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县369例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
2021-09-13周开旗张东林钟广发陈伟英
周开旗,张东林,钟广发,陈伟英
1.紫金县义容卫生院口腔科,广东河源517463;2.紫金县人民医院口腔科,广东河源517000;3.惠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广东惠州516000
早期儿童龋齿为儿童的常见口腔疾病,其危害性较大。据文献报道,儿童龋病的进展快速,可导致口腔卫生恶化,能够在短时间内引起牙髓炎、根尖及牙周脓肿,甚至可影响恒牙发育及萌出[1]。张松杰等[2]研究也表示,儿童乳牙龋齿在非正常替牙颌期脱落,能够影响牙弓、颌骨的发育,明显影响美观,导致儿童心理障碍,且可降低儿童的咀嚼功能,从而影响儿童的营养摄入,对生长发育产生影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3~6岁儿童中乳牙患龋率较高,但就诊率相对较低[3]。因此明确儿童龋齿发生的有关因素,并积极预防和干预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指出,儿童饮食习惯、口腔健康卫生行为、口腔菌群定植及生长等方面较特殊,其乳牙龋齿发病的有关因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及地域性等特点[4]。尽管目前有关儿童龋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但仍缺乏统一有效、综合的评价体系。本文调查分析在紫金县幼儿园就读的学龄前儿童的乳牙患龋情况及危险因素,旨在为此年龄段儿童龋齿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紫金县幼儿园就读的369例学龄前儿童为调查对象。369例儿童中男性207例,女性162例;年龄3~6岁,年龄(4.39±0.51)岁;均未合并其他疾病;均得到家属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5]无龋齿:牙冠健康,无龋坏表现,且未因龋予以填充物,牙冠完整。龋齿:≥1颗牙光滑面呈棕黑色或黑色,或牙的窝沟点隙表层有粗糙感,牙釉质下破坏明显,或可探及洞壁病损或软化洞底。龋齿破坏程度:浅龋,破坏局限于牙釉质,位于牙颈部,病变为牙本质或牙骨质,牙齿表层有白点或黑点,一般无自觉表现,探查时发现;中龋,破坏侵入牙本质浅层,有明显龋洞,有酸、热、冷、甜激发痛及探痛,或者食物塞牙时疼痛明显;深龋,患牙有深龋洞,龋坏至牙本质深层,食物嵌塞、冷、热和化学刺激均可导致明显的疼痛反应。以下情况不记为龋:(1)牙冠呈粗糙斑点或变色,用探针未发现组织软化;(2)白恶色斑点;(3)釉质表层磨损;(4)釉质表层点隙裂沟染色,肉眼为发现釉质下呈潜行破坏,探针未发现软化洞壁或洞底;(5)中重度氟牙所致釉质凹状缺损;(6)无龋损的楔形缺损。
1.3 调查方法按照龋齿诊断标准,由两名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口腔科医生于自然光线下用探针和口腔镜检查儿童龋齿情况,并由专人进行相应登记。参照相关文献自制调查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包含儿童性别、年龄、刷牙情况、甜食摄入、父母文化程度、有无定期口腔检查等相关内容。由专人负责核查,确认并现场收回问卷,本研究共发放379份问卷,收回369份,回收率为97.36%。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儿童乳牙龋病的危险因素,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年龄段儿童患龋情况369例儿童中患龋人数为189例,患龋率为51.22%,以5岁及6岁儿童多发,见表1。
表1 各年龄段儿童患龋情况
2.2 儿童龋缺损程度369例儿童中患龋牙数为746颗,以浅龋最为常见,其次为中龋及深龋,见表2。
表2 儿童龋缺损程度(颗)
2.3 儿童龋缺损切面分布369例儿童中乳牙龋病下颌多于上颌,且以下颌第2乳磨牙最多发,其次为下颌及上颌及第一乳磨牙,乳尖牙的发生率最低,见表3。
表3 儿童龋缺损切面分布[颗(%)]
2.4 3 ~6岁儿童乳牙患龋发生的相关因素不同性别者乳牙患龋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6岁、每天刷牙次数<2次、不使用含氟牙膏、喜吃甜食及饮料、父母文化程度大专以下、不定期口腔检查者患龋率分别高于年龄3~4岁、使用含氟牙膏、不喜吃甜食及饮料、父母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定期口腔检查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3~6岁儿童乳牙患龋发生的相关因素(n=369)
