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思想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
2021-09-12周天倜
周天倜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体育课程依据其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学校教育中取得丰硕的成果和优异的成绩。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进入了一个全球化、數字化、智能化的社会,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对教育行业带来更多开放的资源和机遇、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
1 立德树人思想及混合式教学的引入
1.1 “立德树人”在体育学科演进历程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指明了课程改革发展的目标。其内涵是指:在教育中,不仅要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本要求融入国民教育体系里面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誉观。
1.2 混合式教学的引入
混合式学习的理念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资源的充实,人们渐渐能感觉到网络教学能很好地实现某些教育目标,何克抗教授在探究网络促进学生的学生的基础上提出混合式教学的概念。混合式教学指的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与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起来,提供与促进学习活动相适应的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和学习媒体,从而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
1.3 基于“立德树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从建国70多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教育目标发生巨大变化,从早期的劳卫制的“品德目标”到21世纪前的“思想教育目标”,再到“课程思政”目标,每一次的课程目标的改革,都有其深厚的历史背景。
2 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的运用
2.1 课前点一点
在线课程资源可以选取网上优秀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为学生提供课程和教学的相关信息。由于网上现有的教学资源与实际的教学目标有所偏差,体育教师可自行创建教学视频,同时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保证视频的内容与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相吻合。
2.2 课中议一议
老师在课堂中的行为,具有非常重要的立德树人的作用。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既是潜移默化的立德树人,更是最直接的立德树人。比如穿戴好体育课所需要的体育服饰;教师会提前多少分钟到操场进行设备的准备;碰到恶劣天气是否还能按照课程计划开展学习;会不会让助教代课;在教室内开展理论知识学习是否提前准备;是否对迟到、缺课的学生给予明确批评并采取措施;如何对身体素质不佳或讨厌锻炼的同学给予个性化发展建议。
2.3 课后评一评
完成课程中间的展示和交流后,学生可以基于平时生活碰到的运动技能、健康知识、体育史等问题基于线上平台进行实时聊天或留言,可以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也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积极性。
3 仍需解决的问题
3.1 学生“立德树人”的养成问题
通过一节课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显著达成立德树人的效果这是不实际的,必须结合单元、学期、学年甚至学段的教学计划,而不单单十一节课的目标。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要和课程外的、生活中的体育活动相贯通,甚至需要在“立德树人”的思想下连同其他各门专业课的思政内容协同发展,形成“大思政”的格局。
3.2 在教学上对教学效果的负面影响
在体育教学中树立“立德树人”理念,开展基于“立德树人”的教育模式是否有利于提高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还需要研究,甚至在某种情况下过分强调“立德树人”理念,加强体育的德育作用,把体育课上成德育课,从而进行的体育教学活动是否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起到负增长作用,需要还有待于实践检验和完善。
3.3 “立德树人”的个性问题
不同的体育专项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政要素也有其共有的思政要素,如果篮球、排球、足球类项目侧重于培养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精神等,健美操或者定向越野项目则侧重于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力量、胆量等身体或心理素质,而武术项目则侧重于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内化与继承方面。而在具体的课堂实践中,不同的教师上同样内容的课,由于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评价,体育课所能达到和追求的目标也不一样。
(作者单位:南京体育学院研究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