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军预备役部队建设经验与启示

2021-09-12陈羽中范为科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9期
关键词:外军预备役改革

陈羽中 范为科

摘要:预备役部队起源、发展、成熟于外军。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军事革命发展加速的今天,许多军事强国把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作为战略选择,把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体化”同步建设作为发展方向,不断在实战中锻炼、检验、改革、发展预备役部队。作者认为,我军预备役部队正处于规模结构、力量编成改革的攻坚时期,应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积极借鉴外军经验,立足世情国情军情民情,切实把准职能定位,科学确定规模结构,全面推进一体建设、全维转化战争潜力,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预备役;外军;建设;改革

中图分类号:D922.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9-0110-04

预备役是一种与现役相对应的、公民在军队外所服的兵役。预备役部队是国家平时以预备役军人为基础、现役军人为骨干,依照现役军队建制编制组建,经过战前动员能迅速转服现役的武装部队。预备役部队起源于外军、发展于外军、实际参战运用经验成型于外军,其在历次战争中所发挥的中流砥柱般的作用使其备受各军事强国的青睐和重视,其快速扩军、节省经费、寓军于民、组织高效的特点也逐步被世界各国军队所认识和掌握。我军预备役部队自1983年恢复预备役制度以来,经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建设成……多兵种总兵力达61万的重要后备力量[1]”。我军预备役部队在组织结构、武器装备、战备水平等方面与世界一流预备役部队还存在较大差距,实际运用和实战经验更是极为缺乏。当前我军预备役部队正处于“深化民兵预备役部队规模结构、力量编成改革,推进预备役部队与现役部队一体建设和运用[2]”的攻坚时期,在立足自身国情军情的基础上,研究和借鉴外军预备役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经验,对于全面推进我军预备役调整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紧紧围绕国情军情,科学确立职能规模

现代意义上的预备役制度创立于18世纪末的法国,目的是解决抗击欧洲反法联军过程中出现的现役兵力不足问题。普鲁士于19世纪初建立起世界上首支现代意义的预备役部队。在一战、二战期间,预备役部队动员高效的特点被发挥到了人类战争史的极致,如二战期间美军仅海军就动员了350万预备役人员在海军后备队中服役。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面对敌军的突袭,以色列48小时内动员近30万预备役兵员迅速扭转战局名。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共征召了24.5万名预备役人员转服现役,其中近50%的人员担负了战场上的后勤保障任务。不论现代战争如何演变,各国在建设、发展和使用预备役部队的过程中,始终根据对世情、国情、军情、民情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确定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和建设重点,确立各自预备役部队的数量和规模。

1.1预备役部队战略职能的定位主要遵循世国军情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再次爆发世界大战、需要使用大规模兵力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西方主要军事强国纷纷精简现役部队、充实预备役部队。同时,为了增加预备役部队的使用效能,逐步将预备役部队从战略预备役调整为作战预备役;为了适应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特点,把能快速有效保障和进行局部战争作为预备部队建设的重点。

美国实行全球扩张战略,在“冷战”之后更是奉行全球范围内同时打赢两场地区性局部战争的战略,这就要求其预备役部队做到同现役部队一样有能力在全球部署并参与作战、赢得战争,以应对日益多元化的威胁。美军由国民警卫队和联邦后备队组成的预备役部队的总员额为84.8万,除部署于本土负责国土防卫、兵力储备、反恐救灾等任务外,还被派往海外的30多个国家执行海外任务并参与多场局部战争和作战行动,这是根据其战略目标和国力财力统筹確立的。以色列国小人少,缺乏战略纵深,深处中东腹地,而又强敌林立,为减轻常备军压力的同时应对周边敌国发动战争的威胁,以色列奉行“全民皆兵”的国防战略,预备役部队成为其国防力量的主力军,并把陆军作为其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点,国家安全都主要维系于预备役部队。

1.2预备役部队职能使命的拓展形成于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

预备役部队平时是民、战时姓军,为了便于集结人员,驻地通常较现役部队更为靠近城市、便于机动。预备役人员更为了解本土情况、更易融入当地环境,具有处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天然基因和先天优势。冷战结束以来,世界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为有效拓展军队的使用职能,提升军队的使用效能,各国纷纷利用预备役部队的先天优势,更加经常地在抢险救灾、人道救援、反恐维和、打击毒品等非战争军事行动领域使用预备役部队,而不是仅仅将预备役部队用于战争动员。例如:“9·11”事件后,美军出动国民警卫队担负了全美50个州及领地的42个商业机场的安全警戒任务;2004年,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欧洲等国的预备役救灾人员先后前往印度洋海啸灾区,参与了国际救援活动。

