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研训活动促进体育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021-09-12王浩华
王浩华
在中小学开展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是近些年所倡导、并深受广大一线体育教师的广泛关注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有一部分体育教师对“同课异构”研训方式缺乏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误区。该文以王世勋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开展“同课异构”研训活动为例,从体育“同课异构”的内涵、意义与价值、实践案例、研训建议进行分析;提出基层中小学体育研训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旨在促进教师立足课标、挖掘教材、加强研训、共同成长。
新课标、新理念、新要求,为了更好地落实新时代“四位一体”的学校体育工作目标,各地体育教研活动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如:师徒结对、一课多研、网络教研等等,它们的确对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起着良好的指导和促进作用;但我国地域辽阔、体育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各地、各校对体育工作重视重度也不一样,而教研氛围不浓、无人组织落后贫困地区还无法实现上述教研活动。下面以体育名师工作室为引领、结合科组和本区域之间,就地取材立足“同课异构”研训活动的开展,谈一下我们的肤浅认识。
1 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的内涵
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是指任教于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两位(多位)教师使用同一体育教材(教学内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和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进行教学设计,采取不同体育教学策略,尝试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而实施的教学活动,称之为“同课异构”。
“同课异构”研训活动是重在“异构”和“异构”后的“重构”,这里所讲的“异构”不是“标新立异”、它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異构”是在观摩、对比、探索、学习、借鉴、再一次重构的过程中帮助我们体育教师更好的理解新课程标准;更好地归纳、继承、拓展、延伸和把握适合相关体育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创设适合不同学生个性特征、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解决复杂问题、关键问题,发现和改进平时教学中易出现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行为等,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目的。
2 中小学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的意义
“同课异构”是近些年所倡导的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它对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帮助参与者、观摩者的智慧发生碰撞。同课异构研训活动好像就是“有两个人,你有一个思想、他有一个思想,两个人交换、交流就会有两种不同的思想”。也就是说“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实现教师之间形成“合力效应”,促成和谐共振;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问题共商,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培养团队精神。 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讲求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而使这种合作理念带入课堂、影响学生。所以,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促进学科教师之间的凝聚力、增强团队精神。
(3)开展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激发活力、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同课异构”研训活动既可以锻炼人、激励人,也可以发现人、培养人。众所周知,每一个教师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教学行为上存在着的差别、风格上存在着迥异。开展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使体育教师在同一舞台上,充分展示自我,成就自我。
(4)开展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引导体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开展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能够帮助我们体育教师审视和梳理过去的教学观念、教学设计理念、日常教学行为和教学效益,由此激活我们体育教师的责任感和上进心;激发我们体育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挖掘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潜力。因此说,开展体育“同课异构”研训活动是连接专家与体育教师之间、体育教研员与体育教师之间、体育名师与体育教师之间、体育教师个性智慧与教学行为间的桥梁。
3 体育“同课异构”案例分析
“同课异构”的研训必须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过程、有评价、有总结、有反思、有提炼”。下面以广东省王世勋名师工作室2021年4月23日,在中山市迪茵公学开展的“同课异构”研训活动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3.1 活动背景
教学研讨、读书分享已是王世勋名师工作室的标配,也是体育教师的一场盛宴。根据名师工作室的计划,本学期将在本校计划一次高中足球教学“同课异构”研训活动、一次是工作室成员在中山市送教下乡“同课异构”研训活动。为了做好中山市名教师工作室的学术研讨及名优教师培养实训工作,经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批准,决定于2021年4月23日在中山市三角镇迪英公学体育馆举办中山市王世勋名师工作室送课活动暨中山市体育教师(第30期)读书会活动。
