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及其作用
2021-09-12于爽才忠喜
于爽 才忠喜
摘 要:阐述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提出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课程思政建设之路:通过
融入生态文明元素进行生命教育,通过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工匠精神,通过融入法制意识进行法制教育,最终达到立德树人、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
关键词: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Abstract: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and puts forward the roa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 the course of plant specimen making technology:life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the element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craftsman spirit training by integrating labor education,and legal education by integrating legal consciousness,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mor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Key words:plant specimen making technolog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urriculum;teaching exploration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1]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所有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学生在大学学习的全部课程,都具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升素质的作用,同时也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课程思政”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主要途径之一.“课程思政”以课程为载体、以各学科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为切入点、以课堂实施为基本途径、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点开展的育人实践活动,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格局,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时期,除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更要注重价值塑造.价值塑造是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必须将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技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并将其内化为理念和行动,从而达到专业课程中的隐形德育.
生物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器官经过处理,保持其原有特征并能长久保存的实物.生物标本是分类学、系统学、民族生物学、形态解剖学、保护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和古生物学等研究中重要的对比材料,也是科学研究、科学普及的重要实物凭证.生物标本通常存放在科研单位或标本馆中,如位居世界第三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馆藏苔藓、蕨类、种子植物标本及化石标本280余万号.
生物标本制作技术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植物学科研究生应具备的一项技能.采集和制作生物标本作为生物学教学和科研的一种手段,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该课程包括植物标本采集制作部分和动物标本采集制作部分.植物标本制作技术依据材料分为植物器官标本、植物整体标本、植物生活史标本等,依据制作方法分为浸制标本、干制标本、腊叶标本、塑封标本等;依据用途分为植物分类标本、创意植物标本和植物创意作品等.
本文将挖掘植物标本制作技术课程的思政元素,阐述其隐性德育效果,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立德树人的任务.
1 融入生态文明元素,进行生命教育
我国疆域辽阔,生物资源蕴藏丰富,有11万5千余个物种,其中种子植物3万2千2百余种,拥有占世界总数13%的鸟类资源和占世界总数10.5%的哺乳动物资源.
无论是参天大树、还是低矮的草本,都是活着的生命体,植物采集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生活型,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生境、采集地点的环境条件等,思考植物在进化过程中如何在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上发生一些变化以适应多样的环境,提高对逆境的抵抗和耐受性,体会植物生命力之顽强.通过教师一点一滴的讲解,使尊重生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触.
教师授课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国家绿色生态观、国家生态安全观[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融入课程教学,要求学生牢记绿色生态的重要性,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要求学生采集标本时不可过度采集,不要破坏植物的生存环境.
2 融入劳动教育,培养工匠精神
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2020年7月,教育部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学必须开展的教育活动.”
课程教学中注重工匠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在进行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整理、壓制、消毒与上台纸的讲解和操作中,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份植物材料从采集到制成干制标本,再到上台纸与定名,反复更换吸水纸以及种名鉴定的过程中都需要耐心、细心和专心,这样才能制作出理想的植物干制标本,这一过程是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为学生今后步入职场、服务社会打下良好的职业道德基础.
植物标本制作技术是以动手实践为主,采集标本时需要翻山越岭,跋山涉水,遇到很多预料不到的困难和危险.标本的压制、整理过程较为枯燥、辛苦,制成一份腊叶植物标本至少需要2-3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劳动观,在理论与实践结合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生物、生命、生活,获得積极的价值体验,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3 融入美育教育,培养审美水平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2019年3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 植物标本既是一件劳动产品、教学用具、科普样品,也是一件艺术品,需要制作者不仅具备生物专业知识,还要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故在教学中要注意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欣赏水平和鉴别能力.
4 融入生命教育
植物进行蒸腾作用降温增湿,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净化空气,制造的有机物提供食物来源造福人类.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植物的生活型,营养器官的形态特征、植物的生境等,思考植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形态的变化,提高对逆境的抵抗和耐受性,体会植物的生命力之顽强,使尊重生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感触.
5 融入法制意识,进行法制教育
对学生进行科技伦理教育,更好地践行理学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功能.教会学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采集植物标本必须遵守2017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8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不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栖息地.如因科研或文化交流必须采集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向国务院林业和草原局或其委托的行政机关提交申请,获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采集证》(以下简称“采集证”).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需要向采集地的省级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采集证》.采集公园、城市园林或风景名胜区内的国家一、二级保护野生植物或珍稀栽培植物的,也必须先征得该主管部门的同意.采集珍贵野生树木或者林区内、草原上的野生植物,还要遵照201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201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有关规定采集.象兰科这样的珍稀濒危植物盗采盗挖现象仍时有发生,极大地减少了兰科植物的数量.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是科学家和政府的责任,也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敬畏生命,保护珍稀濒危植物.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形成的时期,更要注重价值塑造,将价值观引导融入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将其内化为理念和行动,实现专业课程的隐性德育作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1).
[2]王春英,仲昭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与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40-49.
编辑:吴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