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绿色创新研究热点及主题变迁
2021-09-12李欣霖刘忠敏谢文杰
李欣霖 刘忠敏 谢文杰
摘 要:自党的十九大提出五大发展理念,我国更加重视“绿色”和“创新”这两大发展理念,而“绿色创新”这一主题恰好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基于此,通过用陈超美学者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6.R3对国内绿色创新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计量的研究,通过分析文献的内部结构特征,梳理了文献研究热点及变迁趋势,找出我国目前对绿色创新这一主题研究中尚未完善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绿色创新;知识图谱;Citespace;演变趋势
中图分类号:F2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0-0057-03
引言
自党的十九大提出污染防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坚决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后,我国通过大力开展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改革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从长期看,以科技创新推動绿色发展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根本途径,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为此,我国提出了三大改革方向:第一,突出市场导向,加快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是让企业成为创新的主体。第二,坚持统筹推进,完善绿色技术创新创业链。绿色技术研发、应用推广和产业发展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加快绿色技术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深度融合。第三,强化制度保障,推进环境科技管理政策创新。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亟须形成政策合力,建立长效机制。
自这三大改革方向提出后,学术界对“绿色创新”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绿色创新”这一概念于1994年由吕燕、王伟强[1]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研究》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他们将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因、过程模式以及发展战略在企业层面进行了概述。从此,“绿色创新”这一概念被中国广大学者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来进行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可视化软件,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核心作者、机构、核心关键聚类进行图谱分析,进而对中国绿色创新的文献进行分析,剖析文献内部特征,总结热点主题变迁规律,希望对今后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文献结构特征分析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本文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核心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20年4月7日,检索策略为“SU=绿色创新”,经对检索文献进行检索后得到文献1 233篇,文献分布年份如图1所示。
本文采用美国华人学者陈超美(2015)[2]基于Java语言开发的文献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5.6.R3进行分析。该软件融合了共线分析、聚类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多种方法,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呈现文献之间的交叉、互动、联系、衍生等多种关系,反映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核心作者与机构、知识拐点及主题迁移情况[3]。本文通过Citespace对中国绿色创新的文献结构特征及主题迁移进行分析,以揭示文献背后的深刻关系与隐含规律。
(二)核心作者及机构分析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共现图谱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核心作者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共现图谱生成核心作者223人、关系线154条。并且发现,我国核心作者之间的关联较为分散且核心作者的中心性较差,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大多以两点一线的形式体现。
本文把检索到的1 233篇文献所属的机构根据所属区域划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西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和华南地区(以及无法合理划分的归为其他)。其中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发文量占比较多。
根据2019年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显示,全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511 161亿元,比上年增长6.2%;中部地区生产总值218 738亿元,增长7.3%;西部地区生产总值205 185亿元,增长6.7%;东北地区生产总值50 249亿元,增长4.5%。若按照一般的规律,可以认为地区生产总值越多,经济发展越好,便会更加注重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应。但我们发现了一个特例——东北地区,从东北地区的生产总值可以看到,它是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最慢的地区,但是它的发文总量占比和机构发文数量排名都是第一的,除去机构中学者的个人研究爱好方面原因,这其中的内涵规律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研究热点分析
(一)关键词聚类
对相关文献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将其划分为17个聚类。在这17个聚类中,本文又自动划分为四种聚类类型,分别为理论定义聚类、研究层面聚类、影响因素聚类以及衍生聚类。
1.理论定义聚类
理论定义聚类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关键词是“绿色创新”。其首次被提及是在1999年陈华斌(1999)[4]对“绿色创新”给了一个广泛的定义,称绿色创新可以概括为环境观念的创新、环境治理技术的创新、符合环保要求的绿色产品的创新、无公害生产的创新以及“环境-经济”一体化制度的创新等。在该聚类里我们还可以找到“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环境创新”以及“生态创新”等等,可以看出该聚类就是在“绿色创新”本身含义理论上的研究。
2.研究层面聚类
在研究层面聚类中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的是制造业。李海萍(2005)[5]最早提出了中国制造业实现企业绿色创新效益转化的两个制度条件是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绿色会计核算体系,她是在制造业企业层面进行研究的。而刘章生(2017)[6]又在制造业行业层面对绿色创新能力进行的研究,并采用全域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全域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对制造业行业在特定期间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测算,分析不同行业间差异并探寻其影响因素。我们还可以在该聚类中找到“资源型产业”、“工业”等等有关研究层面的关键词,所以该聚类是将“绿色创新”具体地结合了某一产业或行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