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的正规教育支持研究*——以佛山市图书馆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实验为例

2021-09-13罗舒乔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9期
关键词:名次课外阅读青少年

罗舒乔

(佛山市图书馆 广东佛山 528000)

1 引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1994)》明确将“支持个人和自学教育以及各级正规教育”列为公共图书馆的第二大使命。正规教育即通常所说的学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和高等教育[1]。公共图书馆正规教育支持使命是指公共图书馆面向所有年龄阶段的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各个阶段的正规教育计划[2]。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从重视应试教育转向强调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代替学业分数成为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以“坚持能力为重”为战略主题,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强化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3]。因此,公共图书馆正规教育支持的关键在于辅助青少年综合能力的培养,即通过资源建构、服务设计等方式为青少年开展校外探究式学习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西方发达国家,正规教育支持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90%以上的公共图书馆为青少年提供线上学习辅导资源和线下家庭作业辅导服务,将作业支持服务作为公共图书馆参与解决青少年教育鸿沟的重要路径。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信息素养教育也成为国外公共图书馆青少年服务的重要命题之一。

虽然我国教育体制已经处于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变革之中,然而公共图书馆对于辅助正规教育的服务意识尚未凸显。在现行的国内教育环境下,面向青少年能力培养开展的正规教育支持服务是否具有现实需求性、可操作性以及有效性,是我国公共图书馆界亟需理论与实践论证的问题。2019年,佛山市图书馆针对上述问题开展了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研究并策划实施了“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实验”,立足公共图书馆正规教育支持与阅读推广的使命,选择“阅读能力”作为青少年能力培养的试验田,以期检验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是否适合作为公共图书馆支持正规教育的有效路径。

2 研究设计

2019年7—8月,佛山市图书馆启动佛图公开课·分级阅读培训项目,为中小学生提供暑期阅读培训课程。本文中的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研究是基于分级阅读培训项目开展的,研究以参与培训课程的学生作为被试,以培训课程为实验材料,利用实验法及问卷调查法,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检验公共图书馆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的有效性及必要性(见图1)。

图1 研究思路思维导图

2.1 研究对象选取

本研究以45名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三年级学生(每年级5人)为被试,从佛山地区5所重点中学、18所普通中学、6所重点小学及16所普通小学中每校选取1名学生参与实验及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3人,女生22人,平均年龄为10.22岁。

2.2 研究方法

2.2.1 实验法

以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课程为实验材料,以被试的阅读能力测试水平、学校语文考试成绩排名、语文考试中的作文单项成绩排名、阅读兴趣及阅读习惯5组数据的变化作为实验观测变量,通过前测后测获得实验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以客观数据检验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的有效性。其中,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两项观测变量的数据通过实验产生,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

2.2.2 问卷调查法

项目组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被试对图书馆开展青少年阅读培训服务的相关需求,以被试的主观评价论证图书馆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的现实需求性,即公共图书馆开展此项服务的必要性。

3 实验设计及结果

3.1 实验课程内容

项目组将45名被试按照学段水平分配到“趣味拼音”(小学一至三年级)、“文学启蒙”(小学四至六年级)、“认知塑造”(初中一至三年级)3个实验组,各组每周开展1期阅读能力培训实验课程,共开展6期,为期6周。实验课程采取“引导+陪伴+分享”的授课模式,由老师、被试及其家长共同完成课程内容:老师“引导”阅读,在授课中指导被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激发其阅读兴趣,提供科学有效的阅读方法;家长“陪伴”阅读,全程陪同参与课堂学习,帮助被试培训阅读持久力和专注力;被试“分享”阅读,在课堂互动分享环节中用自己的语言对阅读材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及反思,以获得思维能力和总结能力的训练。

3.2 实验观测变量选定

3.2.1 观测变量1:专业阅读能力评价等级变化

专业阅读能力评价等级是指被试在专业阅读指导机构开展的阅读能力测试中所获得的评价水平。该项测试参考青少年阅读能力评估体系PISA定义的阅读能力构成要素设置评价指标,在文本形式、阅读任务及情景或用途三个维度上对被试在理解、运用、反思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评价以0(最低)至10(最高)级划分被试的阅读能力水平。被试在前测及后测中的阅读能力评价等级变化为本实验研究中的观测变量1。

3.2.2 观测变量2和3:学校语文考试成绩排名变化及作文成绩排名变化

被试完成实验课程后在其所在学校班级中考试成绩排名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直观且客观反映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对于正规教育支持的效果。本研究分别以被试在参与实验前的最后一次学校考试(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及参与实验后的最近一次学校考试(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在班级中的语文考试成绩排名及作文成绩排名进行比较分析,并以此两项数据分别作为本实验研究中的观测变量2及观测变量3。