目的:通过名师工作室成员的“同课异构”展示课研训活动,为本区域体育教师开阔眼界、帮助他们怎么样去理解教材、研究教材、激活教材,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打开思路,提供学习、交流互动的平台,使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相互观摩、质疑、点评、争辩,在平等交流中拓展思维、提升认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时间(略)、地点(略)、内容:①课堂教学“同课异构”研训活动、②读书分享会;参与人员(略)、具体安排(略)。
3.2 “同课异构”课例展示
以水平四《跳绳——双脚交替跳》两节教学课为例,来进行“同课异构”研训探讨。
第一节是李老师带来的《跳绳——双脚交替跳》(水平四)。他以提高“跳”的能力为目标进行任务是教学。通过典型示范、老师示范、个人体验、同伴提醒,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握柄、正确张臂、快速摇绳等技术;通过30秒计数、小组内PK、组组PK等方式激励学生,让孩学树立目标,努力提升自己,寻求自我突破。让学生学会正确技术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敢于挑战的拼搏精神。
第二节是市第一中学西区铁城中学刘老师带来的同课异构《跳绳——双脚交替跳》(水平四)。她用红色音乐将课串联在一起,慢跑热身环节创设了红色之旅——打卡活动。师生一起随音乐打卡,师生一下就拉近了距离。为解决节奏的问题,她运用不同节拍的音乐,让学生明白并熟悉:180次/分、200次/分、220次/分,然后跟音乐,调整节奏、反复练习,学生的目标感,加上节奏感提升,跳绳个数不断攀升。大家热情高涨、拼劲十足,整节课学生都沉浸在轻松的音乐中,既轻松又高效。
3.3 “同课异构”集体探讨
本次活动的集体评课,打破常规采取首先由展示课两位老师分别对此次展示课(同课异构)的教学设计意图进行说课,而后取听课观摩教师进行点评与交流,最后由市华侨中学正高级教师刘勇老师对本次“同课异构”活动进行点评。在他看来:本次“同课异构”研训活动的两位老师课前都做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课堂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他说,好比喝了两种饮料,各有不同的味道。
刘老师的课好比一杯美酒,教学设计严谨,教学语言精练,先学后教是本课的异构之处,也是其亮点所在。教学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互动,实践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等环节中,眼里都充满了自信,脸上呈现出轻松快乐的表情。课堂气氛热烈,学生运动表现欲望强烈。在不同音乐节拍控制下探究跳跃的节奏组织得高效和有序,突破了课的重点难点,在练习之间的调节上采用了健康教育(告诉学生怎么样去测脉搏)活动去呈现,加深了学生对运动健康的理解,并赋予了体育于生活之中,体现了学科特色和学科魅力,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李老师的课,好比一杯温开水。李老师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还有广阔的空间,课堂显得有些平静,一杯温开水虽然平淡,但的确是最常见的常态体育课、是最健康的生活饮品,他采取了不同方式的PK,运动量大但练习密度有待提高,不过学生也收获很多。李老师还通过角色互换的方式让生教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4 开展“同课异构”研训活动建议
4.1 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
从体育科组建设的角度看,体育“同课异构”的研训活动可以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展开,让它成为科组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体育科组长或名师牵头来开展“同课异构”研训活动,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他们应成为研训活动的引领者、计划的制定者、研究任务下达者和活动过程的组织者。每次活动的时间宜短不宜长,任务宜易不宜难、一次解决一个问题。研训的重点可以放在体育教学组织的设计与思路上,也可放在教材的理解和体育教学方法上,还可放在学法指导上,千万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先以团队讨论的形式在教材理解、目标任务上求大“同”,再以个体的形式去求“异”,最后以说课的方式展示自我、查找不足、学习借鉴。
4.2 走出误区、寻找策略
目前,在“同课异构”研训活动还存在着几个误区:重活动安排,轻活动目的;重微观细节,轻理念模式;重拿来嫁接,轻个性创造;重课堂教学,轻课后评课。因此,为了提高“同课异构”研训活的有效性和实效性,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聚焦主题、要有理念;优化教学、达成目标、尽显风格;完善设计、体现个性、资源共享;构建模式、比较迥异;总结反思、用心去悟、吸取营养。
4.3 处理好研训活动中的团队与个体的关系
众所周知,独行快、众行远。开展“同课异构”研训活动是集体智慧与个体智慧的交叉活动。因此要注意处理好团队与个体的关系。
(1)每个教师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和教育思想,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个人风格,是每个人的宝贵财富。在各种研训活动中通过学习、反思、探索、借鉴是促使我们得到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盲目地去追求其他教师的观点、模仿他人的方法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是不可取的,这样不但受到限制而且自身特点的也难以发挥,更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
(2)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从教经验各不相同。特别是新时代、知识更新快,都需要汲取来自外界的养分,需要学习和借鉴别人优秀的成果、豐富的经验和有效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思考、探索出适合于自己、适合于学生的好方法。因此,集体的智慧和交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把握新课程标准,也能够帮助我们及时查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
(3)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评课和观课教师的不同意见。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