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观察的班级生成实践研究
2021-09-12窦媛
窦媛
【摘 要】 观察是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教育行为的前提,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利用观察,充分了解、分析幼儿的行为特点、学习能力、兴趣倾向,在原有的教学目标、计划基础上灵活调整课程内容、活动组织形式等。笔者以大班微课程“有趣的磁铁”为例,说明在班级生成实践和尝试过程中,在陶行知思想理论的引导下,打破现有的教育观念,充分彰显了“解放幼儿的大脑”“解放幼儿的双手”,更是在课程游戏化理念的指导下聚焦观察、反思调整、班本研讨、再调整,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转变教师的儿童观、课程观,使孩子成为课程的受益者。
【关键词】 观察;陶行知思想;班本研讨;生成
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在极力想为孩子的发展而做些什么,有效观察正是其中的一种方式。通过观察、记录幼儿一日生活的某个片段或场景,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形成综合的分析,并提出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解放儿童的大脑、解放儿童的双手等”六大解放为依据的未来计划和支持策略。这样的方式不仅仅符合当下以“自主、愉悦、创造”为目标的课程游戏化大背景的理念,更是体现教师在课程观念、课程调控、课程实施等方面形成师幼共同发展、共同受益的良好态势。
一、以观察为“降落伞”,使课程“软着陆”
在指南以及课程游戏化理论知识的指引之下,笔者所在的大班年级组从开学初就开启了以大量的观察做依据下的课程研讨模式。
研讨框架: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以儿童为中心”的本位意识,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我们当初制订的计划、主题框架等都需要做出灵活的变动和调整。
二、以班本研讨为“航线”,变预设为生成
基于观察的重要性,思考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成了许多老师权衡和把握的重难点。
以大班科学探索主题《有趣的磁铁》为例,我们以观察先行,做了如下思考:
陶行知先生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通过班本研讨,我们三位老师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追随着孩子的兴趣点继续挖掘,并且这样的兴趣点就在孩子们的身边。幼儿对“磁铁”模糊的认识以及磁铁游戏打开了生成课程的切口,也让事先预设好的其他主题内容暂时搁浅。
三、以课程理念为方向,以需代给
观察概述:第二天,幼儿在集体活动中认识了实物磁铁,达成目标:(1)大胆表述自己认识的不同磁铁的外形特征;(2)知道生活中哪些物品是带有磁性的。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还自己设计了表格,分组别比一比谁调查的磁铁数量最多。在这样的活动中,教师完全站在了孩子的身后,去推动幼儿进行自主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幼儿呈现出的专注力、浓厚兴趣证实了这一主题的价值判断是正确的,研究方向是在幼儿的带领下确定的。
观察片段:第三天晨间活动,一部分孩子做律动操,一部分孩子在做手工。我看到恒恒一桌的孩子正在美工区制作太空泥小鱼,我从操作区拿了一筐吸铁石和磁铁小鱼坐到了他们身边,孩子们都用好奇的眼神盯着我。恒恒:“老师,你拿着吸铁石和小鱼来做什么呢?”我试探着问他们:“来,看一看这些小鱼跟你们做的小鱼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孩子:“都是小鱼。”“它是铁的,我们的是太空泥做成的。” “这些小鱼可以钓起来,我们的不上钩。”“对!你们说的都完全正确,那你们想一想这些小鱼为什么能钓起来而你们的小鱼却不可以呢?”颖颖肯定地说:“因为这些鱼里和鱼竿上都有吸铁石啊,我们做的没有。”恒恒激动地说:“对对对,它们里面有吸铁石,我们也可以在小鱼的身体里放个吸铁石啊。”
孩子们的小鱼制作好了,带着他们的作品开始实验,但发现并不是所有放了吸铁石的小鱼都可以上钩。这时我向孩子们抛出了问题:“既然你们用的材料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还是钓不起来小鱼呢?”海海:“哎呀,因为有的太空泥太厚了,根本吸不住嘛。”
从这一观察片段和班本研讨内容来看,似乎遇到了一些困難。在幼儿的探究活动中要想深化,介入和干预的时机是很重要的。而恰恰我采用的方式是以疑引思:提出问题,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探究和解决,根据观察采取进一步介入行为或者取消介入行为。在活动进行到这个阶段时,我们班级三位老师又开展了一次以反思和审视为主的“班本备课”:幼儿对周围现象、材料的兴趣点有很多,怎么会就以拓展“磁铁”作为主题来源呢?
三天的活动不仅有教学设计的积累,还包括了幼儿收集的各种材料;利用磁铁自制的钓鱼工具、磁贴小人;游戏方案:会变魔术的磁铁、会动的小人等一系列资源。正如虞永平教授所说的,资源很重要,是花钱买不来的,要收集整理,科学管理,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秦光兰.幼儿园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辨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