3.2.3 观测变量4和5:阅读兴趣变化及阅读习惯变化

公共图书馆基于正规教育支持开展的阅读能力培训服务,其核心是对学生阅读动机、兴趣、习惯等素质的培养。实验组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要求被试对实验课程在激发其个人阅读兴趣及培养阅读习惯方面的表现予以评价,评价最低分为0分(完全无效),最高分为4分(非常有效)。该两项数据分别作为本实验研究中的观测变量4及5,与观测变量1、2、3同样用于检验图书馆开展的阅读能力培训服务对于支持正规教育的有效性。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3.3.1 观测变量1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项目组与专业阅读指导机构共同开展的阅读能力评估测试以0(最低)至10(最高)级划分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45名被试在前测及后测中的平均阅读能力等级分别为2.91和3.47,被试参与实验课程后的阅读能力水平平均提升了0.56级,其中7人(15.6%)阅读能力水平下降1级,12人(26.7%)保持等级不变,20人(44.4%)提升1级,6人(13.3%)提升2级,57.7%的被试的阅读能力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3.3.2 观测变量2和3的实验结果与分析

45名被试中,38人提供了参与实验课程前后个人在班级语文考试成绩的排名情况(观测变量2),22人提供了实验课程前后个人在班级语文考试中的作文单项成绩排名情况(观测变量3)。部分被试未能提供相关数据的主要原因是所在学校不予提供学生排名信息或所在学校使用A/B/C成绩等级划分标准,无法为实验提供有效数据(见表1)。

表1 实验前后被试语文考试成绩排名变化

在观测变量2的38个有效被试样本中,有36名被试的考试名次发生了变化。在参与实验课程后,1人语文考试成绩名次下降11至15个名次,3人下降6至10个名次,5人下降1至5个名次,16人上升1至5个名次,8人上升6至10个名次,3人上升11至15个名次。被试的语文成绩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71%的有效样本的语文成绩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提升幅度主要集中在1—5个名次区间。

经数据对比发现,实验课程对被试的作文单项成绩影响更为明显。在观测变量3的22个有效被试样本中,2人作文成绩排名下降6至10个名次,2人下降1至5个名次,8人上升1至5个名次,9人上升6至10个名次,1人上升11至15个名次,被试的作文成绩同样呈整体明显上升趋势,82%的有效样本的作文成绩得到了提升,提升幅度主要集中在6至10个名次区间,提升幅度较大(见表2)。

4 问卷调查设计及结果

4.1 调查方法

项目组在实验课程结束后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由被试在其家长指导下填写,对实验课程在激发被试个人阅读兴趣及培养阅读习惯两方面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价,以进一步检测实验课程的有效性,此部分在上文中的实验部分已论述;第二部分用于了解被试对图书馆面向青少年提供阅读能力培训服务的相关需求,由项目组对需求进行量化评估以论证此项服务的必要性。

表2 实验前后被试作文成绩排名变化

4.2 调查指标选取及结果分析

本研究开展的问卷调查共设置4项指标,用于了解45名被试的课外阅读生活现状以及对课外阅读指导的相关需求,以评估图书馆基于正规教育支持开展阅读培训服务的必要性。调查指标包括目前中小学校开展专项阅读培训课程的现状、被试在家庭中获得阅读指导的情况、被试对课外阅读指导的需求度以及部分被试课外阅读需求未能被满足的主要原因等4方面。参与实验课程的45名被试全员参加问卷调查,有效问卷回收率100%。调查得出指标1至4共4组数据。

调查指标1显示,45名被试中,6人(13.3%)所在的学校或班级有提供课外阅读指导等课程,39人(86.7%)所在的学校或班级无开展相关课程。调查指标2显示,45名被试中,5人(11.1%)认为父母在其课外阅读生活中给予了有效指导,39人(88.9%)认为父母没有给予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调查指标3显示,在自评个人对课外阅读需求满足度的调查中,45名被试中,有13人(18.9%)认为“需求得到满足”,32人(71.1%)认为“需求未得到满足”。调查指标4显示,32名阅读需求未被满足的被试认为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无法获取更丰富的阅读资源”(87.5%)、“缺乏甄别阅读资源的能力”(81.3%)、“阅读形式单一,缺乏体验感”(68.8%)及“阅读环境及氛围欠佳”(53.1%)。

5 结论及建议

公共图书馆基于正规教育开展的服务活动,需要根据能力培养的内在规律来策划[4],其目标不仅是学业成绩的提升,更是对学生学习动机、兴趣、习惯等核心素质的培养。实验结果显示,实验课程对青少年正规教育支持的有效性体现在实验对象阅读能力水平、语文及作文考试成绩上的明显提升,同时在激发阅读兴趣及培养阅读习惯等方面均获得实验对象的积极评价,且认可程度较高。

现行的教育环境下,国内中小学校及学生家长对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与支持。实验结果显示,仅有13.3%及11.1%的实验对象能从学校及家庭中获得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超过70%的实验对象认为其课外阅读需求未能得到满足。而青少年的课外自主阅读更依赖于资源、媒介、活动及环境等方面的支持。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阅读福利提供者,以目前的资源配备和服务能力为支撑,基于青少年阅读能力培养开展正规教育支持服务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比较典型的服务形式包括:配备各种媒介的学习参考资料及工具书,策划开展课程、讲座、寒暑假阅读训练营、阅读竞赛、全国或地区性阅读活动等多种形式的项目和活动,参与网上学习资源建设,提供适合各类阅读行为的学习场所等。

