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3李超谷川莎刘伯语翁孝刚
李超,谷川莎,刘伯语,翁孝刚
新乡医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临床实践教学是保障医学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也是当前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短板[1]。我国医学教育模式是以学科讲授为中心、三段式结构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目前社会和患者对医学人才的要求[2-3]。因此,医学教学中应重视临床实践教学环节,以基本技能训练为核心,加强团队协作、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我院以自主研发的“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为基础,创新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及临床实践评价体系,探索数字化多站式考核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于2019年将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引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以本院系2014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对照组,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实验组,每组30人。实验组中男性17人,女性13人;平均年龄(22.53±1.10)岁;入组前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8.70±1.35)分。对照组中男性16人,女性14人;平均年龄(22.10±1.68)岁;入组前期末考试平均成绩(79.33±1.42)分。两组实习生的性别、年龄及入组前期末考试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模式应用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理论课+示教+床旁教学”模式,统一学习理论知识,观看教师操作示范,参与教学查房和临床常规诊疗活动。实验组实习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基础上,借助“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在线教学模块,使用个人计算机、平板电脑或手机参与在线示教课程,进行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同时通过平台的自助技能训练模块,进行体格检查基本手法及临床常规操作的模拟训练,例如胸穿、腹穿、腰穿、骨穿等内科基本操作技术,以及无菌技术、止血、打结、缝合、换药等外科基本操作技术。通过对照组及实验组学生实习鉴定考核成绩及毕业考试成绩(满分均100分)进行教学模式效果评价。
1.3 评价体系应用(1)实习生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带教老师对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进行考核评分,包括操作技能(体格检查基本手法、临床常规操作)、临床诊疗能力、医患沟通能力3项,每项100分,总分300分。对照组由带教老师直接评分,实验组通过“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自助考核模块进行评分,该模块包含操作技能、临床思维考核、医患沟通考核等栏目,利用虚拟诊疗系统完成考核,考核后带教老师可根据学生成绩及时调整教学内容。(2)实习生自我评价:所有学生在科室轮转结束后,依据综合能力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综合能力评价表共4项,即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临床操作技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沟通交流能力。每个条目按照非常满意(4分)、满意(3分)、一般(2分)、不满意(1分)进行评价。(3)带教老师对考核方式的评价:带教老师在实习结束后,依据考核方式评价表对传统考核方式和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在4个方面进行评价:考核项目实用性、考核方式客观性、评价结果全面性、评价反馈时效性;每个方面采取优(4分)、良(3分)、一般(2分)、差(1分)进行评价。每个临床科室的带教老师在课题开展期间保持不变。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与对照组实习生比较,实验组实习生应用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在线教学自助技能训练功能后,学生的实习鉴定考核成绩及毕业考试成绩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s,分)
表1 两组实习生的教学效果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人数30 30实习鉴定考核成绩80.83±0.83 86.3±0.77 4.77 0.000 1毕业考试成绩76.80±2.60 83.80±1.01 2.51 0.014 8
2.2 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自我评价效果比较在临床实践能力方面,实验组实习生通过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虚拟诊疗系统完成考核,操作技能、临床诊疗能力及医患沟通技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在自我评价效果方面,实验组实习生在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满意度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比较(±s,分)
表2 两组实习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人数30 30操作技能77.07±1.22 84.13±0.99 4.52 0.000 1临床诊疗能力74.07±1.25 85.47±0.84 7.58 0.000 1医患沟通技能79.67±1.10 82.83±1.09 2.05 0.045 1
表3 两组实习生的自我评价效果比较(±s,分)
表3 两组实习生的自我评价效果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人数30 30促进理论知识学习2.23±0.13 2.83±0.14 3.06 0.003 4提高临床操作技能2.37±0.13 3.30±0.10 5.48 0.000 1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53±0.12 3.17±0.11 3.84 0.000 3提高沟通交流能力2.87±0.15 3.33±0.14 2.29 0.025 7
2.3两组带教老师对考核方式的评价效果比较实验组带教老师在考核项目实用性、考核方式客观性、评价结果全面性及评价反馈时效性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带教老师对考核方式的评价效果比较(±s,分)
表4 两组带教老师对考核方式的评价效果比较(±s,分)
组别对照组实验组t值P值人数30 30考核项目实用性2.43±0.09 2.80±0.11 2.54 0.013 9考核方式客观性2.17±0.13 3.63±0.09 9.41 0.000 1评价结果全面性2.23±0.13 3.47±0.10 7.30 0.000 1评价反馈时效性2.00±0.11 3.50±0.10 10.58 0.000 1
3 讨论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由基础课、临床专业课、临床实习三个阶段组成,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体系[2]。这一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普遍存在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重视疾病本身诊疗、忽略患者生活方式、心理情绪因素等问题。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社会需要,是医学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4]强调:始终坚持把医学教育和人才培养摆在卫生与健康事业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规范临床实习管理,提升医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而形成的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能力即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必备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能力[5]。临床技能是临床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全面、熟练、规范地进行各项临床基本技能操作,还要求学生具备相应的团队协作、医患沟通、人文关怀等“软实力”。
近年来,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即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以其灵活的考核方式、明确的考核目标、客观的评价结果等优势,逐渐受到国内医学院校师生的认可。OSCE能够提高临床实践的效果,有利于医学生临床技能的掌握以及综合能力的创造[5-6]。而随着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发展,高等医学教育中也逐渐出现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教育理念[7]。基于云平台的数字化临床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可将教学、管理、学习、师生交流互动等环节融为一体,同时具有可反复使用,成本低廉、易于更新、方式灵活等特点[8-9]。
2016 年,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成立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实验室,将数字化实践教学理念引入临床技能多站式考核,自主研发了“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前期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地协助了培训部门管控培训过程,培训质量明显提高,受到了广泛好评。鉴于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逐步展现出来的优势,本院系尝试将其引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践教学,以期创新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及临床实践评价体系,探索数字化多站式考核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教学模式评价方面,实验组实习生的实习鉴定考核成绩及毕业考试成绩均明显提高。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在线教学和自助技能训练模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临床实际教学中患者资源相对不足、独立操作机会少、患者不能完全配合的缺点;能够帮助实习生在真实、安全的学习训练环境中进行反复强化训练,不断提升其临床实践基本技能和实际操作水平。在完善评价体系的效果评价比较显示,实验组实习生通过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虚拟诊疗系统完成考核,考核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的综合能力自我评价结果显示,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能够促进理论知识学习、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此外,带教老师也认为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的考核项目实用性更强,能够更为客观和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临床技能,并能够更加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便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与改进。
综上所述,将数字化医学培训考核平台引入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还能更为灵活高效、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临床核心技能,为创新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和完善临床实践评价体系提供了值得推广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