1.3预备役部队数量规模的确定主要遵循“适度”原则

其一,是整体数量规模要“适度”精简。近年来,各西方军事强国在精简常备军的同时,也在同步精简预备役部队,其规模通常保持于依据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的战争初期最低限度需要。“美国预备役部队1990年为127.6万人,目前削减到约84万人,削减30%以上[3]”;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其他西方主要军事强国也纷纷削减其预备役部队数量,其中法国预备役部队削减了83%,德国削减了90%,俄罗斯削减了75%。我们理性认识到,各西方军事强国预备役部队规模瘦身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精兵强体,其实质是实现预备役部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跨越转变。

其二,是与现役部队构成比例要“适度”匹配。据伦敦战略研究所2010年统计,全世界服预备役总人数约4910万,服现役总人数约2073万,预备役力量与现役力量之比约为1∶0.42。美军预备役力量与现役力量之比是1∶1.7,英国为1∶0.65,印度约为1∶1.15,法国计划通过改革将预备役部队的力量增加到50万人,改革完成后预备役力量与现役力量之比约为1∶0.64,俄罗斯计划改革完成后预备役力量与现役力量之比约为1∶1.4。可见,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预备役力量与现役力量之比基本控制在1∶0.6至1∶1.7之间,这一比例区间的预备役部队建设更加精干高效适度。

2坚持一体建设原则,全面推进同步运用

美国早在冷战时期就实行“总体力量政策”,其政策规定:“要把现役和后备部队合成一支有机结合、相互依存的统一的整体力量,使现役和后备役部队在战争中同步动员、同步使用[4]。”这一政策确定了两条主要原则: 一是预备役部队是现役部队的基础后备力量;二是在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将在军事行动中被综合使用。当美军依靠“总体力量政策”进行一体化建设的预备役部队在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大展身手后,许多军事强国家纷纷采取类似措施,以致力于建设一支现役和预备役高效结合、功能耦合、模块组合、战场配合的“一体化”军队。其具体表现主要是:

2.1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使用要趋于一体同步

预备役部队要在战时与现役部队同步使用,平时需要与现役部队一体建设,其部队编制、战备训练等也需要与现役部队基本契合才能发挥最大的战斗效能。2008 年美国陆军颁布的《全谱作战训练》中提出,陆军国民警卫队和陆军预备役部队正由战略预备役转变为作战预备役,对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参战使用上,没有明确的先后次序。美军对预备役部队的改革转型建设也是一体同步。2013年,美陆军完成了包含现役部队、国民警卫队、联邦后备队在内的全部模块化部队转型计划,而其中国民警卫队的转型任务完成时间甚至比现役部队提前了2年。平时“挂好钩”、战时“拧成绳”,将预备役部队同现役部队进行同步混编的做法,也被以、德等国紛纷尝试。如以色列部分预备役师、旅下设1个现役旅、营,美现役陆军部队都编有预备役力量。

2.2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功能要趋于一体配套

近年来,美、英等国按照“功能互补”的建设标准,将越来越多地主要在战时需要的勤务支援和保障任务交由预备役部队担负,通过与现役部队功能的互补,使现役部队从繁杂的战场勤务保障和平时的民事协调任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向作战能力聚焦。在2006年的伊拉克战场上,美国陆军预备役提供了民事部队的96%、心理战部队的66%、作战保障部队的30%和作战勤务保障部队的45%。英军则注重平时对预备役人员支援与保障现役部队作战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经历了几场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后,英军总结了经验与教训,相应减少预备役部队在现代信息化战场上少有作为的防卫性训练,训练内容更多地转向具备支援性质的网络信号连通、后勤支援保障以及医疗救护等领域。

2.3预备役部队和现役部队装备要趋于一体配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准备什么样的战争,就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就要制造什么样的武器。预备役部队要与现役部队同步登上高技术战争的舞台,武器装备跟不上,“舞步”必然就会跟不上。1982年6月21日,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温伯格认清了这一点,他提出“首先参战、首先装备”原则,开启了一线美军预备役部队配备现代化武器装备的先河,随后美军预备役部队的装备水平逐步与现役部队持平。当前,美军预备役部队大多配备有现役部队同代的主战武器装备,甚至包括最先进的M1A1坦克、F-22战斗机、B-2轰炸机。以色列也十分重视预备役部队装备的同步配备,装备水平与现役部队基本一致,其陆军一级预备役部队实装数量超编制数量90%以上,部分预备役部队装备水平和数量甚至超过现役部队。

