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教育理念下的小学体育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12温金文

当代体育 2021年32期
关键词:劳动体育小学生

温金文

笔者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为依据,以“品质教育”为核心理念,开展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实验研究等研究方法,立足教育教学实践,另辟蹊径,尝试将体育与劳育相融合,归纳与总结出可行、有效的劳动教育策略,从而构建融入劳动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填补了融入劳动教育的小学体育教学的空白。通过研究表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使如今在溺爱中长大的孩子体会到长辈们的辛苦,让他们从小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为小学体育教学融入劳动教育的策略找到可复制的模板,能为体育教学研究指明方向。笔者将从四方面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和探究,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够为大家带来一些微薄的帮助。

1 研究目的

对于整个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具备活泼好动且天真烂漫的特征。相对于坐在教室中学习枯燥的文化知识,更多的小学生喜欢户外的学习及活动形式。因此大部分小学生对于体育课投入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而如何提高体育课的整体教学价值,并且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是每个体育教师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在目前的小学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相对而言是一个比较缺失的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劳动品质也是我们应当集中探究的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促进劳动教育和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下面,笔者将结合多年来的实际教学经验和体会,对上述问题展开具体的探究。

2 研究对象

劳动教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

3 研究方法

3.1 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找文献和相关政策法规,了解有关小学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实践研究,为后期课题研究明确方向。

3.2 访谈法

根据本课题需要,依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制定访谈提纲,针对小学体育教育融合劳动教育的实施成效,对学生进行访问,以便提取学生真实的认识和看法,为本研究获取一定的理论依据。

3.3 案例研究法

在摸索和设计小学体育教育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实验研究,通过课例和课外的研究,借助典型案例的剖析,反思作业题设计小学体育教育融合劳动教育的实践策略的合理性。

4 结果与分析

4.1 借多媒体实施趣味化劳动体育教育,提升学生劳动锻炼热情

众所周知,传统的小学体育课教学模式,以户外知识教学和组织户外活动的形式为主。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会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到操场或者其他开阔的地方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或者相关动作的演示和指导。但是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环节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内容。因此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割裂开来的局面。这显然不利于有效促进小学生体育和劳动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拓展和优化小学体育教育方式,借助多媒体开展更加具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小学体育教学。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和便利性,在网上为学生搜集更多的劳动教学资源,以及劳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育相融合的教学案例。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模仿。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各种各样的趣味性体育劳动,如,在植树节一些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以植树为主要内容,且具有比赛性质的劳动与体育交流活动。让整个体育课堂更加充满劳动气息和欢乐气息。另外笔者还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些劳动人民的趣味故事,并且以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普及了部分劳动人民的感人事迹,鼓励学生要积极进行体育劳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道德品质。笔者发现。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来在小学体育课堂上展示劳动活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于参与体育锻炼与劳动活动的热情。也能够丰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增强整个课堂的趣味性和感染力。

4.2 组织劳动体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和劳动品质的提升

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单纯为小学生普及劳动教育和体育教学的相关理念和宗旨,并不能在实际层面上促进小学生体育素养和劳动品质的有效提升。而为了快速且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劳动与体育综合素养,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组织各种各样的劳动与体育实践活动,以便于鼓舞学生在课堂内外更快地参与到劳动与体育活动中来,同步提升小学生的劳动品质和体育素质。在整个过程中,小学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各种各样具有趣味性的劳动体育比赛,或者交流互动性的劳动体育表演,以这种形式增添整个教学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便组织小学生参与了“学校操场垃圾清洁及分类”的综合实践性的劳动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关注整个活动操场的整洁程度与垃圾丢弃情况,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垃圾整理和分类。以体育课堂集体教学的模式,渗透了劳动教育,能够同步提升小学生的劳动品质和体育活动积极性。

4.3 自制体育小器材,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体育素养

为了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综合体育素质和动手能力,除去沿用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劳动活动形式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小学生,依据个人能力和喜好,自己制作一些便捷性和简单性的体育小器材,这样有助于提高整个体育课堂的互动性、劳动性、动手性、趣味性,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勞动创造热情和动手活动兴趣。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变组织全班学生结合自己所喜爱的劳动及体育活动类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体育锻炼及劳动小器材。不少学生喜欢打羽毛球,因此用废旧的纸板做成了简易的网球拍,在短距离内实现了与其他同学进行羽毛球比赛的愿望。另外,还有一部分小学生喜欢跑步,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膝盖,在妈妈的帮助下,用废旧的衣服自己动手制作了一双护膝。最后还有小学生利用废旧矿泉水瓶做了一个简易的“哑铃”。诸如此类的例子还有很多大部分小学生能够做到结合自己的体育爱好进行实际的劳动创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品质。

4.4 家校共育,提升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对孩子进行各方面的补给和保护。很多学生的家长对孩子满怀爱心,甚至有部分家长到了溺爱孩子的程度。在家中包办了所有的家务活动,不让孩子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因此,对于现在的很多小学生而言,通常在家中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没有在家庭中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和劳动锻炼。另外大部分小学生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对孩子进行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通常会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去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和辅导班,这种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情况,却相对弱化了对其进行劳动及体育素质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素质和体育品质并没有投入极大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因此这也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促进学生的体育素质进步和劳动品质提升,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构建家校合作的劳动教育与体育教学模式,提升家长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鼓励家长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促进自己的孩子深化自身的体育品质和劳动素养。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变为每一个孩子的识记体育课堂表现与日常劳动表现,进行了综合性的记录,以个人档案的形式进行了统筹整理,并将相关资料发给了学生的家长。这样能够让学生的家长一目了然的认识到自家孩子在体育活动和劳动品质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和可提升的空间。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家长对于孩子进行劳动教育和体育引导的意识。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的家长组建体育与劳动活动交流群,引导家长每天上传孩子在家庭中进行体育及劳动活动的照片、视频,记录孩子的点滴成长,并且帮助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提高大家的教育辅导能力和对孩子的帮助关注程度。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學体育教学和劳动教育均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养的进步,应当得到教师、学校、学生家长、学生自身的多方面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落实体育与劳动教育结合的模式,有效促进学生体育素养和劳动品质的综合进步。

5.2 建议

虽然我们的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遇到许多难点与困惑,主要表现在:

5.2.1 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研究水平仍需提高

学校教育科研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实践,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课题研究水平是一个亟需得到专家的指导。

5.2.2 教师的理念和实际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差距

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会带领全班学生一起到操场或者其他开阔的地方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为学生进行一些体育运动或者相关动作的演示和指导。但是在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环节中,并没有过多的涉及组织学生进行劳动方面的内容,因此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体育课堂与劳动教育割裂开来的局面。

5.2.3 家长和部分老师的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改变

很多学生的家长对孩子满怀爱心,甚至有部分家长到了溺爱孩子的程度,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孩子一起去上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和辅导班。这种过度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情况,却相对弱化了对其进行劳动及体育素质的培养。这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劳动素质和体育品质并没有投入极大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因此这也为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造成了一定的难度。

(作者单位:东莞市谢岗镇黎村小学)

猜你喜欢

劳动体育小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们的“体育梦”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