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育人路径探究
2021-09-12韦韩
韦韩
【摘 要】本文阐述现代学徒制与高职工业机器人育人工作结合的背景及必要性,论述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高职工业机器人在岗教学路径及方法,就如何推进“3+2”模式提出建议:提升师资水平,合理配置师徒组合,推进轮岗式教学与实训,强化教学管理,开展高效考核评价,夯实保障工作基础。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 工业机器人专业 育人路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38-03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走以人才为本的制造业发展道路,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推动中国制造业朝纵深方向发展。高职院校作为中国制造业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应积极运用现代学徒制,与现有教育教学体系相融合,推动专业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尤其在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中,突出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及优势,构建完善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育人机制,这不仅对技术人才综合素质提升大有帮助,也是高职院校教学创新的题中之义。尤其是在当前高技能工业机器人技术人才相对短缺的背景下,探究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育人路径与模式,无疑更具现实性。
一、现代学徒制在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育人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现代学徒制是一种突破传统职业教育范式与逻辑的新型育人思路,它着重把技能的培训、训练和传承作为日常教学重点,打破了以“教”为核心的职业教学桎梏。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相关技能课程的开展、考核与评价的标准,往往是以企业为核心,实际上让企业成为专业技能培养的“教官与考官”。在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现代学徒制的优势在于能够引领学徒在企业真实环境下开展学习与技能积累,突破了过往的模拟环境与仿真环境的束缚,有利于释放出学徒的潜力。在职业技能与专业知识匹配的前提下,现代学徒制促使校企双方形成了紧密互动,建立规范的教学与生产标准,极大提升了学徒在企业实践条件下的技能学习水平,也进一步活跃了育人气氛。
另外,现代学徒制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育人的“成才率”,实际上把高职院校就业工作与企业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经历了现代学徒制的“洗礼”,许多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毕业生可以直接拿到企业的入职资格,能够直接上岗操作,在生产车间立刻发挥作用。这样不仅节省了企业培训学徒与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保障了高职院校的毕业率与成材率。从学徒角度来说,现代学徒制下的工业机器人技能知识学习以“掌握干货”为第一要义,摒弃了过往的“纸上谈兵”式的授课与讲述,让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师傅和老员工亲自指导,大大加快了学徒由入门到熟悉的进度,也确保学徒可以扎实掌握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为日后进企业参与工作筑牢基础。
二、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育人实践中现代学徒制的应用思路
工业机器人专业以培养现代高素质的工业制造高端人才为目的,不仅在当今新型工业化发展历程中占有特殊地位,也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基础性工作。新型工业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高端人才的竞争,高职院校在此方面承担着重要职责。工业机器人专业的技能训练、培养与教学工作必须走“工学融合,校企联动”的路子,校企共同确立教学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尤其要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确保现代學徒制能够落实到育人实践中。有鉴于此,要形成完整的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工业机器人育人路径和模式,筑牢课程改革、考核创新、实践反馈、技能反哺与就业创业的基座,为更好地培育高端工业机器人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一)合理配备师徒组合,确保师资水平
合理配置师徒组合,形成师傅带学徒的模式,这是现代学徒制的基本要求,也是密切校企联动与工学融合的重要内容。“严师出高徒”,在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否提升育人质量,首先要考察师傅、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要以校企协同的方式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与师傅,组成育人团队开展工作。一般来说,校方与企业方为现代学徒班配备的教师与师傅的数量要与学生的数量形成1∶4的比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提升指导水平,保障学徒可以近距离掌握专业技能。校方通常要按照师生1∶4的比例为工业机器人现代学徒班配备专职指导员1名,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师5名;企业一般要为现代学徒班配备5名师傅,师傅年龄结构应该突出“老中青结合”的特色,确保教学在各个层次有效深化。另外,以“3+2”育人模式为核心,由校方选拔专任教师,负责周一、周二的校方教学内容;由企业选拔资深师傅,指导学徒周三至周五开展岗位实训,周六、周日则开展针对学徒的总结、考察,引导学徒进一步消化学习内容。
校方的教师队伍要重点加强对现代学徒的指导、管理,将工业机器人专业知识完整传授,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融合,比如在工业机器人安装、调试和维护、后期应用等方面,要给出针对性的教学方针,为学生参与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践铺平道路。此外,校方教师要注重素质与技能的兼容并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从企业方面来说,专职的师傅要负责引导学生“由课堂走入车间”,转变传统的课堂与学校式的学习思维,完全进入企业化、生产化与技能化的实践场景中。如工业机器人系统的模拟、编程、调试、操作、维护、维修等,师傅不仅要亲自演示、反复讲解要点,也要在分步骤的指导中引导学徒上手操作、自我感受,形成认知,产生行为记忆和操作习惯。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依托,工业机器人专业的现代学徒制教学能够扎实推进,学生可以掌握“干货”,教师与师傅也可以共同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化。
(二)立足岗位实践,采用学徒轮岗实践模式