2.5 影响3~6岁儿童乳牙患龋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喜吃甜食及饮料为3~6岁儿童乳牙患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每天刷牙次数、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为其保护因素(P<0.05),见表5。
表5 3~6岁儿童乳牙患龋发生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龋齿是影响儿童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能够不断累及至多个乳牙,引起疼痛、肿胀、乳牙过早脱落、错颌畸形等问题,又可影响儿童的咀嚼功能、美观和发音等,从而严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及生长发育[6-7]。
本研究发现,儿童乳牙龋病以浅龋最为常见,发生率为43.03%,以乳尖牙的风险性最小,下颌第2乳磨牙最多发,下颌及上颌第一乳磨牙的发生率次之,主要原因为牙齿面窝沟容易残留食物及细菌,为龋齿的发生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本研究结果显示性别与儿童龋病发生无明显相关,但年龄对龋病发生有一定影响,其中5~6岁儿童龋病发生率明显高于3岁、4岁者,考虑原因为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进食频率相应增加,食物在口腔停留时间较长,不利于口腔卫生。且乳牙的牙本质及牙釉质较薄,釉质的矿化程度较低,耐酸性弱。年龄较大的儿童牙齿在口腔环境中暴露时间更长,另外随着颌骨的生长发育,牙间隙不断增加,易于食物残渣的存留,患龋风险也相应增加[8]。但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不是龋病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3~6岁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率为51.22%,与既往研究报道的结果相似[9],提示此年龄段儿童乳牙龋病情况较严重,临床应加强对其重视程度。
儿童饮食更趋向于含糖量高、糊状、乳制品等,食物黏性较高,易在牙齿表明滞留,加上儿童睡眠时唾液流量和吞咽率降低,口腔缓冲能力较弱,龋齿发生风险相应增加[10]。刷牙可有效清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有关研究报道,每天刷牙超过1次的儿童龋齿发生率较低[11]。既往有研究认为,应用含氟牙膏刷牙是防龋齿的最简单、有效方式,氟化物能够降低牙釉质溶解度,促进早期病损再扩化,增强牙齿的抗酸性,降低致龋菌含量,从而预防龋病发生[12]。本研究结果显示,每日刷牙次数、含氟牙膏对儿童乳牙龋齿的发生有积极的影响,多因素发现,每日刷牙次数、含氟牙膏是儿童乳牙龋齿发生的保护因素。
吴阳[13]通过研究发现,高频率摄入甜饮料、甜食能够增加牙齿龋病风险,龋病菌能从甜食碳水化合物中获得丰富营养,从而在牙齿表层定植,增加龋齿可能性。另外进食甜饮料和甜食过多能够降低口腔环境pH值,牙齿更易发生酸腐蚀[14]。本研究发现喜食甜食者乳牙龋病发生率明显较高,多因素也证实其为儿童乳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调查研究报道,儿童乳牙龋病情况和父母文化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父母在儿童卫生习惯形成及保持中有重要作用[15]。父母文化程度越高,其获取口腔健康知识量和途径也越多,能够尽早进行预防性的口腔保健服务,改善儿童口腔健康状态,降低儿童龋齿率[16]。但有研究认为,早期儿童龋发生率和父母文化程度无直接关系[17]。本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文化程度较高者儿童乳牙龋病率相对较低,但经多因素分析发现其并非影响儿童乳牙龋病率的独立因素。乳牙龋的破坏速度较快,学龄前儿童定期的口腔检查能够起到预防及控制乳牙龋病的作用,便于及时干预。彭燕等[18]研究也表明,定期口腔检查是儿童乳牙龋病的保护因素,本研究也支持此结论。但本研究未大规模的随机抽样,结果可能有一定偏差。
综上所述,3~6岁儿童乳牙患龋发生率高,且容易受到多种社会行为因素的影响,临床加强对相关因素的干预可能对儿童乳牙龋病的预防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