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初中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
2021-09-13廖水清
廖水清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它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物理课程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有团队精神”“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的德育要求。因此,探究德育与物理教学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德育;初中物理;深度融合
一、德育与初中物理教学要深度融合
关于德育与物理教学,教育界存在几种不同的看法,有人主张物理就是物理,德育是思政课的事,两者不沾边;有人认为德育就是政教的事情;还有人觉得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加入德育会削弱教学效果。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不够成熟的看法。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余力”,才是学习科学文化。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由此看来,德育与物理教学是不能割裂的,不仅需同时进行而且要做到深度融合。
二、德育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一)德育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深度融合
物理与社会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物理概念是以物理现象、物理实验或实践内容为基础,是形成物理规律的前提,是解决问题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掌握物理科学方法的出发点。概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比例很大,如教师能巧妙地将德育深度融合在概念教学中,能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例如,教学“速度”的过程中,结合“飞人”刘翔刻苦训练的故事,教育学生立志去做一个奋斗者,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祖国、对人民作出贡献的人,也会拥有鲜花和掌声。教学“功”和“机械能”这两个概念时,都会讲到一个人从6楼扔下一个酒瓶,分析酒瓶下落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如果砸到人,会对人造成怎样的危险,自然地对学生进行了社会公德的教育。教学“质量”时,播放视频《孔融让梨》导入新课,让学生懂得孔融至今被人们所传诵的是礼让的美德:生活中在与他人交往时做到相互礼让。然后即抛出问题:大小不同的梨体积是不相等的,在物质角度看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身边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不同引出概念:质量,学生会明白孔融给别人的梨是质量大(所含物质多)的,自己要的是质量小(所含物质少)的。课堂小结,笔者提出:希望大家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学识,培养优良品质,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中国人。
(二)德育与初中物理规律原理、公式教学深度融合
物理学的规律原理几乎是在长期艰苦的实验实践研究中总结得出来的,是科学家的汗水、心血的结晶,也是科学家经历多次失败和挫折所取得的。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在科学面前不能有半点虚假,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而且还要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教学似乎简单的“欧姆定律及公式I=U/R”时,一定要让学生了解欧姆花了近十年的时间和心血才发现了“欧姆定律”。因为那时的实验条件非常差,无现成的测量电流I的电流表,欧姆想了很多办法,经历多次失败才设计制作比较精密的电流扭称;而且电源电压U也不稳定,经过五年多才找到电压稳定的电源。欧姆这种求实求新勇于自我批判的探索精神,以及锲而不舍的惊人毅力,会使学生受到激励,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物理学的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需要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焦耳定律及公式Q=I2Rt”时,教师可让学生知道焦耳用近40年的时间做了400多次实验研究热和功的关系,在世界上最先精确地确定了电热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科学家身上体现的这种精神和品质正是当今部分“00”后学生身上所欠缺的。因此,将德育深度融于当今的物理教学尤为重要,以此也可以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三)德育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深度融合
1.德育与演示实验教学深度融合
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实验教学能培养学生严格规范操作、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师要以身作则,认真做好演示实验,严格按实验要求规范操作,尊重事实依据,如实记录,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德育与学生实验深度融合
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平臺。在学生实验中,教师应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辨认自己的价值观,揭示和解决自己的价值冲突;将自己的看法与别人交流,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实验,贯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的思想教育,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如,做磁生电“探究什么情况下磁可以生电”的实验时,了解瑞士物理学家科拉顿“跑失良机”的物理史:科拉顿比法拉第早6年做过这个实验,但没有成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同伴与他协作,否则物理学史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又如,学生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教师可以讲述两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黑洞”的研究直到2019年4月10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但这张照片的拍摄来之不易,相当于在地球上拍摄一个放在月球上的橙子。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地球上不同地区(西班牙、美国、智利、南极各1个;夏威夷、墨西哥各2个)共分布8个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在同一时间用不同地方的望远镜联合观测,经过两年的努力“洗”出黑洞的照片,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及激励学生勇于学习、勇于探索。
在学生实验中,教师还要帮助实验失败的学生查找失败原因,同时给他们重新做实验的机会,体会科学的严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对学生未来健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或许整整两三代人都将从诚信中受益。
三、德育与初中物理课外实践活动深度融合
物理课外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阅读资料、观察调查、实践体验,这些活动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同时也是深度融合德育的重要途径。如,在教学《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前,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头认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走访调查,他们有的组完成“噪声对周围邻居有什么危害”,有的完成“我家附近噪声的来源”;有的完成“自己和周围邻居及相关政府部门采取了什么控制噪声的措施”等,让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讨论,通过学习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通过体验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完《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这节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关于农村居民对水、电两种能源的利用及浪费方面的调查报告的任务,并开展能源知识的竞赛及辩论。同时融入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意识、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德育。
初中物理教学中,处处可感可知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德育。物理学科本身的知识性、规律性及应用性决定了物理教育当中就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蕴含着思想品德教育。让德育与学科教学融合,重视德育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也就重视了学生自身在德育中的主观能动作用。笔者相信,将德育深度融合在物理教学中“润物细无声”,定能达到德育与物理教学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谢盛圻,黄华敏.教学的艺术[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6.
[2]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