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音乐审美鉴赏中润泽学生生命

2021-09-12陈天骄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1年8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初中音乐

陈天骄

[摘 要]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维感知、多维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评价、表现与创造,从而让音乐教学转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上来。通过音乐审美鉴赏,美化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润泽学生的灵魂和生命。

[关键词] 初中音乐;审美鉴赏;完美人格

审美鉴赏教学,改变了过度注重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等的教学倾向,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体验上来。毕竟,学生在毕业后绝大多数人只是对音乐进行审美鉴赏,而很少一部分学生才从事音乐创作。着眼于学生的音乐人生,审美鉴赏教学的发展、提升迫在眉睫。初中音乐审美鉴赏教学,应当促进学生生命的解放、舒展与充盈。

一、在多维感知中激发鉴赏兴趣

学生对音乐的审美鉴赏,是从音乐感知开始的。音乐感知是学生审美鉴赏音乐的第一道门户,是一个窗口。通过音乐的审美感知,能有效培育学生的审美直觉。意大利著名美学家克罗齐认为,“直觉是一种心灵的艺术”“直觉可以离开理智作用而独立自主。”通过多维度的感知,就能生成学生的“乐感”,也就是一种内在的直觉。

音乐审美鉴赏的多维感知,是以听觉为中心的,付之于视觉、动觉、触觉等。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聆听的平台,赋予学生充分的聆听时空,让学生能展开细致入微的聆听。通过聆听,深入细致地辨别相关的音乐作品表现形式、内容等,比如音乐的节奏、织体、和声、调性、调式等。通过音乐的聆听,让学生掌握音乐的语言、音乐的要素等。比如审美鉴赏苏少版九年级上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笔者首先让学生从聆听开始。学生闭上眼睛,感受、体验那如泣如诉的旋律。同时,笔者还借助于多媒体,让学生结合剧情和画面,形成一种三维立体性的感知。通过感知,形成学生想象性的表象。如有学生这样说,“仿佛看到了一对蝴蝶的翩翩起舞”;有学生说,“仿佛看到了主人对封建礼教的控诉”;还有学生说,“仿佛看到了梁祝之间互诉爱慕之情”,等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还让学生哼唱,让学生的身体跟随旋律起伏律动,等等。因为,仅仅通过聆听来感知音乐,其获得的感受、体验必然是肤浅的。而借助不同的感官、通过不同形式进行感知,就能深化学生的感受、体验。多维感知激发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兴趣,调动了学生审美鉴赏的积极性。实践证明,当学生投入的感官越多、感知越丰富,就能获得更多的体验,学生的记忆也就越深刻,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也就会越好。

二、在多维想象中深化学生感受

感知是审美鉴赏的第一个必经环节。学生的审美鉴赏还离不开想象。音乐之所以为音乐,绝不仅仅是由于音乐作品中物的因素,也不仅仅是由于通过音乐作品而发出的声响,而在于音乐作品所引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尤其是纵横驰骋的音乐想象,能让学生感受、体验。同时,通过多维度的想象,学生能获得多视角、多层面的理解,这些理解自然能深化学生的审美鉴赏。

学生的音乐想象包括定向性的想象和自由性的想象。定向性的想象往往带有一定先入为主的目的、计划等,而自由想象则是一种潜意识的联想。通过联想,能让学生养成音乐的耳朵。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对于不同音乐的耳朵,即使最美的音乐也没有任何意义。”同时,在助推学生的音乐想象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分清重点、难点、主次等,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教学目标。通过音乐想象,能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经验,同时音乐经验的丰富,又助推学生的音乐想象,进而能助推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如审美鉴赏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的二胡独奏《二泉映月》,首先用多媒体呈现了阿炳的身世,让学生对作者、作者的创作有一个大体的理解等。在此基础上,学生在欣赏《二泉映月》时,就能产生丰富的联想、想象,从而升华学生的音乐鉴赏。如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阿炳卖艺的场景,凄惨、孤独”;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阿炳对旧社会的不平和控诉”;还有学生说,“自己仿佛看到了阿炳心中对生活的热爱和憧憬”,等等。在多元性的想象、联想过程中,乐曲作品的内涵得到了丰富。不仅如此,笔者还将历史上相关的演奏家、指挥家对《二泉映月》的聆听感受呈现出来,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作品的理解,深化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如一位著名的英国音乐家在聆听了《二泉映月》之后认为,“阿炳是中国的贝多芬!《二泉映月》是中国的《命运交响乐》!”日本的著名智慧家小征泽尔认为,“应当跪着聆听《二泉映月》”,等等。通过想象、联想,学生能把握到音乐作品感人至深的情感,领略到其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三、在分析与评价中发掘作品特征