3统筹发展诸军兵种,突出编组科技人才

世界上绝大数国家预备役部队的创始起源均为传统陆军,随着新科技革命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推进和诸军兵种和新质作战力量的不断发展,世界主要军事强国预备役部队在发展过程中,也由主要以陆军为主转向统筹诸军兵种发展为主,编组人员也逐渐由单纯满足兵员数量为主向重点编组高技术、高科技人才倾斜。

3.1海空力量比例显著增加

联合作战作为现代战争的主要形式,其强调在一体化的环境中,对各军种的作战能力进行协调运用,形成整体合力。自1991年海湾战争中对联合作战的有效检验和发展以来,联合作战理论成为了指导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核心作战理论,运用大规模机械化部队一线平推的“大陆军”作战理念逐渐成为了淘汰产品,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重视诸军兵种的建设发展和联合运用,其预备役部队中海空军的比例也得到了普遍提高。海洋是当今世界的经济生命线,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发展海军是强国的重要战略支撑。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空军已经成为历次战争中的首战力量,空军是战略军种也更是其他军种的保护神。加快发展预备役部队海空军力量,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共识。目前,美其海军、空军预备役部队兵力约占其预备役部队总兵力36.7%。英国预备役部队中海军、空军占25%,德国占到了20%,俄罗斯首批计划动员70万预备役人员中,海军、空军约占22%。

3.2专业技术含量明显提升

随着现代战争的样式、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武器装备、平台的不断变化,现代军事专业技术分类越来越细、种类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促使各主要军事强国的预备役部队整体迎来了由过去的“普通战斗型”为主向“技术参战型”为主的转变。美军在近几场战争中,预备役部队动员的技术兵员的比重显著上升,动员所包含的技术种类由十余种增加到了四百余种,“技术兵均占所有征召预备役人员的70%以上,其中不少是高级专业人才,一些白领专家直接操作‘爱国者导弹[5]。”俄罗斯则侧重于对预备役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通过军事集训和专业培训使预备役人员学得新的军事技术或专业技能,在大幅提升预备役人员专业对口率的同时,也降低了其组建新型专业化分队的难度。

3.3新质作战力量不断扩充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无人作战系统技术、量子信息技术、网络与太空攻防技术等一大批前沿性、引领性、颠覆性的高新技术快速崛起并走向实战,新质作战力量也逐渐成为军事强国竞争的新宠儿,并扩大发展至各军事强国的预备役部队建设中。例如美军“第1信息作战司令部还包含4支预备役部队战区信息作战大队,其都具备提供信息作战和网络空间计划、分析、技术支持能力[6]。”瑞士苏黎世安全研究中心近期刊发了一篇题为《网络预备役部队应用研究》的报告,为瑞军组建一支灵活有效的网络预备役部队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可见扩充预备役部队中新质作战力量的做法已经成为西方主要军事强国改革建设军队的一种趋势。

4充分利用民用资源,全维满足国防需求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纵观现代历次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军事思想仍不过时,不仅民力的作用在战争中屡建奇功,“民智”的力量更是逐步被时代所放大。充分利用社会的国防潜力,深入挖掘民间的技术人才,不仅可以补充战时军力不足,还能填补军队建设的紧缺需求,是各国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通用做法,也是体系提升国防实力的现实路径。

4.1深挖民航系统可动员的战略后备力量

美国《民航后备役条例》规定,美军可依托地方航空公司建立了民间后备航空队,其平时可以得到军方的航运订单,战时受空军领导担负空运任务,极大缓解了战时美军航空运力的压力。美军军用飞行器的数量世界第一,占世界总数的四分之一,美国又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民航系统,为了正常高效运转一支如此庞大的空军力量,动员民航系统后备力量补充空军成为一种最为经济有效地选择。目前,美国的空军预备役部队已经成为一支能执行空运、救援、作战、加油、侦察和气象等多种任务的部队,并多次参加现役空军在本土和海外的多项行动。在伊拉克战争准备前期,美国民警卫队就担负了海湾一线49%的战术空运任务和45%的空中加油机任务。

