隐患,一番关切的话让孩子们如沐春风。
“我们之前更多的是在照规章制度执行,做到令行禁止,学生可能表面上执行,但心里多少会存在一些逆反情绪。何校长与学生的相处方式对我影响很大。”冯凤云说。后来,她开始从纠正行为转变为引导思想,从严厉执行变为温和劝导,整个政教处的工作作风也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学生之间也逐渐把“冯妈妈”这一爱称流传开来。
2017年,“冯妈妈”已经到了55岁的退休年龄,按常理她应该顺利退休,生活进入下一阶段。但领导多次征求她的意见,请她继续以校长身份留任。于是,这份与扶沟高中近三十年的情分得以继续。
“在扶沟高中工作三十多年了,现在的我每天都处在感动之中,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在尽心尽责地工作,让我也不敢懈怠。”扶沟高中有一个多年的传统,每天早上校级领导迎接老师进校,老师迎接学生进校。冯凤云每天五点多起床,五点四十到校,常年如此。副校长李长安多年前做过手术,身体需要休养,冯凤云多次告诉他早上不用赶到学校,可每天早上她都能在巡视学校的时候“抓个现行”——李校长早早就出现在了主管年级的教室外,从无例外。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人的付出,在学生活动月的时候,就连负责后勤的老师都抢着“要活干”,主动参与到各项工作之中。
行胜于言,从校长到老师,自上而下的敬业精神时刻感动着冯凤云,这或许是年年创造“教育奇迹”的扶沟高中另一个成功密码。2021年喜报传来,扶沟高中尖子生实现新突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10人,首次达到清北录取两位数,创造了人口小县清北录取人数的奇迹;一本上线1388人,上线率47.5%,近半数学生实现了上重点大学的梦想;本科上线2892人,上线率高达99.07%,续写了“个个本科、人人成才”的传奇。
让每个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不管是什么样的孩子,我们都要让他能够在自己的层次得到最好的发展。”冯凤云虽然早已到了退休年龄,但她时刻充满着旺盛的活力,谈话极富感染力。她再三强调,与高考分数相比,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同样重要。
在扶沟高中,全天有三个大课间。上午跑步,下午集体做操,晚上自由跑。这种对体育锻炼的高度重视,在分秒必争的高中学校是极为少见的。2020年,学校有6名学生考上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飞行学院。学校不仅重视学生健康,还为每位老师安排了体育课,坚持多年的全民运动成为扶沟高中的另一项特色。
“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学校不仅要把他们身体养得壮壮的,心理也要健康阳光。”说到这里,冯凤云眼神中流露出一种母亲般的慈爱。她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刚发给她的各年级学生每周心理健康晴雨表,作为河南省心理健康示范校,学校每周都开设了心理健康课,定期开展心理团辅,建有专业的心理活动中心,学生社团创办的校刊《心语》成为学生自己的一个“成长树洞”。
比较有意思的是,学校每天晚上的最后一节课是开放的“讨论课”,老师不参与,学生分小组自由讨论。讨论内容可能是知识上的解疑答惑,同学之间的心理疏导,时下的新闻评论……总之天南海北,信马由缰,一天的壓力都在讨论中尽情释放。这也成为很多扶沟学子毕业多年后仍然念念不忘的一堂课。
除了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学生充分发展服务,对学生终生发展负责”是学校的育人理念,学校的多彩活动更是为学生打开了视野。运动会、趣味活动、歌咏比赛、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等文体活动,文化长廊、班级文化建设、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等特色校园文化,“求索”“英语沙龙”“心语”等学生社团,新闻课、欣赏课、阅读课、书法课、心理课、讨论课等特色课程……这些都成为扶沟学子精彩高中生活的一块重要拼图。
“看见这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这就是我最开心的事,也可以说是我作为老师的教育理想。”冯凤云笑着说。从教四十年,在扶沟高中度过了三十多年,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盛放在了这片土地,退休的日子越来越临近,她才发觉自己的心也已经与学校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GOOD TEACHER
冯凤云
河南省周口市扶沟县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周口市劳动模范,周口市优秀校长,河南省优秀教育管理人才,河南省第八次党代表,河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