初中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审美鉴赏水平,对相关的音乐流派、风格有了一定的掌握。同时,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如风格、结构、织体等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基于学生音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审美鉴赏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提供相关的内容、素材、资源等,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引导学生发掘音乐作品的特征,从而助推学生的音乐神秘鉴赏,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水平。

比如,爵士乐是音乐世界中的一朵奇葩,在引导学生欣赏苏少版九年级下册的《爵士乐》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评价,从而让学生认识爵士乐的特征。教学自动,通过讲解“布鲁斯”“拉格泰姆”“迪克西兰爵士乐”等音乐,引导学生欣赏《不知为何》《洋葱》《多么美好的世界》等音乐,让学生了解爵士乐的起源、发展和特征。在深度聆听的基础上,学生展开自主分析,有学生认为,“爵士乐具有摇摆的特点”;有学生认为,“爵士乐具有一种即时演唱的意味,通常感觉是随口唱出来的一样,有的时候还故意把字唱歪、把腔唱扁”,等等。正是在分析与评价的过程中,学生对爵士乐产生了不断的新的认识。可以这样说,在多重聆听和审美鉴赏中,学生对爵士乐有了一定的了解。爵士乐的聆听,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界,让学生触摸到了音乐表现元素、表现手段的丰富,给学生的音乐生活以美的享受。

四、在表现与创造中深度诠释音乐

音乐审美鉴赏不是被动的、肤浅的鉴赏,而是一种主动的、有深度的审美鉴赏,这样的审美鉴赏往往融合学生的音乐建构与创造。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过度注重音乐知识、技能,而基于乐感的音乐教学,则致力于引导学生的音乐创造。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本能的缪斯。音乐创造不是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的审美表现。通过音乐审美表现与创造,音乐作品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比如引导学生欣赏苏少版七年级上册音乐弦乐合奏《茉莉花》,笔者采用了对比欣赏的方式,引入了民歌《茉莉花》、创作歌曲《又见茉莉花》以及其他以《茉莉花》为题材的歌曲,通过不同器乐演奏《茉莉花》,让学生进行多重式的对比聆听。通过对比聆听,不仅能让学生把握到以《茉莉花》为题材的音乐作品的共同点,而且能让学生把握到它们之间存在的细微性的差別。不仅如此,多种器乐的演奏,更能让学生在聆听中把捉到以茉莉花为素材创作音乐的精髓。当学生通过多重聆听之后,笔者赋予学生充分的时空,让学生将歌曲《茉莉花》进行“改编新唱”。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发掘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创造性。有学生将《茉莉花》改编成RAP说唱对歌形式,有学生给《茉莉花》配上了伴奏的旋律,等等。相比较于传统的接受式的音乐欣赏,这种融合了学生积极建构与创造的音乐欣赏,开发了学生的音乐创造潜质,丰富了学生的音乐文化与精神。对于学生的音乐欣赏学习,只有融合自己的创造与建构,才能让他们在音乐欣赏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老师认为,音乐这一门艺术在人类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陶冶我们的情操、润泽我们的灵魂和生命。周老师认为,音乐甚至可以推动人类社会感性文明的发展。在初中音乐审美鉴赏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分析、表现与创造,能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润泽学生的灵魂和生命。让我们一以贯之地引导学生的音乐审美鉴赏,让学生通过音乐审美鉴赏在音乐学习之路上越走越远,为学生的美好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谢金土.“品质课堂”深化行动的缘由、路径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22):29-31

[2]唐金彬.满足教师培训需求的项目式研修实践[J].教学与管理,2020(34):35-36

(责任编辑:吕研)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初中音乐
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用比较法赏析《声声慢》中十四字叠词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初中音乐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