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及路径
2021-09-12续冰
续冰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健学生的体魄,而且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当前学生体育运动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然后探究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希望可以借此给相关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英国、美国等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就相继推出了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国性体育活动计划,我国在1995年也出台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计划以全国人民为实施对象,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强调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进入21世纪之后,教育部又不断的制定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由此可见,国家对学生的体育运动十分关注,同时也肯定了体育运动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学校要充分的利用体育运动,借此来强健学生的体魄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 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价值
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中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而且很多中学生都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在成长的过程中过多的受到来自父辈和祖辈的溺爱。这使得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当遇到各类问题和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孤独、不安、失落等情绪体验。另外,中学生正处于叛逆期,其情绪体验强烈且易于产生波动。如果不能合理及时的进行疏导,就可能产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这对中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近几年,随着我国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不断上升,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更应该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来推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运动不仅仅能够强健体魄,而且也能帮助学生释放压力,让他们保持良好的心情。目前,部分中学生由于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又缺乏体育运动,所以身体素质逐年下降,甚至一度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借助体育运动不仅能够为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奠定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暂时忘记烦恼,缓解他们学习中的压力和焦虑情绪,经常性的参加体育运动能够帮助他们保持青春活力,培养他们果敢、坚强的意志品质,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对于中学生保持积极和良好的心态有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体育运动能够降低抑郁和焦虑的水平,对于个体积极情绪的保持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体育运动能改善个体的自我感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而且肌肉力量也与外向性格和自信心有着密切的关系,借助体育运动能够使个体的自我概念得到明显的增强。因此通过体育运动,中学生能够获得较好的情绪状态,推动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2 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路径
体育运动对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中学的教育階段,学校不仅要重视文化教育,同时也要合理的引导中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以此来推动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在中学的教育实践中要建立多样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为学生进行体育运动提供基础。其次,在教育实践中,教师也要向学生传授科学体育运动的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体育运动。当然,在相关的教育实践中还可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引入课堂,让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价值有更深刻的认知,进而引导其积极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
为了有效推动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校内还要营造相应的体育运动氛围,有组织的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将体育运动融入到中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这样就能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意识。学校要合理的组织体育运动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有部分中学生对体育活动存在畏惧的心理,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受过损伤,因此他们有心理阴影,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不高。为了有效减少体育活动中的各类安全事故和运动损伤,学校也应要求本校体育教师在授课中讲授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和预防运动损伤发生的理论知识,以此来科学地引导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当然,对于有心理阴影的学生,还要合理的开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体育运动的价值,以此来让更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中。
3 结语
体育运动不仅可强健学生的体魄,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缓解压力,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进而推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因此,学校要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价值,采取科学的手段激发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热情,同时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引导学生科学的进行体育运动。除此之外,学校还要为学生的体育运动提供基础设施,进而让学生更为积极的参加体育运动,促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课题: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体育运动对提升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证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0344。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八十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