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根本原因

2021-09-13王菲

中华魂 2021年9期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王菲

中国人民满怀喜悦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神州大地涌动着无比的自豪和激情。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了从苦難到辉煌的百年跨越,创造了彪炳史册的民族复兴伟业。许多中外人士从不同视角探求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奥秘,见仁见智,颇有启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这一科学结论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经验和理论逻辑。我们要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成功的根本原因,从中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和实践的力量,从而进一步增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定力,增强“四个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社会革命中,接续奋斗,创造新的光荣和辉煌。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个大事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民族面临危亡,人民遭受太多太多苦难。一批又一批志士仁人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救亡图存方案,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都一一宣告失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转向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到工厂向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在世界思想史上第一次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俄国已经变为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马克思主义超越了许多中国知识分子曾经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的思想武器,适应了中国救亡图存时代课题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确立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为党立魂。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发现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物质力量。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共产主义理想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理论根基,点燃了追求理想信念的不灭火焰,照耀着充满艰难险阻的奋斗之路。无数共产党人以鲜血和生命践行“革命理想高于天”“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铮铮誓言。我们党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经苦难而淬火成钢,正是依靠坚定理想信念的强大动力。共产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须臾不可离开。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为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现实行动。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造就了初心使命,为党固本。马克思主义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本质,强调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且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先锋队,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是人民的理论,指明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人从诞生之日起就高扬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生活水平在国家发展中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指出:“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的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的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民性特质,未来的社会“生产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标”。我们党领导国家发展始终突出不断为人民造福,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国家的一切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人民始终保持着血肉联系,从人民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巩固党执政的强大根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伟大的认识工具。毛泽东的哲学名著创造性地运用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法论。我们党善于从实际出发,掌握社会矛盾分析方法,认识中国社会发展不同阶段主要矛盾的特点和变化,确立党的中心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实践,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在群众斗争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改造认识能力,特别是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实践的力量深刻地改变了中国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以来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深刻地影响人类社会,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改变了中国。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从思想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矢射中国革命之的。毛泽东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有深刻的总结和阐述。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伟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的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掌握了。”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且被群众所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才对实践产生并发挥着巨大的指引作用,推动着中国的伟大的社会革命产生了历史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题越来越展现出辉煌灿烂的前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武装斗争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攫取的一切特权,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的社会条件,实现了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胜利。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不失时机地将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道路,消灭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毛泽东和党中央以苏为鉴,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造性地提出了“农轻重”工业化道路,并确立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党领导各族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创业精神,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在不长的时间内,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業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独立研制出“两弹一星”,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变革,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适应国内外发展大势和人民意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开启了新的历史时期的伟大革命,找到了推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对时代特征、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努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引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高歌猛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无疑是对人类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正在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战略安排,引领和鼓舞着全党全国人民同心协力,顽强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路同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的必然产物,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富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新内容,充分传承和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理论品格,一经掌握群众就由真理的力量转化为实践的力量,能动地改变我们的国家、民族和人民的面貌。

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这是以史为鉴的要义,也是开创未来的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光辉旗帜。作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和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开放性理论品格,必然要在总结党和人民群众的实践创新经验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含着时代化的特质,凝结着时代精神的精华。要求科学回答时代之问,紧密地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当代世界全球发展深层次矛盾突出,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长期的变局过程充满着未知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更不能独善其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正是着眼世界人民的意愿和根本利益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全球视野和世界眼光。把握时代发展大势,顺应时代潮流,正视和回应时代课题,理论创新才能做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生动力是中国社会需要所产生的渴求力。这种需要是以重大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的。紧密结合新时代新征程的实际,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在新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深化对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认识,及时研究新情况、探索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从而形成和拓展理论创新的生长点,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良性互动中继续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现实的运动相结合,也是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化相结合的过程。恩格斯说过:“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正是以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为基础的。1943年5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共产国际执委主席团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中十分明确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民族一切文化、思想、道德的最优秀传统的继承者,把这一切优秀传统看成和自己血肉相连的东西,而且将继续加以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近年来所进行的反主观主义、反宗派主义、反党八股的整风运动就是要使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条件,而且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把全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守护我们民族的根和魂,促进其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也要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实现。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引领和创造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标注着当代中华文明发展的新高度。必须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盲目崇洋思想,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使党的理论创新获得精神滋养和文化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锲而不舍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的光芒。”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必须通过掌握亿万群众,并变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才能实现。必须把理论创新同理论武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才能不断创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业绩。

(本文作者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HIP –HOP AGANDA?
关于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体”问题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专家笔谈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