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艾灸对促进剖宫产后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2021-09-13曾嵘曾晓凌冯嘉文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9期
关键词:艾灸排气穴位

曾嵘,曾晓凌,冯嘉文

(鹤山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江门 529700)

剖宫产是一种创伤性较大的产科手术,剖宫产产妇较自然分娩产妇容易在术后发生腹胀、腹痛、食欲下降、肠道蠕动减少等胃肠道症状,对于产妇的恢复及新生儿的健康均不利[1]。现代医学护理中对剖宫产后产妇出现的症状仅进行对症干预,对肠道功能并无确切的护理干预方式。因此如何有效护理剖宫产产妇产后胃肠道功能紊乱及障碍,尽快提高产妇肠道功能,促进产妇迅速恢复健康,成为产后护理干预中较为注重的研究方向[2]。甘丽莉等[3]研究显示艾灸有助于产后肠道恢复,可降低腹胀发生率。通过艾的温度及药力刺激患者穴位,以达到生发胃气、驱寒温经的效果,对促进产妇剖宫产后肠道功能恢复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观察了艾灸对剖宫产产妇肠道功能恢复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300 例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分为观察组(n=162)和对照组(n=138)。对照组年龄(31.23±3.64) 岁,孕周(38.47±3.85) 周;医学指证剖宫产产妇54 例,非医学指证剖宫产产妇84 例。观察组年龄(31.45±3.54) 岁,孕周(38.53±3.77) 周;医学指证剖宫产产妇63 例,非医学指证剖宫产产妇99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产妇因各种原因择期进行剖宫产手术,麻醉方式均为硬膜外麻醉;均为孕足、单胎、初产妇、活产;产妇无腹部手术史、无肠梗阻史;产妇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产妇合并心脑血管疾病;产妇合并神经、消化、呼吸、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精神不稳定、患有家族精神病史。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现代医学常规护理。去枕平卧,保持6 h的禁食禁饮,进行常规补液及防感染措施,给予常规腹部按摩,产妇排气后可进食流质食物,不可进易产气食物,术后24 h下床活动,切口给予常规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艾灸,具体操作:在术后6 h及8 h予艾灸足三里、神阙、天枢穴一次,每个穴位按顺序艾灸15 min,产妇出现首次排气后或首次排便后即停止艾灸。方法:取清艾条一只(南阳市苑北艾绒公司,规格为1.8 cm×20 cm)点燃,使产妇以仰卧位或者半卧位进行艾灸,以产妇感受温热、无灼痛感为宜,每个穴位按顺序艾灸15 min。对术后状态较为虚弱的产妇适当减少艾灸时间。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泌乳时间及12 h,24 h腹胀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13个条目,总分13~52分,13~23分为不满意,24~38分为一般满意,39~45分为满意,46~52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术后12 h和24 h腹胀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12 h和24 h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12 h和24 h腹胀发生率对比 例(%)

2.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4,P<0.05)(见表3)。

表2 两组相关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例(%)

3 讨 论

随着近代医学的发展,剖宫产的安全性大幅度提高,但剖宫产产妇受到麻醉应激、牵引、创伤、药物及术中术后冷空气等影响容易出现肠道不适等情况[4]。且由于产后切口疼痛、要求卧床等因素,更容易发生产后排气、排便不佳等情况,不仅降低产妇的生活质量,对产妇的产后康复也具有消极影响[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2 h和24 h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原因在于,常规的护理干预在实际操作中仅对产妇的术后活动、输液情况、导管情况进行干预,且由于产妇的个体差异,部分产妇的恢复效果差强人意,护理满意度也不高。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对产妇产后肠道恢复具有良好作用。分析原因如下:艾灸是指将艾的干燥叶通过加工制成艾灸使用材料,将其点燃后可对体表的穴位或特定部位进行刺激,激发机体经气活动,稳定机体的生理状态,且艾叶性温,有透肌肤、开毛窍、温经、驱寒之功效,对创伤大的剖宫产后产妇恢复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本研究艾灸选择的足三里与天枢穴,均属于“足阳明胃经”。艾灸足三里有调理脾胃、化生气血、扶助阳气、滋阴通便的效果;艾灸天枢穴有通腑实、畅气机、升清降浊、通上下、利三焦的效果;神阙穴则充当着固本培元、补益精血的功能[6-7]。因此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艾灸可以促进剖宫产后产妇的肠道蠕动,增加大肠液的分泌,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对肠道恢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穴位艾灸有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肠道功能恢复,可缩短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泌乳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艾灸排气穴位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一款多功能便巧艾灸辅助器
夏季穴位养心
男性排湿,常按这五个穴位
冬病夏治 三伏艾灸效果好
艾灸配合按摩治疗尿潴留50例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堀场制作所的新型排气流量计
穴位埋药线治疗心悸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