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微课进行小学“1+N群诗阅读”古诗教学初探

2021-09-13郑旭琦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7期
关键词:杨万里林子古诗

郑旭琦

【摘要】“1+N群诗阅读”是以“群文阅读”教学模式为基础,围绕教材中的一首诗,呈现N首与此诗相关的类诗,以丰富学习素材,深化学习内容。学习古诗时,充分借助“微课”这一结构化数字资源,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辅助“1+N群诗阅读”古诗教学,创古诗阅读教学新形势,促学习资源的积累、分享和交流。以此破解小学生与诗人因时空跨度大难以产生共鸣,学法指导的理性与古诗感性相矛盾等难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群文阅读;“1+N群诗阅读”;古诗教学;微课

新课改提倡“群文阅读”的阅读教学模式,“群文阅读”即指教师和学生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围绕这个议题展开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文阅读”内容丰富,联系广泛,对提升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古诗文教学在提升小学生语文素养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古诗词作为语文教学中宇哥必不可少的版块,肩负着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但是,目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大都停留在读诗、背诗、了解诗句意思的层次,学生大多无法入情入境,对诗歌的阅读和鉴赏能力不足。

因此,古诗文教学中,如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改善课堂教学中机械理解诗意的教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手段,结合微课这一新型教学资源,深入了解古诗文意象,深刻感悟诗人情感,让学生沐浴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那么,教师如何借助微课进行“1+N群诗阅读”古诗教学呢?笔者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关注意象,微课导学

(一)关注意象,明确重难点

古典诗词的表达委婉含蓄,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理解古诗词的能力,就要教会学生转换字句中所蕴含的密鑰——意象。它是指诗人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读者再根据这外在之象,试图还原为诗人当初的内在之意[]。也可以说,意是诗人情感意识的表达,象是诗人传情达意的媒介,通过象,诗词便可以由言到意,抒发诗人的情感境界。

教学古诗前,教师需关注意象,围绕意象,明确教学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是古诗教学和学习的重中之重。

笔者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绝句》(即群诗教学中的“1”)时,便首先明确了古诗的重难点:

爱国诗人杜甫心系国家安危,关心人民疾苦,在写作本诗时,刚刚经历安史之乱。动乱不堪的国家、颠沛流离的生活,让他痛苦不堪。而安史之乱的平定,让诗人内心感到无比舒畅,便写下《绝句》一诗。这首诗通过描写美丽的景物——象(翠绿的柳树、鸣叫的黄鹂、蓝蓝的天空、飞翔的白鹭、西岭的千秋雪、东吴的万里船),表达了诗人当时愉悦的心境——意。

让学生抓住诗中绚丽多彩的颜色,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通过诗中的景象,理解诗人背后的心境,是本诗的难点。通过课前明确重难点,能够有的放矢,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二)围绕意象,微课导学

微课,能够将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现,素材资源的组织趋于结构化、动态化,能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支撑。微课持续时间短,符合小学生的注意力水平,且动画内容立体感强,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绝句》(即群诗教学中的“1”)时,明确教学重难点的同时,围绕古诗中的意象,制作微课并布置了预习单,帮助学生关注古诗中所涉及到的意象,进行课前导学。

学生对古诗意象有了一定的积累,就能回到生活和典故的原点体会古诗特定的含义,深入理解诗歌的意蕴,掌握诗歌的学法。为课堂中完成象与意的转化做好铺垫。

笔者让学生抓住诗中绚丽多彩的颜色,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从而帮助理解本诗情感——意,也通过学生搜集和寻找相关类诗,实现“1+N群诗阅读”中“N”的积累,为课堂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做好准备和铺垫。

例:以下是微课的内容:

《绝句》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作品,那时,杜甫正在成都草堂居住。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终有闲情逸趣,欣赏草堂周围生机勃勃的景象。整首诗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清新自然,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听到这里,你是不是也想读一读这首诗了呢?请你大声朗读这首诗,争取能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同时想象自己就是杜甫,你在这首诗中,找到了哪些颜色?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又有着怎样的心情?你还读过哪些杜甫写的类似描写景物的诗?这些诗都写了什么?你从中又感受到杜甫什么样的心情?请你快去搜集相关资料,至少找出三首诗,并读懂它们吧!

通过设置微课导学的环节,学生能够准确地明白预习的要求,能够正确完成预习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效率,增加了课前预习的容量(群诗教学中的“N”),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宽度,可谓一举多得。

二、群诗教学,微课呈现

(一)选择相关意象的群诗

课堂上的群诗教学是“1+N群诗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群诗教学是指找出与本课意象相关的诗,将相关的要素进行整合,使古诗的阅读教学形成一个利于学生深入理解诗意、诗情的有机整体。

在教学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二)时,因诗题相同、描写内容都为景物,抒发的情感类似,笔者选择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一)——“1+N群诗阅读”中的“N”,来深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与林子方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当时,林子方前来杭州与杨万里相聚,很快即将分别。杨万里万分不舍,因为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为了送别友人,杨万里便写下这首流传千古之佳作。全诗语言浅近明白,描写了西湖六月时荷花与荷叶的美,诗文虽是在大力赞美西湖荷花与荷叶的美,实际上是通过描写荷花与荷叶的美,来表达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猜你喜欢

杨万里林子古诗
古诗教我珍惜时间
劳劳亭
Summer Vacation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冬日的林子
唐.欧阳询《九成宫》集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