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版高中地理新教材节首情境比较研究

2021-09-13郑浩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情境设计高中地理

【摘 要】为了更好地抓住不同教材不同的教学重点,为教学实践创设更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将四个版本的高中地理新教材进行对比,由此获取一定的教学启示。文章选择“人口分布”一课的节首情境作为研究对象,从选择的区域、采用的图像类型、情境文字表述和问题设计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一些地理教学上的启示:四个版本教材的节首情境是教材设计的一大亮点,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引入知识点,既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也激发了师生教与学的兴趣。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材对比;情境设计

【作者简介】郑浩,一级教师,2019年苏州市第二届“最美教师志愿者”,2020年苏州市“最美劳动者”,2020年获苏州市“脱贫攻坚”个人记功奖。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学重要的教学资源。同一个教学内容,各教材对教学点的选择与强调也各有不同。教师加强对地理教材的研究,不仅是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高效学习的前提。自2018年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后,人教版、鲁教版、湘教版和中图版四个版本的新版地理教材以新课标为依据进行编写,于2019年投入使用。四版教材对知识点各有增减,但每个版本都在每节课的开始(节首)设计了相应的情境作为导入,并且贯穿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成为新教材一个突出的亮点。下面以“人口分布”一课为例,将四版教材的节首情境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选择区域比较

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念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为了认识复杂的地理状态,我们将地理环境划分为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进行认识,这也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学生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并正确认识不同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4。四版教材均选择了一定的区域作为分析人口分布状况的切入点(见表1)。

由表1可见,四版教材各有其研究对象,选择的研究区域有大有小,尺度不一。其实,不同的区域范围和尺度,对学生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区域、尺度越大,学生越容易辨认,接受所需时间越短;区域、尺度越小,学生对区域认知的要求越高,教学难度越大。因此,同样是学习“人口分布”一课,使用湘教版教材的学生还需要教师额外提供一些背景知识作为铺垫,比如先给出亚洲的区域图讲解区域概况,再慢慢缩小到印度尼西亚,最后缩小到图中的关键区域——爪哇岛。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所授班级学情,合理而充分地利用教材给出的节首情境,适时调整读图难度,让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过渡环节顺利引入学习状态。

二、图像类型比较

地理的学科特性使得图像成为教学内容的重要展现方式,学生必须在地理学习中具备较好的读图能力,因此地理教材中通常会放入许多类型的地图以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在展现人口分布状态时,四版教材都选择了以图像的方式导入课程,但是图像类型各有不同(见表2)。

根据表2可知,四版教材在图像类型上各有不同,既有灯光遥感图这类直观的影像,也有纬度分布统计图这类处理后的图像。其中,鲁教版教材的夜间灯光遥感图还在右侧放了一张地球区域分布图,间接告诉学生遥感图所截取的具体区域,降低了学生辨认的难度,使之学习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中图版教材的世界人口纬度分布统计图,除了统计不同纬度的人口数量外,还以背景叠加的方式以灰色的世界地图作为底图,使世界人口的纬度分布在空间上得到具体落实,增加了可读性。多样化的图像类型表现了不同教材编写者对引入方式的不同思考,从不同角度对同一个知识点做出了各具特色的展示。教师正可以此作为教学资源,对于人口分布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进行启发,或是作为加强学生读图训练的补充素材,抑或作为学生思考人口分布影响因素的引子。

三、情境文字表述比较

为了进一步降低学生的读图难度,一定的文字表述也必不可少,它是读懂图像关键的重要提示。四版教材的情境文字表述如表3所示。

由于四个节首情境采用的图像类型不同,情境文字自然也有不同的侧重点,编者还利用文字表述提示学生读图的切入点。其中,中图版教材给出的文字最少,提醒学生认真读图,从纬度入手寻找人口分布的规律;湘教版教材的文字表述最长,提到了爪哇岛的面积、人口、所处板块和主要的土壤类型,学生需要联系给出的信息和图像找到问题的答案;人教版教材的文字表述只提到了所示区域的人口情况,“占全球人口一半以上”的表述形成一个开放性问题,学生要凭借已有知识自主思考为何一半以上的人口会分布在这一区域;鲁教版教材的文字表述指向明显,直接把夜间灯光与人类活动联系起来,这种指向让学生快速联想到人口密集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为学生深入探讨人口问题做好了铺垫。

