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建筑结构优化分析
2021-09-13单玉坤刘莉娜
单玉坤,刘莉娜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017)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立面及平面不规则的建筑越来越多,某些高层建筑因结构布置不合理导致结构超限,从而需要进行超限相关设计计算及补充性能化设计分析,不仅增加了设计周期,还增加混凝土和钢筋用量,从而增加造价[1]。在不影响建筑功能及立面效果的前提下,针对结构自身特点进行优化,使结构体系满足国家及地方抗震规范的要求,保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做到结构合理、经济性最佳。
1 工程概况
天津某酒店地上10层、局部11层,地下1层,地上建筑面积9 457.50 m2,地下建筑面积1 309.34 m2,建筑总高度43.40 m。一层层高6 m;二层层高5.1 m;3~10层层高均为4 m;局部11层为设备用房。
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 a,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0。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0.20g,地震分组为第二组,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场地类别Ⅳ类,特征周期0.75 s;基本风压按50 a重现期取0.55 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结构嵌固部位为首层结构楼板。
2 超限问题分析
本工程设防烈度高、地基土软弱、特征周期长,地震力作用大,经过方案比选,主体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首先结合建筑平面布置,在楼梯、电梯间附近设置剪力墙,再结合平面功能及建筑立面,在合适的位置根据规范[2]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剪力墙,保证两个方向剪力墙布置均匀,受力合理。标准层剪力墙厚度均为300 mm,框架柱截面700 mm×700 mm,内部框架梁高700 mm。
对照天津市“建设工程超限判定表”(以下称“判定表”),从平面布置规则性、楼板是否连续、是否存在刚度突变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并根据不规则程度进行评分,累计评分达到3分则判定为超限高层。结合计算结果及项目特点,对结构可能存在的不规则项进行结构优化[3],使得结构布置更为合理,避免成为超限高层。
2.1 平面规则性判定
从塔楼是否偏置、扭转规则性、偏心布置、扭转刚度、凹凸不规则、楼板是否连续,6方面进行判定并进行细化评分,要想规避“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就要控制其不规则类型少于3项[4]。
2.1.1 塔楼偏置
大底盘塔楼偏置结构是一种抗震不利的复杂结构形式。大底盘塔楼偏置时,塔楼质心与裙房质心偏离,结构扭转效应明显,在地震作用下容易造成严重破坏,设计中应尽量避免或设缝将塔楼与裙房分开,使之受力简单合理[5]。
本工程裙房地上二层,高度H1=11.10 m,H1/H=11.1/43.4=0.256>0.2,若裙房和主楼连为整体,经计算塔楼与底盘的综合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边长的20%,属于塔楼偏置结构,根据“判定表”,不规则项评分2分。
经分析,此部位设置抗震缝对建筑平面使用及立面效果均影响较小,故采取设置抗震缝的方案将裙房与主楼断开进行处理。通过设置抗震缝高层主体部分无塔楼偏置问题,不规则项评分为0分。
2.1.2 扭转规则性及偏心布置
经初步计算,局部楼层位移比1.19,接近1.2限值;同一楼层刚心与质心的偏心率为0.136 4,接近0.15限值。根据经验,后期建筑功能详细计算过程中,这两项指标均存在超过限值的可能,依据“判定表”,两项综合计分,暂时判定为不规则项,不规则项评分为1分。
2.1.3 扭转刚度
模型开始试算阶段,计算扭转周期比为0.91,超过规范[2,6]限值。结构周期比>0.9即为特别不规则建筑[6],一般通过增大周圈刚度的方式调整,结合建筑平面布局并考虑对立面的影响,调整周边框架梁高至850 mm,提高了结构整体刚度,扭转周期比调整至0.71,满足规范要求[2]。不规则项评分为0分。
2.1.4 凹凸不规则
建筑平面呈L形,见图1。
图1 标准层平面
L/B=38.9/17.6=2.21<3,l/b=16.1/10.85=1.48<1.5,l/Bmax=16.1/33.7=0.48>0.3,b/L=10.85/38.9=0.28<0.3,结构平面凸出大于总尺寸的30%且凸出的宽度小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此平面布置为建筑使用最优方案,不易调整,故此建筑属于平面不规则,不规则项评分为1分。
2.1.5 楼板连续性
各个楼层均未设置较大洞口且楼梯、电梯设置所导致的洞口宽度远小于此位置处典型楼板宽度的40%,楼板连续性良好,不规则项评分为0分。
2.2 竖向规则性判定
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由于竖向刚度大、体型不均匀、出现突变等,地震下作用响应明显,对结构安全有很大影响[7]。一般从结构是否刚度突变、承载力突变,是否层刚度偏小3方面进行判定。
经计算,结构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均大于相邻上一层的80%,结构无承载力突变。各楼层与其相邻上层侧向刚度比均>0.9,满足要求[2],无层刚度偏小的楼层;但首层底板为嵌固层,首层与二层X和Y方向刚度比分别为1.48、1.49,均不满足>1.5的要求[2],属于刚度突变。结构超限不规则项已得2分,若此处再评1分,则结构不规则项满3分,判定为“规则性超限”的高层建筑工程[3],需进行超限高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
结合建筑功能,将首层局部剪力墙厚度增加,提高结构首层的抗侧刚度。经过调整,首层与二层X和Y方向刚度比为1.53、1.54,满足规范要求[2],结构无竖向刚度突变,不规则项评分为0分。
2.3 尺寸突变判定
因面积限制,十层平面收进,对是否存在尺寸突变进行判定。见图2。
图2 十层平面
收进部分面积与下部楼层面积比:16.1×10.85/(16.1×10.85+38.9×17.6)=0.203<0.25,满足上部收进的尺寸不大于相邻下部楼层的25%要求且在此收进仅一层,位置位于建筑顶部,即设备层结构平面处,结合建筑立面,将框架结构向上延伸至顶层并设置框架梁故尺寸突变不超过“判定表”限值,不规则项评分为0分。见图3。
图3 设备层结构平面
2.4 其余不规则项判定
结合平面布局及立面设置进行分析,本建筑无局部悬挑结构、不存在错层、加强层、转换层等其他不规则项。
综上,结构不规则程度评分总分为2分,不属于超限高层建筑工程。
3 主体结构主要设计结果分析
考虑扭转耦联时主要振动周期、X和Y方向的平动系数、扭转系数计算结果见表1。
表1 结构主要周期计算指标
第1扭转周期(0.732 6)/第1平动周期(1.033 5)=0.71。
地震力作用下位移比及连梁刚度不折减模型下位移角见表2。
表2 结构主要位移计算指标
结构的第一、二周期均为平动周期且X和Y两个方向刚度接近,扭转周期比、位移角、位移比等指标均满足规范[2,6,8]要求。
3 结语
1)通过“超限判定表”进行结构布置的各种不规则项分析,是确定结构是否超限、受力是否合理的便捷方法。
2)对接近或超过规范限值不多的情况,应进行进一步结构优化,尽可能避免结构设计为超限高层。
3)结构主要整体性指标,须结合规范要求逐一核查,使结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同时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