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问题学生的转化策略初探

2021-09-13梁务意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97期
关键词:小安文具归属感

梁务意

一、案例呈现

小余,一年级学生,常违反纪律:打人,偷东西,搞破坏,在同学的水杯里吐口水,在厕所门口小便;无心学习,课堂上干扰周围的同学学习,导致没有人愿意和他同桌,没有人愿意跟他玩,每天都被同学投诉,屡教不改。

家庭背景:小余原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在小余两岁多时,一场病夺去了妈妈的生命,爸爸忧伤过度,丧失了劳动能力,幸福戛然而止 ,小余由爷爷奶奶照顾,小余调皮捣蛋,每当小余做错了事,爷爷就打他一顿,但小余毫不悔改,奶奶常常在老师面前伤心地诉说往事和小余的过错,斥责小余。

二、案例分析

小余自幼失去妈妈,缺少母亲的关爱,通过打人,偷东西,搞破坏一系列的行为,引起别人的关注,而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非打即骂,奶奶常常在老师面前诉说小余的过错,让小余认为自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坏小孩,只有“破缸子破摔”。在学校,小朋友不愿意跟小余玩,小余被孤立,没有归属感,变得很自卑。由于爱和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衍生出许多问题的行为:违反纪律,欺负同学;偷文具;搞破坏;无心学習,干扰同学上课等等。

三、问题学生转化策略

(一)家校沟通  给予温暖

与家长沟通商量对策 ,制定方案。要求家长做到:(1)不要提过去的事情,不要提小余的过错。当小余做错事时,家长不能翻旧账,不能打,不能责骂,改变教育方式,用温和的语气与小余讲道理,引导其改正。(2)善于发现小余的闪光点,并给予表扬。用一个本子记下小余的闪光点,有亲戚朋友来家里玩,或邻居来串门的时候,就拿这本记录本给他们看,当着小余的面表扬小余,让小余享受到被关注的快乐。(3)家人要多关心小余,营造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让小余觉得家就是幸福的港湾。

(二)委与重任   树立自信

有一天,小余的同学小安说小余偷了他的铅笔。我说:“你亲眼看见他偷了吗?”小安说:“没有。”我说:“你没有亲眼看见,铅笔不一定是他偷的。”我对小安说“别急,老师会帮你找回来。”这时小余低着头玩手指甲,不敢看我,铅笔可能是小余拿的。我走到小余身边,温和地对小余说:“小余,做件好事。你帮小安把铅笔找回来,好不好?”小余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小黄高兴地告诉我,小余帮他找到笔了。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微笑着说:“小余的破案速度真快,让小余当我们班的小警察,好不好?”全班同学都赞成,我接着说:“小警察,要做哪些事情?”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讲,“保护我们班的东西。”“抓小偷。”同学们说完后,我说:“以后,你们在教室里丢了东西,就找小余,他会很快帮你们找回来的。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交给小余,每天把丢在教室地面的文具,捡起来放到讲台的盒子里。”课后,我鼓励小余当好小警察,多做好事。自从当了小警察,他没有再偷文具了,一下课就巡视教室,捡拾地上的文具。我对全班同学说,“小余每天做好事,为我们捡文具,我们用掌声谢谢小余。”全班同学 一边说“棒棒,你真棒!”一边鼓掌,然后齐刷刷地向小余竖起大拇指。小余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表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我常常找他谈心疏导,在学习上生活上多关注他。一发现他有进步,就表扬他。他越来越信任我了,表现也越来越好了,自信心越来越强。

(三)融入集体,增强归属感

班会课,我让学生说说近来小余做了哪些好事,有的说小余帮他捡足球;有的说小余帮他捡笔;有的说小余借转笔刀给她……我说:“小余帮我们做了不少好事,你们愿意跟小余玩吗?”同学们异口同声说:“愿意。”下课后,我让几个学生带着小余一起玩,让同学们在行为上接受小余,让他们觉得和小余玩是安全的、开心的。也让小余觉得,同学们是真心接纳他,让他感受到融入集体的快乐。有一次我发现小余用羡慕的眼光望着同学们下棋,但又不敢靠近,我送一副棋给小余,一下课,几个同学就走过来,围着小余下棋了。看着小余专注的神情,我暗喜,他终于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了。同学们接纳小余后,小余不再捣蛋了,一下课,就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玩耍。

四、效果与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育引导,小余基本能遵守学校纪律,能和同学友好相处,能专心上课,偶尔也会违反纪律,但经过教育后,他就改正了,自信心增强了,变得阳光快乐了。看着小余一天比一天进步,我感到很欣慰,欣慰之余我进行了反思:对待问题学生:先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与家长多沟通,互相配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问题学生往往缺乏爱,缺乏自信,在集体中受排斥,他们渴望关爱和尊重。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帮助他们融入集体,找回自信和自尊。用真诚的爱,善待他们。问题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转化过来的,问题行为会出现反复,这就需要教师长期关注他们,用足够的爱心、耐心、信任,去感化他们,帮助他们成长。

【参考文献】

[1] 黄亭亭. 问题学生的转化案例    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路口完全小学

[2] 刘珍. 倾尽爱心,转化后进生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安乐村小学(730046)

猜你喜欢

小安文具归属感
学校教育中归属感培养的思考
来自以色列的创意文具
归属感:班级建设的纽带
澳大利亚教育研究理事会发布学生归属感报告
捡文具
最好的你
We Love文具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
青春就剩下我一个人的兵荒马乱
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