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体育课程新趋势下的毽球教学
2021-09-12郭赤环
郭赤环
如今,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不断优化和改革的过程中,体育教育也随之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实行全面运行计划的过程中,毽球运动逐渐从民间走向教育领域。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入毽球运動,不仅可有效激活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运动热情,还能实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因此,面对全新的体育课程新趋势,教师必须要重视毽球运动的渗透,明确恰当的教学目标。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被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并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我国拥有千百年的发展历史,体育运动也呈现出多种形式,其中毽球运动就是我国的一项民间体育活动。目前,很多高校在教学时都开始加入这一体育运动,而这就需要教师能结合具体的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等,重视校园文化的营造,最终实现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同步提高。
1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新趋势
如今,教育形式,社会形势都在不断变化中,国家开始提倡全面健身、全民运动。在全民健身计划中,高校体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可帮助全面健身战略的有效实行,还能保证高校教育、体育教学的有效改革,实现全面、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也会得到有效的创新发展,可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高。在常规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未能及时创新和优化教学模式,而这不仅无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也无法保证教育教学的效果,无法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终身运动的习惯。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必须要将健康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向,始终坚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从教学结构、教学类型方面做出改变和调整。在未来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重视技术的教学和讲解,还应当执行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转变教学的方向。
2 高校体育课程新趋势下的毽球运动教学
2.1 因材分组教学
高校体育的教学应当面向所有的学生,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之间的差异,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教师在安排毽球运动时,能够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因各项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运动能力、身体素质、性格特点、承受能力、学习需求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原则,遵从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的原则,结合学生具体的情况划分多个小组,能力较强的学生为一组,能力稍差的学生为一组。完成小组划分后,教师就需根据各组的情况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开展难度不同的训练活动,提高全体学生的参与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教师需要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设定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保证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能真正“吃得饱”,能力一般的学生能“吃得好”,能力稍差的学生也能“吃得了”。
除了采用分层教学法外,教师还应当遵从组间相同、组内存异的原则,保证各个小组中既有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有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既有性格较为要强的学生,也有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在完成小组成员的划分后,教师就可开展与毽球运动相关的游戏、活动等,鼓励各小组的学生参与其中。
2.2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要想保证毽球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教师就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主动去学习毽球运动的技术,深入分析和探究教学方法。但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未能深入分析和研究毽球运动的内涵,也未能系统地学习毽球技术,不仅无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还无法顺利开展有效、良好的技能训练。因此,在开展毽球运动前,教师就需要认真学习与毽球运动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理论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恰当合理的教学任务,认真讲解毽球技术和毽球文化。同时,高校也应当根据在职教师的教学情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也可鼓励全体教师能参与到校外专业的培训活动中;挑选几名较为优秀的体育教师,组建成专业的教研队伍,认真分析和研究开展毽球教学的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此外,高校还应当建立教学评价体系,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做出客观、系统的评价,指出教师存在的问题。
2.3 营造良好的毽球运动文化
毽球是我国一项传统的运动项目,其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具有观赏性、健身性、娱乐性以及竞技性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如今,人们越发关注健康运动,高校也应当引起重视,在构建校园文化时加入毽球文化,利用多种宣传方式大力宣传毽球运动,如广播站、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在校园内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毽球竞赛活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精神和竞争意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面对当前的教育形式和社会形势,教师需要分析和了解全面健身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加入毽球运动。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和方面了解毽球运动,准确把握毽球运动的技巧和内涵,根据学生的差异采用分层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毽球运动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作者单位:重庆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