四、问题设计比较

问题式教学以问题整合相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教学活动,它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学科的思维方式,建立与问题相关的知识结构,然后由表及里、层次清晰地分析问题,合理表达自己的观点[1]32。四版教材都很重视问题式教学,在节首情境中提出了各不相同的问题(见表4)。

由表4可见,四版教材的问题设计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如人教版教材所呈现的问题:“如果告诉你,图1.1中圆圈所示范围的人口数量比其他地区的人口总数还多,你会感到惊讶吗?”利用人口数量差距巨大的事实引起学生对人口分布原因的兴趣,很好地引发了学生追寻真相的欲望。湘教版教材第一个问题的设计点明了人口的分布情况受到气候、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而气候、土壤是地理必修1中学过的知识,学生得到提示后很快就能從农业角度分析人口密集的原因。同时,教材所提问题都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探究空间,在设置问题时会编造从浅到深、具有层次的问题链,注意地理知识间的内在关联,并将学生所学内容有逻辑地整合成可操作的学习链条[1]32。就问题的顺序来看,通常第一个问题会针对性地点出该地区人口分布的特点,但是无论所选区域是小是大,无论所选区域特点为何,后续的问题都会回到归纳人口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抽象问题上,体现了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由特殊到一般的命题规律。四个版本的问题设计不同,但都指向了人口分布的学习。同时,新课标提到,学生要能“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1]10四个版本的节首情境正为学生提供了科学利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的佳例。

五、教学启示

从上述节首情境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地理教学中,地图是绕不过去的素材,无论是学习阶段的知识引入,还是考核阶段的析图答题,学生必然要频繁接触地图。尤其是在倡导综合素质的今日,强化地图教学应该是地理教学的基本观念。除了记忆世界、中国这类大地域范围的地图,区域地图的解读能力也十分重要。大多数情况下,教材、试题给出的都是区域图,需要学生根据已掌握知识联系大地图以确定该区域的气候、土壤、人口、洋流、地貌等地理共性,然后才能集中注意力读取所给区域图中独有的区域特性。在读图解图的过程中,学生要有大局观念,能清楚记得各板块、各纬度的区域地理特征,同时也要准确解读所给区域图中的独有信息,找到所绘地区的区域特性,灵活地将共性与个性结合答题,这极大地考验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将地图教学融入日常教学中,多展示各式各样的地图、表格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只有学生惯于读图,善于解图,地理的学科素养才能锻炼出来,才会在日后的学习与考核中不惧于图。而这就需要教师合理选择区域图,有意选取大小各异、种类多样的区域图引导学生就同一知识点多角度地进行学习。比如在教学“人口分布”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从人教版教材、魯教版教材的节首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亚洲地区进入教学,降低读图难度。学生通过对比就会发现,相似的表达目的可以用多样的的图(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示,从而树立起透过形式看本质的读图观。通过这两个版本的节首图,学生掌握了大范围的人口分布特征,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教师就可以进行正常教学,最后给出湘教版教材与中图版教材的节首作为特例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通过做题自主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尝试运用所学解题、发现世界的多样性。教师在这个阶段要多加指导,有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以上分析,四个版本的节首情境各有特色,有宏观有微观,有直接展示也有间接表现,它们都以一定的区域为载体,体现了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紧紧围绕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设计,不仅作为教学导入,更贯穿整个课程教学过程。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节首情境,实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朱晓灿)

猜你喜欢

情境设计高中地理
高职《图片处理》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理论结合实际,创新高中地理教学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巧设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