4.2依托商用海运力量组建国防后备船队

俄罗斯在战时和紧急情况下,军队各级军事交通部门可与国家海运部门协调,将商业船只进行征用并编入在所属海域内的海軍舰队,其商船船员也将同时编入海军预备役。英国政府专门设有由海军副参谋长任主席的海运顾问委员会,其平时与海运公司签订战时征用合同,战时则依合同动员征用商船。在马岛战争中,英军仅用48小时就征用了56艘商船,这些商船的吨位多达673000吨,约占后勤辅助船只总吨位的81%。美国的《海事安全法》规定,海运公司与国防部签订协议后需纳入国防海运系统,并在战时为军队提供运力。伊拉克战争中,共有42艘预置船、8艘高速运输舰和10艘滚装船被美军征用编入海军,共有100多艘外国船只被美军租用提供海运服务。

4.3利用民间人才资源改善预备役人员结构

当下几场局部战争中,战争的样式逐渐呈现出“超限战”“混合战争”的特点,军人与平民的界限、战与非战状态逐步变得模糊不清,常规战与网络战、舆论战、心理战等多种战术方法多重融合,非军人、非军事机构、民用技术人才都可以动员起来,或直接参战,或服务作战。曾任美国“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的甲板指挥官就是一位预备役人员,他本职工作是一名物流公司的管理人员同时也是一位拼图高手,这使得他在作战中对航母甲板上几十架飞机指挥摆放极其得心应手。第一次海湾战争期间,美国负责作战保障的42个修理组,基本由民营企业的技术人员编组组成,爱国者导弹的操作员有1/3是民营公司派出的科技人员和工程师。以色列早在1998年就将成功入侵美国国防部的青年黑客招入预备役部队,并大力开发网络攻击技术,在随后的巴以冲突中,以军发动网络攻击成功扰乱了敌方网页和电视台,促进了战争的胜利。

5结论与启示

我军预备役部队建设发展历史不长,实战运用机会不多,深化我军预备役部队改革,绝不可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必须潜心学习、博采众长,摸他山之石、过时代之河。一是明确职能使命,牵引部队建设。历史方位决定历史使命,大国地位呼吁大国担当。“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军队职能作用的历史定位,当然也是对预备役部队提出的时代要求。在外军预备役部队在全球部署和执行任务的大趋势下,我军预备役部队不仅要继续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力量保证,为国家发展提供安全保障,并且理应同现役部队一起走出国门,履行好维护国家海外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能使命。二是优化规模结构,提高军事效能。“我军预备役部队虽然绝对数量不少,但与现役部队比例却接近1∶4,低于世界平均水平”[7],特别是海、空、火箭军预备役部队的数量规模较西方军事强国仍然较小。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进一步整体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可以学习以色列国防军经验,精简压缩打造弹性陆军,把陆军现役部队的整体规模压下来,适度多编陆军预备役部队,做到平时精干、灵活能战,一旦有事、快速扩充。同时,要进一步扩充海、空、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联勤保障部队的预备役力量,提高我军预备役部队应对未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能力。三是推进一体建设,理顺一体运用。预备役力量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强化武装力量整体建设、体系建设的观念,科学借鉴外军“总体力量”思想,把预备役部队改革建设纳入军队总体规划、总体建设、总体保障。要整体提升预备役部队的建设水平,坚持全面推进现役部队与预备役部队的“一体化”建设,切实缩小武器“代差”,切实强化功能互补,理顺运用体系。四是深挖民间资源,吸收科技人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社会资源,后勤保障、装备维修、航空航海等国防潜力规模巨大,可深入各行业领域进行体系编组、整合力量。夺取科技优势是谋求军事优势的战略举措,高科技人才也必将是未来战场上的稀缺资源,预备役部队要敢于吸收培养民间科技人才成为科技骨干和专家指导,敢于用创新人才引领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建设,切实为预备役部队打赢未来战争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王昊.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官网.《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全文,http://www.mod.gov.cn/regulatory/2019- 07/24/content_4846424 2.htm

[3]王永胜.外国预备役部队建设与运用探究[J].中国军事科学,2016(4):122-132.

[4]朱成虎.当代美国军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1):150.

[5]杨立新,袁建民.信息化条件下美军预备役部队动员的主要特点[J].国防科技,2007(10):82-85.

[6]武获山.美国陆军网络空间作战部队组织结构发展解析[J].军事文摘,2016(23):53-56.

[7]陈丙骞,王向伟.深化预备役部队调整改革的几点思考[J].国防,2014(6):34-35.

(责编:陈静姝)

猜你喜欢

外军预备役改革
快速高效的以色列预备役部队
军队改革的又一站: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预备役部队的历史沿革
外军档案工作标准研究综述
外军油料供应保障现状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关于提高军队院校教员任职能力的几点思考
“改革”就是涨价吗?