时至今日,我国应试教育体制尚未实现彻底转型,公共图书馆要全面承担起正规教育辅助职能仍面临不少阻力。要突破眼前困局,公共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和深刻理解现有的服务能力以及所处的政策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服务设计及资源配置,在服务优势中找准定位,在行业发展趋势中提高站位,持续强化正规教育支持的使命担当。

5.1 公共图书馆可以从阅读能力培养出发,逐步承担起正规教育支持的职能

学校每一门课程的学习都依赖于学生的阅读基础,阅读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5]。公共图书馆面向青少年开展阅读能力培训服务,不仅是其作为全民阅读基地进行阅读推广的使命担当,也是公共图书馆主动介入正规教育过程的最佳立足点和突破口。公共图书馆可以从以下角度出发,基于青少年阅读能力的培养建成相对独立而成熟的系统服务项目,逐步承担起正规教育支持的职能。

5.1.1 青少年数字阅读资源建设

课业压力下的青少年读者往往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时间,更倾向于利用开放型信息资源及便利快捷的数字阅读方式。公共图书馆从资源种类、媒介及获取途径等方面促进青少年阅读资源的建设,尤其数字资源的建设,能极大地拓宽青少年的阅读空间。例如,通过自建或订购的方式构建与学校课程相适应的具有拓展性和延伸性的课外阅读资源库;加强建设数字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利用大数据技术根据青少年读者的兴趣偏好和借阅意向推荐相关文献资源,引导青少年更有效地甄选阅读资源;基于青少年视力保护和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立足时下青少年听书率高的阅读新增长点[6],加强优秀青少年读物有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1.2 青少年阅读服务人才培养

从事青少年阅读能力培训服务需要具备青少年阅读心理学、阅读教学知识及技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公共图书馆面向馆员完善专业阅读指导人才队伍的建设,确保从事相关服务的馆员具备良好资质和专业水准,对图书馆青少年阅读服务的质量至关重要。

除了公共图书馆,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师和家长群体当属青少年正规教育的重要支持者。《北京市小学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现状研究报告》显示,不少一线教师对阅读心理学、阅读能力评价、阅读教学技巧工具等教学常识仍处于低认知阶段。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服务,面向教师和家长构建青少年阅读服务人才培养机制,通过为学校教师提供阅读教学资源库、开展专题讲座和公开课,指导家长提升阅读资源的甄别能力、传授青少年阅读心理学知识等方式,以支持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辅助家长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从而为青少年提供更广泛、更优质的阅读指导。

5.1.3 青少年阅读服务社会化合作

随着近年国内课程改革中语文科目在初、高中考试总分中的比重不断增加,不少校外教育机构纷纷聚焦青少年阅读培训服务,以专业、丰富的教学资源抢占青少年阅读市场。相对于公共图书馆,这些有偿培训机构在课程管理体系、人员资金保障、服务反馈评估、用户交流互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公共平台,利用自身品牌力及公益性与这些专业、成熟的服务机构合作,通过搭建资源与服务平台,有助于图书馆提升其青少年服务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构建更全面系统的阅读能力培养体系。

5.2 公共图书馆可以在青少年信息素养和科学素养服务方面开展新的探究

信息生态、教育生态环境的不断进化推动国际21世纪核心素养框架的不断完善,21世纪技能、21世纪核心素养等理念被相继提出,成为各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7]。国内教育体制的改革终将促使公共图书馆承担起支持正规教育的使命,一些有条件的图书馆应以前瞻性的思维主动适应发展趋势,创新多元素养融合的青少年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以把握以下两个发展趋势,在青少年素养服务方面开展新的探究和实践。

5.2.1 把信息素养能力作为青少年素质培养的热点

美国图书馆协会将信息素养定义为指导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从信息寻找、利用的角度,发现知识的组织方式,从而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8]。“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深刻变化,运用分析工具获取知识的信息素养能力成为近年青少年学习能力培养的热点。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在《2019年发展与信息获取报告》中呼吁图书馆要抓住机遇开展信息素养教育[9]。目前,我国信息素养教育主要以高校为阵地,应试教育环境下的青少年信息素养培育仍有待加强。公共图书馆作为重要的知识服务机构,如何利用资源、技术、环境等优势为青少年构建系统、完备的信息教育体系以支持他们更好地参与正规教育,是公共图书馆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5.2.2 把科技创新能力作为青少年素质培养的重点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根本所在。从科教兴国到人才强国,再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人才培育始终被置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科学素质教育起步晚,发展快,近年在创客空间建设、科普阅读推广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科普教育体系构建需要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公共图书馆要全面实施青少年科学素养教育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中明确规定“科技馆(站)、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应当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10],公共图书馆积极与科技馆等青少年科普基地在资源、技术、活动、场馆、运营等领域构建基于共同战略目标的合作平台,实现科学技术与阅读资源的深度融合,是公共图书馆促进自身科学素养教育、持续深化正规教育辅助职能的长远之策。

猜你喜欢

名次课外阅读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排名次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把所有名次都考上
浅谈课外阅读的策略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