以岗位实践为依托,强化校企联动下的现代学徒培养,对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深化大有裨益。尤其是在“3+2”育人模式下,学徒每周三天时间在企业参与上岗工作,在企业车间、工程场所与师傅协同参与,目的是用场景化、实操化和岗位化的方式引导学徒真正进入工业机器人实践情境中。以“3+2”育人模式为基础,两天时间的学校教学必须确保课程标准符合企业需求,要以工业机器人日常开工、操作的规范为依托,推进学校内的教学工作,突出重点诉求,强化师生联系。见表1,高职工业机器人对接企业需求产生的岗位可细分为设备操作、产品装配、设备调试、系统集成、设备维护、销售服务等六类,针对不同岗位职责与内容,必然要对学徒采取不同教学实践方案。
现代学徒制下的工人机器人教学工作以育人为核心诉求,轮岗模式的运用是必然要求。轮岗模式的核心要义在将不同组别、不同班级、不同岗位上的学徒进行定期替换,形成学徒在实践技能培养方面的多层次积累,也让不同岗位上的学徒可以实现轮流交替。以“3+2”育人模式为核心的轮岗教学必须依托校企互动实现,企业方面的轮岗实践以上岗操作为要点,目的是提升在岗学生的业务水平、工业机器人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在学徒轮岗过程中,教师与师傅可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依托不同学生的特点量身打造更适宜的教学与指导方案。尤其是涉及工业机器人操作技术、日常维护、系统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必须在轮岗周期内实现技能考核与交接,确保在岗学徒“学有所得”。轮岗模式的初衷是实现岗位实践育人的“活水交替”,而不是成为学生逃避某些技能培养的“避风塘”。所以,推导“3+2”育人模式落地,教师与师傅要加强监管,确保每一名学徒在岗期间可以认真领会课程内容、工业机器人操作与实践技巧,通过考核与评价。
(三)强化教学管理,推进师傅与学徒的有效溝通
教学管理工作之于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极为重要,也是确保专业技术人才可以全面发展的关键步骤。从宽泛意义上说,教学管理包含了现代学徒制下学徒行为的全部,因此必须由教师与师傅协同完成。尤其是以“3+2”模式为基础,教学管理首先要设定教学计划和规章,依照工业机器人细分课程时间表,设定区块教学方案,定期采用分阶段测试与考核的办法以检验学徒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职业素质。其次要以6S制度规范为依托,强化对学徒的管理和要求,形成以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岗位生产要求为核心的管理方式。企业选派的师傅要成为此类管理模式执行的主导者,也必须发挥监督人的作用。专任教师与师傅协同配合,推进教学管理,促进师徒沟通,目的是改进教学尤其是在岗实践教学的不足,详见图1所示的结构解析。
高职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学徒不仅要在此期间掌握扎实的工业机器人技能与实践技术,还必须在心态管理、自我要求上提前适应企业需要。唯有此,现代学徒制下的学徒才能“脱掉校服进车间”,快速适应企业对工业机器人操作工人、运行人员、设计者乃至管理者的要求。在工业机器人育人体系中,教师与师傅必须强化协调,制订完善的针对学生的教学实践方案,尤其是在岗期间学生面临的工业机器人操作案例、维护案例、管理个案等。以具体案例为实践样本,提取问题让学徒感受困难和压力,然后在不给予帮助的情况下让学徒独立解决问题,可以进一步充实在岗教学形态,确保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
(四)建立协作式评价小组,开展考核与绩效评价
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以高端制造业输出高素质人才为最终目的,而立德树人也是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个目标。在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工业机器人教学和在岗实践全过程中,考核与评价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一方面,要加强对学徒的考核与评价,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可以组成协同式考核评价小组,以书面测验、场景考察、机器操作、定点抽查等方式综合考察学徒的各项素质。另外,考核评价还涉及学徒的职业道德、学习能力、团队精神、进取意识等多个方面,可以通过心理测试、个体沟通、定期抽验等途径,确保评价结果的公正合理。另一方面,由教育专家、企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的三方协同小组,要对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进行教学流程与质量的综合考核,考核内容应包括教学方法、职业态度、教学流程、综合水平、沟通能力、问题排查能力、教学保障能力等多个方面。考核与评价结果要与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师傅的绩效挂钩,同时还要形成动态化的考核模式,确保教师与企业师傅时刻有紧张感,保障教学质量不滑坡。
(五)强化保障举措,确保育人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要进一步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如学徒教学与实践过程中的组织安排、规章制度设定、后勤保障等。校企要密切合作,建立协调小组,确保以“3+2”模式为核心的工人机器人育人模式有效落地,为教学、实训相关工作扫除障碍。在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与实践过程中,要对参与教学的教师、师傅实施动态化管理,确保育人队伍维持在高水平。
同时,必须树立长远意识,形成以学徒综合素养培育为目标的专业育人模式,而不能仅仅以工业机器人专业技能培养为诉求。校企协调小组要统筹各项保障工作,对本小组的人员构成进行科学管理,确保小组成员能够维持长效化工作机制,彰显“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态度。尤其是对工业机器人学徒制教学中的课程内容、训练模式、操作规范等进行定时定期的抽查,做好科学记录与反馈,使之成为后续现代学徒制育人策略调整的依据和参考。此外,协调小组还要关注基础性保障工作,如水气电、工业机器人设备、相关技术设施以及厂房、场地等。凡此种种,都是保障举措的内容,对推进现代学徒制下的工业机器人育人工作有很大影响,务必引起重视。
总之,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高职工业机器人育人实践必须突出校企联动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形成以“3+2”模式为依托的教学和在岗实践场景,确保学徒可以学有所得,掌握最前沿、最具实用价值的工业机器人操作、维护、管理、运行等综合技能。学校专任教师与企业师傅要密切协同,从教学、管理、考核等多方面入手,确保学徒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为企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工业机器人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罗鹏程.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南方农机,2019(18).
[2]郭萍.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模式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
[3]李子艳.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3).
[4]胡月霞.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研究[J].南方农机,2019(24).
[5]张立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工业机器人安装与维护专业中的探究与实践[J].时代农机,2017(6).
注:2019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GXGZJG2019B107)
【作者简介】韦 韩(1984— ),男,汉族,广西河池人,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与研究。
(责编 龚维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